晉中市(中華人民共和國山西省下轄地級市)

晉中市,中華人民共和國山西省下轄地級市,地處山西省中部東側,面積1.64萬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末,晉中市常住人口有339.45萬人。

晉中市位於太行山脈中段與太原盆地之間,地勢東高西低,呈階梯狀分佈,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早在100萬年前,境內就有人類繁衍生息;西周初年,為華夏族和戎狄游牧部落雜居之地。1958年11月,由榆次專區改名晉中專區。1999年9月24日,撤銷晉中地區,設立地級晉中市。截至2022年10月31日,晉中市下轄2個區、8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市人民政府駐榆次區新華街199號。

晉中市華夏文明發祥地之一、晉商故里,境內有中國首家票號平遙日昇昌,擁有平遙古城、太谷城和榆次老城等眾多古城。晉中市還是民間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集散地,流傳有清明寒食節、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以及壽星文化等等習俗和民間傳說。作為中國首批、山西省首家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城市,晉中市擁有國家A級旅遊景區(點)39家,其中AAAAA級旅遊景區綿山風景名勝區、平遙古城景區2家。

晉中市是山西省產煤大市,主導產業有能源、文旅、現代物流等。2022年,晉中市地區生產總值2112.30億元,在山西省地級市中位列第七;三次產業結構比為7.4:55.7:36.9。人均地區生產總值62269元。

名稱來歷

晉中市因位於山西中部,山西簡稱「晉」,故名「晉中」。

歷史沿革

先秦至南北朝

早在100萬年前,晉中境內就有人類繁衍生息,並遺留了160餘處石器時代文化遺址。

商代,境內散布着商朝的方國轡方、箕、雀和燕京戎等部落。

西周初年,境域為華夏族和戎狄游牧部落雜居之地。春秋時,屬晉。戰國初期,仍為晉國領地。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因晉國王室衰弱,趙、魏、韓三家分晉,境地分屬三國。趙國強盛后,大部分地區歸趙國。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統一全國后,為了結束諸侯混戰的局面,在中國推行郡縣制,境內置榆次、陽邑等7縣,屬太原郡(治晉陽)轄。

東漢時,置樂平郡(治今昔陽),屬太原、上黨、樂平3個郡。三國時歸魏并州太原、上黨、西河、樂平4郡所領。

西晉時,境地仍歸併州統轄,分屬於太原國、上黨郡、樂平郡、西河國4郡國。

北魏,實行州、郡、縣制,屬并州太原、鄉、樂平、上黨4個郡和汾州西河郡。后屬東魏、北齊。

隋唐至明清

隋開皇十六年(596年),設立遼州,治今昔陽,各縣初屬並、介、韓、遼、呂5州,后州改郡,屬太原、西河兩郡,不久,又改屬太原、介休、霍山3個郡。

唐朝時,晉中境由並、介、呂、韓、太、遼、榆、受、箕、汾、儀等州及太原府相繼領屬。中和三年(883年),定型為太原府和汾、遼兩州統領。

五代十國時期,晉中境相繼為晉唐、後唐、後晉、後漢、北漢領屬。州、縣建置基本未變。

北宋,屬河東路太原府、汾州、遼州、平定軍。金天會五年(1127年),金滅北宋,全境歸金統治。金承宋制,設路、州(府)、縣三級。各縣屬河東北路的太原府、平定州、汾州和河東南路的遼州管轄。

元代,為了加強對地方的管控,實行省、路、府(州)、縣四級制,全境屬中書省之太原路、平陽路。

明、清,屬山西太原、汾州、平陽3個府和遼、平定、霍州3個直隸州。1907年,由祁縣渠本翹等人領導的晉商群體,通過籌資200多萬兩白銀,從英商手中贖回了陽泉、潞城等地的煤炭開採權。

中華民國

1912,廢府置,改州為縣。遼州改為遼縣,樂平復置縣。晉中境內設榆次、太谷、祁縣等11縣,直屬於山西省管轄。

1913,省下設道,由道轄縣,境內除靈石縣屬河東道外,其餘10縣皆歸冀寧道管轄。

1927年,廢除道制,直屬山西省。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后,八路軍一一五師、一二0師和一二九師東渡黃河,前往山西的抗日前線。他們在山西建立了晉察冀、晉綏和晉冀(魯)豫三個抗日革命根據地。以日本侵略軍控制的正太、同蒲鐵路為界,晉中境分屬這三個根據地管轄。

1948年7月,晉中全境獲得解放,各縣暫歸華北區太行一專區、太岳一專區和晉中(旋改稱太原)一、三專區。

1949年9月6日,山西省榆次專區成立,專區設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專署暫駐太谷縣城。9月24日,專署駐地遷至榆次城內。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

1950年8月,榆次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改榆次區專員公署。

1955年2月,榆次區專員公署更名榆次專員公署。

1958年11月,榆次專區改名晉中專區。

1968年9月,晉中專區改晉中地區。

1971年4月,交城、文水、汾陽、孝義、中陽、臨縣、離石7個縣劃歸新設立的呂梁地區。

1999年9月24日,撤銷晉中地區,設立地級晉中市。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晉中市地處山西省中部東側,介於東經111°25’~114°08’,北緯36°40’~38°05’之間,東依太行山與河北省石家莊、邯鄲市、邢台市毗鄰,東南與長治市搭界,南、西南與臨汾市接壤,西傍汾河與呂梁市隔河相望,西北、北與太原市交界,東北與陽泉市相鄰。面積1.64萬平方千米。

晉中市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一年四季分明,春季多風,乾旱嚴重;夏季炎熱,雨量集中;秋季少雨,天晴氣爽;冬季寒冷,乾燥少雪。多年平均氣溫9.6℃,1月平均氣溫-5.7℃;7月平均氣溫23.2℃。最大日較差14.7℃。無霜期年平均151天,最長達229天,最短為77天。年平均日照時數2530.8小時。0℃以上持續期260天,一般為3月6日~11月19日。年平均降水量477.2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數80.5天。最多達89.2天,最少為68天。降雨集中在每年的夏季。春季平均降水量為69.7毫米,占年降水量的14.7%;夏季平均為286.1毫米,占年降水量的59.7%;秋季平均為110.3毫米,占年降水量的23.3%;冬季平均為11.1毫米,占年降水量的2.3%。

地質

晉中市位於呂梁——太行地震構造中,主要構造有太行山隆起、沁水塊凹陷和晉中新斷裂。地層發育較全,包括太古界太岳山群、五台群,元古界甘陶河群、長城系,古生界寒武系、奧陶系、石炭系、二疊系,中生界三疊系、侏羅系,新生界上第三系、第四系。這些地層的特徵與整個華北地區同時代的特徵基本相同。此外,在榆社縣南部還保存了一套獨特的富含古脊椎動物化石的河湖相地層。

晉中市在地質歷史方面,經歷了多個階段的演化和成礦作用。在太古代早期,受呂梁運動影響,表現為以拉張一擠壓為主的構造形式。早元古代時,發育了一系列的斷裂裂隙。晚元古代時,晉寧運動使得地殼處於鬆弛拉張狀態,晉中太行山形成裂谷,成為海水北侵的通道。中生代和晚中生代經歷了燕山運動斷褶階段,形成了建築石料和內生金屬礦產。新生代經過燕山運動,晉中境隆起為斷塊山。第三紀時,喜馬拉雅運動開始,形成晉中裂陷盆地及太行山、太岳山中的山間小盆地,並於上新世開始接受河湖相沉積,在昔陽縣鳳凰山、左權縣羊角伴隨有玄武質火山活動。進入第四紀以來,地殼間歇性的持續上升,河流侵蝕作用加強,最終形成當今晉中市的地貌形態。

地形地貌

晉中市位於太行山脈中段與太原盆地之間。地勢東高西低,呈階梯狀分佈。山地、丘陵、平原皆備。從東到西有太行山脈、沁潞高原、太岳山脈、太原盆地相間排列,成為地形基本格局。晉中市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山地佔總面積的63.9%;丘陵佔總面積的20.5%;平原佔總面積的15.6%。東部太行山和東南部太岳山所處山地區海拔在1000米~2500米之間,最高處靈石縣境內的太岳山脈主峰牛角鞍,海拔為2567米;中部丘陵區海拔在800米~1200米之間;西部汾河谷地所在平原區海拔多在800米以下,靈石縣石橋村附近汾河出境處河灘,海拔僅574米,是晉中市最低處。

水文水利

晉中市境內河道分屬黃河、海河兩大流域,其中黃河流域面積8519平方千米,佔總面積的52%;海河流域面積7876平方千米,佔總面積的48%。黃河流域的各河流都注入汾河,海河流域的各河流分別注入漳河和子牙河。主要河道有流域面積大於10000平方千米的汾河1條;流域面積大於1000平方千米的瀟河、白馬河、清漳河等8條。境內最大的河流為汾河,從祁縣裡村鄉至靈石縣南關鎮流經平遙縣、介休市,長124千米,流域面積9116平方千米,年均流量8.3立方米/秒,主要支流有瀟河、昌源河等河。

截至2018年末,晉中市有在冊的中小型水庫共63座,總庫容5.12億立方米。其中:中型水庫郭堡水庫、雲竹水庫、松塔水庫等12座,總庫容4.24億立方米;小(1)型水庫23座,總庫容0.79億立方米;小(2)型水庫28座,總庫容0.095億立方米。水庫總蓄水量2.38億立方米,約佔蓄水庫容的86%,其中11座中型水庫總蓄水量1.62億立方米,49座小型水庫總蓄水量7600萬立方米。有淤地壩多達100多處,主要分佈在介休、靈石、平遙一帶。

土壤

晉中市土壤分為山地草甸土、潮土、褐土等8個土類、13個亞類、42個土屬、180個土種。土類以褐土為主。褐土是晉中市地帶性土壤,廣泛分佈於各縣區市,占晉中市土壤總面積的49.36%。其次是石質土,占土壤總面積的28.06%;石質土系山地植被遭破壞,表土被沖刷的一類初育性山地土壤,廣泛分佈於各縣區市土石山區,以東部山區比重最大。潮土為晉中市的另一主要土壤類型,占晉中市土壤總面積的7.99%,廣泛分佈於汾河、漳河沿岸的一級階地,以除靈石外的平川五縣區市及壽陽、榆社縣為主。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晉中市土地類型以林地為主,林地佔42.84%。截至2019年12月31日,晉中市共有耕地35.82萬公頃;種植園用地4.82萬公頃;林地68.00萬公頃;草地35.11萬公頃;濕地0.51萬公頃;城鎮村及工礦用地9.80萬公頃;交通運輸用地2.91萬公頃;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1.76萬公頃。

礦產資源

晉中市已發現礦產資源66種,探明儲量28種,優勢礦種為煤、鐵、鋁、石膏等。晉中市含煤面積12583平方千米,占晉中市總面積77%,累計查明煤炭資源儲量272億噸,居山西省第7位。鐵礦探明儲量1524萬噸,預測潛在儲量2萬噸,其中鈦鐵礦探明儲量126萬噸、佔山西省總量78.3%。煤層氣資源量2.56萬億立方米,佔山西省近三分之一。新探明煤層氣、頁岩氣資源總量超過5000億立方米。

水資源

晉中市屬於缺水地區,年平均水資源總量10.9億立方米,人均367立方米,人均水資源相當於中國平均水平的16.5%;地下水可開採量3.8億立方米,已過度開發,平川地區已形成超采面積910平方千米。由於過度開採,引發地下水位下降、河水斷流、濕地退化等一系列生態與環境問題。

生物資源

晉中市浮游植物大多是普生種類,未發現地區性分佈種類,有藍藻門、綠藻門、硅藻門等。其中藍藻門的藍纖維藻、藍球藻、席藻為優勢種,綠藻門的柵藻、盤星藻、衣藻、小球藻為優勢種,硅藻門的小環藻、舟形藻、菱形藻為優勢種,隱藻門以隱藻為優勢種,裸藻門的囊裸藻、裸藻為優勢種,金藻門以金藻為優勢種,甲藻門的多甲藻為優勢種。浮游植物中綠藻種類最多,其次是硅藻和藍藻。水體中浮游植物以硅藻門的小環藻、綠藻門的衣藻、藍藻門的藍纖維藻為優勢種,其次是隱藻門的隱藻,裸藻門的裸藻。晉中市林木資源豐富,油松、白皮松、側柏等廣泛分佈於境內,且絕大部分是區內植物群落的優勢種。藥用類植物主要有草麻黃、木賊麻黃、枸杞等20種。

晉中市浮游動物以輪蟲、橈足類、枝角類和原生動物為優勢種,水體中輪蟲以壺狀臂尾輪蟲常形成優勢種,龜甲臂尾輪蟲、剪型臂尾輪蟲和甲輪蟲為次優勢種,同尾輪蟲、多肢輪蟲、晶囊輪蟲也較為常見。枝角類以象鼻蚤、隆線蚤、裸腹蚤、秀體蚤為優勢種。橈足類以劍水蚤、鏢水蚤、猛水蚤和無節幼體為優勢種。原生動物以砂殼蟲、鍾蟲、似鈴殼蟲為優勢種。底棲生物主要種類有節肢動物門昆蟲綱的蜻蜓目幼蟲、搖蚊科幼蟲、龍虱,甲殼綱的秀麗白蝦,環節動物門寡毛綱的水絲蚓、蘇氏尾鰓蚓、蛭綱的寬體金線蛭,軟體動物門腹足綱的銅銹環棱螺、耳蘿蔔螺、瓣鰓綱的河蜆等。

晉中市土著魚類組成較簡單,主要是中國江河平原區系複合體和古代第三紀區系複合體的魚,共有2目4科13種。經濟價值較高的有鯉魚(黃河鯉)鯰魚、鯽魚等。傳統經濟魚類有鰱魚、鱅魚、鯉魚、草魚等。新興養殖品種有虹鱒魚、羅非魚、建鯉等。名貴品種有大銀魚、珍珠石斑魚、花鯛魚等。觀賞性魚類有羅漢、血鸚鵡、七彩神仙等三十多個品種。甲殼類主要為中華絨螯蟹、青蝦、羅氏沼蝦等,螺類有田螺、旋螺、錐實螺、蜆等。

生物多樣性

晉中市植物種類豐富,有種子植物878種及2108個品種,分隸於107個科之中。其中木本植物326種442個品種,草本植物552種1666個品種,在整個植物區系中,種類最多的是菊科,菊科有73種,薔薇科有57種。旱生落葉植物有沙棘、虎榛子、土庄綉線菊等。草本植物則以黃背草、白羊草、地椒等為主。屬國家二級重點保護的野生植物有麗豆,屬國家一級重點保護的野生植物有銀杏。

晉中市共有陸棲脊椎動物4綱27目66科231種;其中鳥類172種,佔山西省鳥類總數的55.17%;哺乳類42種,佔山西省哺乳類總數的53.16%;兩棲爬行類17種,佔山西省兩棲爬行類總數的50%。還分佈有26種淡水魚類和688種昆蟲類。屬國家二級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有大天鵝、鴛鴦、蒼鷹等21種,屬國家一級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有林麝、金雕、禿鷲等4種。晉中市境內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有黑鸛,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鳥類白琵鷺、鴛鴦等,山西省重點保護鳥類白頭鵯、大白鷺、黃頭鶺鴒等野生鳥類86種。

截至2018年末,晉中市境內共有6個省級自然保護區,分別是山西省超山自然保護區,韓信嶺自然保護區,榆次八縛嶺自然保護區,祁縣四縣惱自然保護區,山西孟信堖自然保護區和山西鐵橋山省級自然保護區,其核心區和緩衝區的面積共計80997.13公頃。

自然災害

晉中市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洪澇、冰雹、霜凍、大風、乾熱風、大雪、滑坡等。

乾旱災害平均1.1年發生1次,主要發生在4月~8月,春旱、夏旱分別占乾旱總次數的59%和57%。嚴重的一次發生在1997年4~6月,平均降水量60毫米,比正常年份減少六至八成,至7月中旬早象日趨嚴重,70%的大秋作物枯死。8月平均降水量僅20毫米,比歷年同期偏少八成,秋糧作物大幅減產。連續時間最長的乾旱發生在2008年10月下旬到2009年2月初,太谷、祁縣、介休從10月23日起連續103天無降水,連續無降水日數突破歷史極值。

冰雪冷凍災害年均發生1~2次,主要發生在11月至次年2月,嚴重的一次發生在2009年11月9日8時到12日8時,最大降雪時段在10日8時至11日8時,晉中市普降暴雪,昔陽縣過程最大降水量為59.5毫米,壽陽最大積雪深度為36厘米。主要因氣候偏冷所致。災害造成1503間住房、20360平方米廠房、113個養雞場雞舍、51447平方米羊舍、豬舍倒塌,砸死、砸傷、凍死、凍傷牛羊2.57萬頭(只)、雞45萬羽。損毀蔬菜大棚(拱棚)4030個。直接經濟損失達2.36億元。

滑坡災害主要發生在7~9月,嚴重的一次發生在2004年4月15日13時20分昔陽縣舊城東側東門坡。滑體長約70米,寬約110米,厚約10米,體積約7.7萬立方米。造成784孔窯洞、1511間平房倒塌。直接經濟損失6130萬元。

行政區劃

截至2022年10月31日,晉中市下轄2個區、8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市人民政府駐榆次區新華街199號。

政治

人口

人口數量

截至2022年末,晉中市常住人口339.45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08.54萬人,佔總人口比重為61.43%,全年出生人口2.11萬人,人口出生率6.23%;死亡人口2.55萬人,死亡率7.51%;自然增長率1.27%。截至2022年末,晉中市常住人口中,男性為172.88萬人,占常住人口的50.93%。

民族

晉中市是少數民族散雜居地區。截至2011年末,晉中市有回族族、滿、蒙古族等30多個少數民族,分佈在境內各地;人口以漢族為主,漢族佔99.85%;少數民族佔0.15%;超過500人的少數民族有回、滿、彝3個民族,其中回族佔少數民族人口的43.3%;滿族佔17.4%;彝族佔15.1%。

語言

晉中方言屬於晉語并州片,晉中市境內的各區縣方言存在共性又有個性。共性是都有入聲。個性方面體現在榆次、壽陽、太谷、祁縣、平遙、介休、榆社7縣屬於平聲不分陰陽,形成了一個小片,而昔陽、和順、左權、靈石4縣則屬於平聲分陰陽,為一個小片。此外,各縣區市在古漢語基礎上發展出許多獨特的變音字、變意字和變聲字,導致晉中方言中存在許多發音和意思都不完全一致的現象。

宗教信仰

晉中市主要宗教信仰有道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

道教在晉中的傳播源遠流長,在北魏太武帝時,得到皇室的大力扶持,並下詔興道滅佛,從而使道教在晉中逐漸興盛起來。唐代,李氏王朝將道教創始人老子尊奉為祖,甚至追封其為「太上玄元皇帝」,提倡道教。道教在這個時期達到鼎盛,各地紛紛修建道教宮觀。晉中平遙縣城東大街修建了清虛觀。宋、元、明三朝,道教在晉中持續發展,修建了許多宮觀。多數道觀居住着道士。例如,宋代的祁縣城趙村有中嶽廟,麓台山有潤濟侯廟,下山有幽仙觀。金代,介休的石屯村建有太虛觀;祁縣西建安村建有利應侯廟,東觀建有保貞觀。元代,太谷縣的胡村建有紫微觀,曲河村建有玄觀,鳳凰山東二里山麓的耐泉建有隆道宮,城內還建有迎祥觀;昔陽縣的靜陽村建有太清觀;介休城內建有後土廟。清代時,統治者重佛輕道,道教漸趨衰微。現境內主要道教活動場所有平遙縣二郎廟、太谷縣龍泉宮、太谷縣聖果觀3處。

晉中地區的佛教起源於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並在隋朝逐漸發展。初期,佛教活動集中在石山上的石窟和摩崖造像。隨着時間的推移,修建佛寺取代了雕鑿石窟的方式。唐朝是佛教發展的全盛時期,各地修建了大量的寺院,僧眾眾多。宋元兩代佛教活動仍較為活躍,修建了許多寺廟建築。明清時期,由於政策的影響,佛教活動再次興盛,寺廟增多。民國時期,各縣設立佛教會進行管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寺廟大多無僧人居住,信佛人數減少。1978年後,一些僧人回到寺廟,佛教信徒逐漸增多。現境內主要宗教活動場所有太谷縣圓智寺、昔陽縣普寧寺、榆次區廣昭寺等31處。

經濟

綜述

晉中市是山西省產煤大市,主導產業有能源、傳統製造業、汽車產業、文旅、現代物流等。2023年,晉中市地區生產總值2112.30億元,在山西省地級市中位列第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55.70億元,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7.4%;第二產業完成1119.2億元,同比增長4.1%;第三產業增加值780.45億元,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36.9%。三次產業結構比為7.4:55.7:36.9。人均地區生產總值62269元。

第一產業

晉中市是山西省農產品生產基地,不僅在蔬菜、肉蛋奶等農產品產量方面位居山西省首位,蔬菜秋季日產量5000噸、冬季日產量400噸,三分之二供應到太原;每年產出超過15億公斤的糧食。晉中市也是「特」「優」農業示範地,有機旱作農業形成百萬畝規模,特色農業佔比達到75%,認證全國名特優農產品19個、佔全省23%,擁有中國首批、山西省唯一的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晉中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農業綜合機械化率山西省第一。

2022年,晉中市蔬菜產量201.8萬噸,油料產量3964噸,園林水果產量54.3萬噸,其中蘋果產量19.8萬噸,紅棗產量2.4萬噸,食用堅果產量4.9萬噸,其中核桃產量4.7萬噸。全年晉中市糧食產量153.8萬噸。豬牛羊禽肉產量20.0萬噸,禽蛋產量14.8萬噸,牛奶產量15.5萬噸。

2023年,晉中市第一產業完成158.1億元,同比增長3%。

第二產業

晉中市是山西傳統工業基地,以煤炭、焦化、冶金、電力等為主導產業,其中煤炭、焦化產業是優勢產業,煤炭年生產能力上億噸,占晉中市工業增加值的63.3%。焦化產能2081萬噸,形成介休1000萬噸、靈石500萬噸兩個焦化產業集聚區。冶金產業以安泰集團、東方希望為龍頭企業。玻璃器皿、碳素、瑪鋼鑄造等特色產業在中國佔有重要地位,棉紡紗錠佔到中國總量的二分之一、全球總量的四分之一,液壓閥產量位於中國前三,人工吹制玻璃器皿產品約佔中國產量50%,人工吹制高腳杯佔中國產量80%以上,瑪鋼鑄造溝槽管件佔到中國產量的一半。戰略新興產業有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製造、現代食品、現代醫藥等8大產業,占晉中市工業增加值比重逐年提高。

截至2022年末,晉中市規模以上工業法人企業968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3633.9億元,其中,煤炭行業實現營業收入1921.8億元;焦炭行業實現營業收入245.3億元;機械行業實現營業收入466.4億元;冶金行業實現營業收入353.3億元;化工行業實現營業收入117.2億元;非金屬礦製品業實現營業收入191.9億元;食品行業實現營業收入128.1億元;電力行業實現營業收入119.0億元;醫藥行業實現營業收入30.5億元。

第三產業

晉中市第三產業以商貿、旅遊業、物流為主導產業。晉中市境內有奧萊萬達商業街、榆次老城特色街、大學城生活廣場三大商圈。2022年,晉中市服務業增加值780.45億元。其中,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122.75億元;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143.48億元;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14.01億元;金融業增加值87.33億元;房地產業增加值89.78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55.0億元。

旅遊業是晉中市主導產業也是優勢產業。2019年,晉中市遊客接待量突破1億人次、旅遊綜合收入達到1千億元,排山西省首位,引進了粵投集團、華僑城集團、樂華恆業集團、山西文旅集團等進行戰略合作。平遙縣獲批全國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旅遊直接從業人數達8萬人,間接就業人數達20萬人。

經濟功能區

山西轉型綜合改革示範區晉中開發區整合了晉中經濟技術開發區、榆次工業園區和山西高校新校區,並擴展到晉中城區西南部。區內分為大學城產業園、匯通產業園、瀟河產業園和新能源汽車園四個產業園區,總規劃面積約223.8平方千米。該區以產業轉型升級為重點,推進原有產業的轉型升級,促進裝備製造、現代物流和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同時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22年末,晉中市全市普通高等學校有17所,普通中學210所,小學456所,幼兒園626所。

衛生健康

截至2022年末,晉中市共有衛生機構(含診所和村衛生室)3663個。其中,醫院108個,婦幼保健院(所、站)12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2個;共有衛生技術人員22684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8755人,註冊護士10150人。

科學技術

2022年,晉中市專利授權量為2471件,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956件;高新技術企業銷售額達792.7億元;有省級以上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自然資源部礦業城市自然資源調查監測與保護重點實驗室、旱作農業機械關鍵技術與裝備山西省重點實驗室等36家,省級眾創空間14家,省級及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5家。

文化事業

截至2022年末,晉中市共有文化館12個,文化系統藝術表演團體101個,公共圖書館12個;公共圖書館圖書總藏量達2369千冊。文物保護單位1067個,劇場12個,電影院31家;出版報紙2種,2400.1萬份,印刷企業279家,出版物發行單位293家;共有電視台11座,廣播電視節目12套;廣播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99.70%,電視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99.81%。

體育事業

截至2022年末,晉中市擁有各級體育機關12個,體育運動學校1所,體育場200個,體育館130個;共有國家二級以上運動員356人,二級裁判員68人。2023年,晉中市舉辦了2023年全國男子手球冠軍杯賽、晉中市第六屆運動會老年組太極拳(劍)等體育賽事。截至2023年5月,晉中市共有各類體育場地10837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3.04平方米。晉中籍著名運動員有王嘉磊,2023年3月12日,王嘉磊與其他選手聯合組隊,以總成績601.7分拿到2022~2023賽季全國跳台滑雪冠軍賽男子團體大跳台冠軍。

社會保障

截至2022年末,晉中市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88.6萬人;參加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161.0萬人;參加城鎮職工醫療保險66.6萬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242.6萬人;參加失業保險42.5萬人;參加工傷保險42.1萬人;參加生育保險43.4萬人;共有提供住宿的各類社會服務機構102個,其中養老服務業機構87個。

人居環境

截至2021年末,晉中市森林面積有317.1千公頃,森林覆蓋率18.9%;各縣(區、市)環境空氣優良天數範圍在228~311天之間,其中市城區242天;環境空氣綜合污染指數範圍在3.62~5.81之間,其中市城區為4.82;河流監測的23個斷面中,達到Ⅲ類以上(包括I、I、Ⅲ類)水質標準的斷面14個,占監測斷面總數的60.9%;Ⅳ類水質標準的斷面9個。

交通

綜述

晉中市屬太原都市核心區、山西中部城市群組成部分,是山西乃至華北地區重要的區域性交通樞紐和物流基地,市城區緊臨省會太原,與太原形成「三縱十橫」路網體系,距太原武宿國際機場、高鐵南站不到10千米。已形成鐵路、公路2種運輸方式構成的交通網絡。

公路

截至2022年末,晉中市公路通車裡程1.62萬千米,其中高速公路656千米。主要高速公路有青銀高速公路、京昆高速公路(、二廣高速公路、汾邢高速公路、榆祁高速公路等6條高速公路過境,其中青銀高速公路境內長74.11千米,雙向4車道,有晉中北、壽陽2個出口,通往陽泉、太原;京昆高速部分路段與青銀高速重疊,不重疊部分境內長99.79千米,雙向6車道,有祁縣、平遙、張蘭、介休、靈石、仁義6個出口,通往太原、臨汾;二廣高速公路境內長99.79千米,雙向4車道,有榆次、太谷、榆社北、榆社南4個出口,通往太原、長治。另有108國道、207國道、208國道、307國道等國道過境,其中108國道境內長183.9千米,雙向4車道,通往太原、臨汾。

鐵路

晉中市形成了以大西高鐵、鄭太高鐵兩條國鐵客運專線,以及石太線、南同蒲線、太焦線、太中銀鐵路四條國鐵幹線和地方鐵路與專用線組成的現有地方鐵路網;有大西高鐵、太焦高鐵、南同蒲、石太、太中銀、石太客專、陽涉7條鐵路幹線過境,市境內鐵路總里程920千米、貨站客站89個;有晉中站、太谷西站、祁縣東站、平遙古城站、介休東站、靈石東站、榆社西站和太谷東站8個高鐵站,其餘全部為普通鐵路客運站。

航空

晉中市境內無機場,航空出行主要依託太原武宿國際機場。根據2022年5月印發的《山西省「十四五」通用航空業發展規劃》,左權縣將建設通用機場。

公共交通

截至2020年底,晉中市有公交車輛為1629輛,其中新能源車1076輛;運營線路237條,運營里程5561萬千米,公交樞紐場站7處;等級公路客運站合計9個,其中一級站、二級站的數量分別為1個和8個,晉中市汽車客運總站為一級站。

人文

綜述

晉中市華夏文明發祥地之一、晉商故里,歷史上的首家票號——平遙日昇昌就誕生在晉中,被譽為中國銀行的前身,晉中市也保留了許多富含晉商文化內涵的歷史遺址,包括平遙古城、祁縣歷史文化名城、太谷城和榆次老城等,以及榆次常家莊園、祁縣喬家大院、渠家大院等眾多晉商大院。晉中也是革命老區,曾是抗戰時期八路軍前方總部、129師司令部以及中共中央華北局的所在地。晉中還是民間文化和非物質文化的集散地,流傳有清明寒食節、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以及壽星文化等等習俗和民間傳說。定坤丹製作技藝、晉劇等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舉辦的文化節有平遙國際攝影大展、中國晉中社火節等。

文物古迹

截至2022年,晉中市有5539處不可移動文物,文物保護單位1067個,其中有69處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平遙城牆位於晉中市平遙縣城,是一座古老的城牆。相傳在西周宣王時期,尹吉甫駐紮在此地北伐獫狁,曾在西北兩側修建了城牆。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在原基礎上進行了擴建,採用夯土築牆的方式,並在外部砌上青磚,形成了今天的規模。平遙城牆是中國現存最完整的古代城牆之一。城牆平面呈方形,周長6400米,高12米,底寬8~12米,頂寬3~6米,並由護城河環繞。沿着城牆設有登城馬道、馬面和3000個垛口,還有72座敵樓和女兒牆,四個角落都有角樓。城牆四面各有六個城門,南北各一個,東西各兩個,並與兩個門外砌有瓮城,六個門的平面形狀類似烏龜。城內有四條大街,八條小街,還有72條蚰蜒巷,交錯有序。城內保留有官方衙署、廟宇以及明清時期的票號、當鋪、布莊等建築。1988年,平遙城牆被列入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喬家大院是清代商人喬致庸的宅院,位於祁縣城東北的喬家堡村。喬家大院始建於清乾隆年間(1736~1796年),經過多次擴建,佔地面積約800平方米。喬家大院由6座大院、19座小院和300餘間房屋組成。大院為全封閉的城堡式建築群,其中北面三院為三進四合院連環相套,南面三院為二進四合院。每個院落都設有正院和偏院,正院是主人居所,包括正房和廂房,正房后的更樓和更道將獨立的院落連接成整體。主體建筑前都有抱廈,屋頂採用歇山、硬山、卷棚和平頂等形式。院內的石、磚、木雕圖案精美,內容豐富。2001年,喬家大院被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非物質文化遺產

截至2022年,晉中市共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1項、省級101項、市級273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19人、省級146人、市級307人。

晉劇,又稱山西梆子,是源自山西省中部地區的戲曲形式。晉劇有伴奏陣容龐大;角色臉譜化,劇目故事情節化;舞檯布置有前後台,分為表演場和演員化妝、扮裝區;表演程式包括「唱、念、做、打」,其中唱腔和鑼鼓經是重要組成部分。劇目分為文戲和武戲,主題多涉及忠孝倫理、節義操守和善惡報應。角色包括生、旦、凈、丑。唱腔板式有板、夾板、流水等七種不同風格。晉劇的表演具有北方戲曲的陽剛和鏗鏘特色。代表作品有《趙氏孤兒》《清風亭》和《蘆花》等。2014年,晉劇被列入第四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壽陽愛社是晉中市壽陽縣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舞蹈,俗稱耍鬼。壽陽愛社通過儺舞形式表達了「軒轅大戰蚩尤」的創世傳說和古代人類對自然、人神和鬼神的崇拜。表演過程包括武勢、倒上牆、直牆等動作,沒有唱詞和說白,只有鑼鼓的伴奏。舞蹈將武術和舞蹈結合,動作粗獷簡單,展現出古樸、神秘的氛圍。壽陽愛社反映了中華民族從狩獵文明向農耕文明的演變,包含了古代神鬼信仰和儺舞的重要信息,具有文化研究價值。

飲食

晉中市早、晚兩餐通常以熟食,如餅子、蒸饃和麻花為主。而午飯則更多地包括各種麵食、大米飯以及大燴菜和炒盤子。對於宴客或是過年過節,人們會準備豐盛的餐桌,其中七盤八碟的菜肴,包括豬肉、羊肉、雞肉和新鮮蔬菜應有盡有。此外,還會備齊白酒和各類飲料。對於婚喪等重大場合,一般會聘請廚師來烹飪,宰殺豬羊,準備八碗八碟的豐盛菜肴,以及大規模的宴席。傳統美食有苦蕎面涼粉、左權漿水湯抿尖、壽陽油柿子、糊塌塌等。

習俗

介休市清明習俗源遠流長,民間傳說介子推在清明前一天離世,晉文公下令這一天禁火寒食,逐漸演變為寒食節。自唐代起,寒食節與清明節的習俗融合,形成了以祭祖掃墓為中心的介休寒食清明習俗。介休寒食清明習俗主要活動包括禁煙火、吃冷食、祭祀、掃墓、插柳等。同時,人們會發黑豆芽、采柳芽、蒸麵塑、藏柳圈、掃房頂、掛紅蘭蘭紙、唱大戲。

張蘭鎮泰山廟會是晉中市介休市張蘭鎮的一項傳統廟會活動,從農曆九月二十日開始,持續十天。廟會上的貿易物資包括絲綢、花布、化妝品和古董文物。在北門外設有驢馬大會,廟會成為周邊地區農民交易牲畜的重要市場,被稱為「張蘭驢馬會「。1978年後,廟會變成了秋季物資交流會,以農副產品和現代生活用品為主要銷售商品。

藝術

左權開花調是流傳於晉中市左權縣的山歌形式,因這種山歌歌詞的上句常以「××開花」為起興,下句點題,故當地人把這種形式的山歌統稱為「開花調」。左權嚴花調的音調簡潔,旋律進行以級進七聲性音階為主,間或出現大跳音型,用於表現情緒、情感的起伏跌宕。歌同絕大多數由相互呼應的上下兩個樂句組成,獨特之處在於,所謂「花」,不僅有植物之「花」,還有各類日常用具、物品之「花」,如「門搭搭開花撲來來門外走進哥哥來」、「玻璃開花裡外明,遠遠照見俺咯口兒親」、「油燈燈開花一點明,小酒溫挖米不嫌你窮」等。代表曲目有《桃花紅,杏花白》《有了心思慢慢來》《會哥哥》等。

祁太秧歌是流行於祁縣、太谷以及周邊區域的鄉土小戲,由民間自編自演的小曲、雜說、歌舞、戲曲等綜合藝術形成的。以農村生活故事、民間習俗、傳聞等為題材,以優美的曲調和表演形式真實地反映人民的生活。祁天秧歌早期以踩街秧歌為主,通常採用歌舞形式,通過第三人稱敘述見聞、數典故、描繪景緻。表演時,由俊扮和丑扮兩位公子領頭,俊扮領着背着花鼓的女演員,丑扮則領着拍小擦和敲小鑼的男演員,兩行人一起走街。表演中沒有弦樂伴奏,只有輕敲邊鼓和擊打鑼來控制節奏。到清代,秧歌藝人開始在太谷和祁縣之外與外地商人接觸頻繁,於是他們編寫了一些反映商人生活的小戲,並在清末民初與晉劇藝人一起組建了「風攪雪」班社,共同演出。祁太秧歌唱腔曲譜按句式分為二句式、三句式、四句式等七種。傳統劇目有《繡花燈》《采棉花》《看鐵棍》等。

風景名勝

綜述

晉中市是中國首批、山西省首家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城市。截至2022年7月,有國家A級旅遊景區(點)39家,其中AAAAA級景區2家,AAAA級景區16家,AAA級景區21家。

主要景區

平遙古城景區位於平遙縣西北部平原區,擁有「土」字形街道格局,體現了明清時期的城市規劃理念。景區內有300多處古建築和近4000座明清民宅,街道商鋪保留了歷史原貌,被稱為研究中國古代城市的活樣本。平遙城牆建於1370年,周長6.4千米,高12米,外表磚砌,有護城河。城牆上有3000個垛口和72座敵樓,象徵孔子三千弟子及七十二賢士。作為世界遺產,平遙古城被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為中國境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縣城。2015年,平遙古城景區被評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綿山風景名勝區位於晉中市介休市區20千米處,距太原市130千米。綿山是太岳山的一條支脈,最高海拔2566.6米,具有山光水色、文物勝跡、佛寺神廟和革命遺址等特點。景區內擁有欏嚴會、李姑岩、蜂房泉等數以百計的天然岩洞。此外,綿山還有兔橋、鹿橋、捨身崖等險道,以及五龍瀑、水簾洞等形態各異的瀑布群體。景區內還有珍貴名木古柏林。綿山也擁有《大唐汾州抱腹寺碑》等天下名碑,以及雲峰寺石佛殿、馬鳴菩薩殿、明王殿等古老的寺廟。2013年,綿山風景名勝區被評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靈石縣石膏山景區位於晉中市靈石縣城東南35千米處。景區總面積60平方千米,已開發遊覽面積約6平方千米。主峰海拔1500~1800米,有一塊高約三四百米、寬約二三百米的斷崖絕壁,形狀像一隻巨大的金元寶。斷崖間有三層石灰岩溶洞,寺廟建在溶洞中。其中,中洞有天竺石剎,殿宇佛像色彩鮮艷。還有溶洞、鍾泉,上洞有白衣觀音石像。此外,石膏山還有松塔玲瓏、龍柏空懸、石膏疊翠等景觀。還有南天門、捨身崖、烏龜石等勝景。石膏山的自然環境優美,森林覆蓋率達76%,植被覆蓋率達89%,有灌叢帶、闊葉林帶、混交林帶、針葉林帶,還有草甸、苔蘚、藤蔓類植物。2014年,靈石縣石膏山景區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榆次老城景區位於晉中市榆次區府興路225號,始建於隋開皇二年(582年),是一處具有1400年歷史的文化遺址。景區包括古建築群和園林,面積達60萬平方米。景區內有縣衙、城隍廟等八大主要景點。此外,民間民俗藝術表演也給老城注入了靈氣與生機,有晉中民間社火表演、縣太爺升堂、城隍爺出巡等表演節目。景區還吸引了50多部影視劇的拍攝,漸漸變成了華北最大的影視城之一。2016年,榆次老城景區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對外交流

城市榮譽

著名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