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沁縣(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轄縣)

瑪沁縣,隸屬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地處果洛藏族自治州東北部,系國家級「三江源」生態保護區。全縣2019年轄區總面積13460.12平方公里,其中草場面積117.57萬公頃,可利用草場面積108.53萬公頃,占草場面積的92.3%,屬典型的高原山地類型,平均海拔4100米以上。下有6鄉2鎮35個行政村、96個牧業合作社,全縣總人口約5.88萬人。

瑪沁縣在魏晉南北朝屬党項羌族牧地,境內民族主要以藏族為主體。瑪沁縣東與甘肅省瑪曲縣為鄰,東北與黃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縣接壤,北與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縣、興海縣毗鄰,西與瑪多縣、達日縣相連,南與甘德縣相連,東西長205.3千米,南北寬175千米。

瑪沁縣是畜牧業大縣,畜牧業在國民生產總值中佔主導地位,2022年,瑪沁縣全縣地區生產總值22.39億元,同比增長2.9%,完成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14億元,完成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支出18.92億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6.02億元,同比增長23.8%,佔全州總量的57.6%。全體居民、城鎮居民、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2.73萬元、4.33萬元、1.49萬元同比增長6.1%、5.1%、6.6%。

瑪沁藏語意為「黃河源頭最高大的山」,因境內著名的阿尼瑪卿山而得名。瑪沁縣是果洛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屬國家「三江源」生態保護核心區的純牧業縣,是果洛州政治、經濟、文化、商貿、交通中心,也是黃河上游的重要生態屏障,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世界四大無公害超凈區」之一。

2020年4月20日,瑪沁縣等17個縣(區)符合國家貧困縣退出標準,正式脫貧摘帽。

歷史沿革

魏晉、南北朝時屬党項羌駐牧地,唐設「羈縻州」,元屬「吐蕃等路宣慰使司都元帥府」,明屬朵甘行都司和碩特蒙古政權轄地,清為上郭羅克百戶、中郭羅克千戶部落牧地,青海建省後由省直轄。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為果洛行政督察區屬地。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設西樂設治局,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撤銷。1952年瑪沁地區解放,1957年設置瑪沁縣。

2001年3月5日,青海省政府青政函[2001]14號文批複:撤銷拉加、軍功2鄉,合併設立拉加鎮;撤銷當項鄉,併入當洛鄉。調整后,瑪沁縣轄2個鎮、7個鄉:大武鎮、拉加鎮、大武鄉、東傾溝鄉、雪山鄉、下大武鄉、昌麻河鄉、優雲鄉、當洛鄉。

2001年末,瑪沁縣轄2個鎮、7個鄉,31個牧委會。大武鎮駐大武。拉加鎮駐拉加,轄史肉欠、贊根、哈夏、俄合科、台西、拉德、也合恰、加思乎、麻什堂、賽日托、曲哇軍功11個牧委會。大武鄉駐桑多,轄江欽、哈龍、日近3個牧委會。東傾溝鄉駐曲如麻堂,轄當前、東柯河2個牧委會。雪山鄉駐尕茶多,轄陽柯河、陰柯河2個牧委會。下大武鄉駐雪前多,轄年扎、清水、尼青3個牧委會。昌麻河鄉駐昌麻河,轄茶藏、血麻2個牧委會。優雲鄉駐中心站,轄優曲、德爾當、陽桑3個牧委會。當洛鄉駐當洛,轄格雅、加布青、崗龍、坎巴、查切5個牧委會。

2006年8月,撤銷昌麻河鄉,併入優雲鄉。調整后,瑪沁縣轄2個鎮、6個鄉:大武鎮、拉加鎮、大武鄉、東傾溝鄉、雪山鄉、下大武鄉、優雲鄉、當洛鄉。

2020年4月21日,瑪沁縣退出貧困縣。2021年8月,入選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名單。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瑪沁縣位於北緯33°43』~35°16』,東經98°~100°56』,東與甘肅省瑪曲縣為鄰,東北與黃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縣接壤,北與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縣、興海縣毗鄰,西與瑪多縣、達日縣相連,南與甘德縣相連,東西長205.3千米,南北寬175千米。境內西北部和北部高山環繞,積石山脈綿延全境,阿尼瑪卿雪山逶迤北部,山脈走向為西北、東南向。

自然資源

礦藏資源

瑪沁縣境內礦藏資源豐富,已探明的礦產資源主要有銅、鈷、鋅、金、銀、硒、鎵、銦、煤、硫、錫、鎳等十餘種。其中銅、金、銀、鈷、硫和沙金及其它稀有金屬礦儲量4676萬噸,潛在價值60億元以上。

林草資源

瑪沁縣屬林草資源種類繁多。全縣主要有三個天然林分布區,切木曲流域的切木曲林區、以洋玉為中心沿黃河南岸分佈的洋玉林區、以德柯河流域為中心的德柯河林區。森林主要建群樹種為:青海雲杉、祁連圓柏、白樺、山楊等。喬木樹種以青海雲杉和祁連圓柏為優勢樹種,另外有白樺、青楊。草地資源共有高寒草甸類,高寒草原類,山地草甸類,溫性草原類四類,其中以高寒草甸類為主,溫性草原類佔比最小。野生動植物資源得天獨厚,冬蟲夏草、貝母、秦艽、黃芪等十幾種中藏藥材遍布全縣。

野生動物資源

瑪沁縣境內有雪豹、棕熊、白唇鹿、岩羊、猞猁、雪雞等野生動物。

氣候特徵

瑪沁縣境內屬大陸性寒潤性氣候,東西部差異較大,西北部寒冷濕潤,東南部由寒溫潮濕逐漸到冷溫濕潤。年平均氣溫-3.8℃~3.5℃,氣溫低,日溫差大。降水在日控分佈上不均勻,多年平均降水量:大武513.2毫米、優雲441.9毫米、當洛565.9毫米、東傾溝529毫米、雪山484.9毫米、拉加423.2毫米。各河流的天然徑流量以降水補給為主。全縣多年平均自產徑流量17.28億立方米。年降水量423~565毫米之間,多集中在6—9月份。全年日照時間為2313~2607小時,相對日照45%~63%。一年之間無明顯四季之分,冬季寒冷而漫長,時間長達八九個月。春季乾旱多風,夏秋季短而多雨,並常伴有暴雨和冰雹。除拉加鎮黃河各地一帶有80~95天的無霜期外,其餘地區均無絕對無霜期。大武地區發芽、返青期一般在4月中旬,枯黃期在9月下旬,生長期約150天。西部地區牧草發芽、返青期一般在5月上旬,枯黃期在9月上旬,生長期約110天。

文化旅遊

瑪沁縣旅遊資源多樣,如格薩爾文化、民族宗教文化、古建築文化、山川文化等,全縣共有3A級景區2處。境內有著名阿尼瑪卿雪山國家地質公園,阿尼瑪卿雪山和西藏的岡仁波齊、雲南的梅里雪山、玉樹的尕朵覺吾並稱為藏區「四大神山」,主峰瑪卿崗日海拔6282米,公園內的哈龍冰川垂直高差達1800米,是黃河流域最長最大的冰川。拉加寺景區,位於瑪沁縣東北部黃河北岸的拉加鎮阿尼群貢(意為:大鵬展翅)山下,坐東向西,面臨黃河,該寺是黃河源頭的一大名勝古迹,距今已有二百四十多年的歷史,屬於國家3A級旅遊景區,也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喇日寺,位於果洛州瑪沁縣大武鎮,該寺建辯經殿、蓮花生殿、長壽殿、總管殿、小經堂、大小輕經房4座、輕經長廊200米、石刻瑪尼石等,有醫學、密宗、因明、修行閉齋等學院,以格魯派為主的藏傳佛教文化和藏民族,景區內有極其豐富的民族民俗文化內涵。

政治

行政區劃

2016年,瑪沁縣轄2個鎮(大武鎮、拉加鎮)、6個鄉(大武鄉、東傾溝鄉、雪山鄉、下大武鄉、優雲鄉、當洛鄉)。截至到2023年,其境域面積未發生變化。

人口

2023年,全縣總人口約5.88萬人,其中城鎮人口3.34萬人、農牧民人口2.54萬人。

民族

瑪沁縣境內民族以藏族為主體,另有漢族、回族、撒拉族、土族、蒙古族等。總人口57070人,其中,藏族人口47298人,佔總人口的82.87%;農牧業人口33055人,佔總人口的57.92%。

社會事業

瑪沁縣共有各類醫療機構47個,其中,縣級綜合醫院1個,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疾控中心、衛生健康綜合行政執法大隊各1個,鄉鎮衛生院8個,村衛生室35個。現有各級各類學校22所,其中民辦職業技術學校1所、民辦九年一貫制學校1所、九年一貫制學校5所、小學9所、幼兒園6所。截至2022年7月初,全縣在校生11559人,其中義務教育階段9040人(小學6351人,初中2689人),民辦職業學校428人,在園兒童2091人。

經濟

概述

2022年,瑪沁縣全縣地區生產總值22.39億元,同比增長2.9%,完成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14億元,完成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支出18.92億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6.02億元,同比增長23.8%,佔全州總量的57.6%。全體居民、城鎮居民、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2.73萬元、4.33萬元、1.49萬元同比增長6.1%、5.1%、6.6%。

此外,瑪沁縣還制定了2023年的經濟增長目標:地區生產總值增長3%,固定資產投資增長7%,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與地區生產總值增長基本同步,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7%,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以內,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

第一產業

瑪沁縣全縣總土地面積為2006.67萬畝,其中草場面積1763.62萬畝,佔全縣土地總面積的87.89%;可利用草地面積1361.67萬畝,天然草原植被類型以高寒草甸植被為主,草畜平衡面積632.67萬畝。禁牧面積729萬畝。瑪沁縣是畜牧業大縣,畜牧業在國民生產總值中佔主導地位,始終堅持把畜牧業生產發展放在各項工作的首位,作為重中之重來抓。

在畜牧業生產中,繼續堅持「以草為本、強化基礎、優化結構、依靠科技,增加效益」的發展方針,狠抓畜牧業生產常規管理,落實防災抗災保畜和接羔育幼的各項措施,強化畜疫防治工作,切實發揮草原基礎設施的作用。

2005年全縣共育活各類仔畜154585頭(只匹),繁活率為65.8%,成活率為86.33%,總增各類牲畜143787頭(只匹),出欄牲畜15077頭只,出售牲畜124914頭只,總增率為29.24%,出欄率30.62%,商品率25.4%大畜減損10798(只匹),減損率為2.2%,年未存欄各類牲畜497579頭(只匹)。繼續堅持「發展羊、穩定牛、控制馬」的畜群調整原則,目前全縣畜種結構中綿羊64.15%,牛34.36%,馬1.49%。堅持不懈地抓好畜疫防治工作,充分發揮各級獸醫站和家庭防疫員的作用,有效地提高疫苗注射密度和質量。春秋兩季共注射牛W疫苗34.88萬頭,密度100%,注射羊W疫苗62.6萬隻,密度為100%;共檢查疫情48.79萬頭(只)預防免疫注射牛出敗疫苗16.2萬頭,密度達92.9%;人工種草27493畝,其中:種植當年生飼草22340畝,多年生牧草5153畝。落實並完成草原毛蟲滅治任務40萬畝。

第二產業

瑪沁縣森林主要分佈在軍功、拉加、雪山、東傾溝及大武等鄉的黃河南岸的切木曲、德柯河等支流兩岸的河谷地帶,海撥3200-4200米之間。樹種以青海雲彬和祁連圓柏為優勢樹種,另外有白樺、青揚。青海雲彬多分佈在黃河沿岸陰坡,呈帶狀分佈,純林多。祁連圓柏主要分佈在黃河的一級、二級支流的陽坡、半陽坡,切木曲、秀窮、秀欠、德柯河為主要分布區。

白樺林主要在半陰、半陽坡與青海雲彬呈混交分佈。瑪沁縣宜林地面積32.2萬公頃,其中喬木林地面積1.92萬公頃,占宜林地面積的6.0%;疏林地面積0.52萬公頃,占宜林地面積的1.6%;灌木林地面積24.77%萬公頃,占宜林地面積的76.9%。2005年爭取到三江源自然保護圍柵封育項目資金540萬元,封育面積7萬畝。投資83.26萬元設主管護站4個,管護點16個。對己確定的181萬畝國家重點公益林進行了全面管護區劃,確定管護人員110人。農業:瑪沁縣拉加鎮黃河谷地小塊農業區,耕種農作物1099.75畝,種植的農作物主要有小麥、青稞、蔬菜、飼料、草籽等,自2003年以來根據經濟結構調整的需要,積極發展蔬菜溫棚,現有蔬菜溫棚42座21畝,每棚年均收入5000元。

交通

省道

寧果路:起於西寧,沿線經過貴德河西鄉、貴南黃沙頭、澤庫王加鄉、同德河北鄉,後進入瑪沁拉加鎮到州府大武鎮,全長439公里,其中縣境內長76公里。

花阿公路:花阿公路起自青康公路410公里處的瑪多縣花石峽、途經瑪沁縣昌麻河、優雲、當洛、當項、過吉邁、久治至四川省阿壩縣。瑪沁縣境內長92.5公里。

昌大公路起自花阿公路的昌麻河、沿途經東傾溝鄉至大武鎮,全長121公里。

大甘公路起自大武鎮至甘德縣城,全長86公里,瑪沁境內36公里。

縣鄉公路

花下公路,起於青康公路400公里處,經年扎橋、格讓橋至終點下大武鄉,基本屬沿溪線,全長38.06公里。

東雪公路,起於昌大公路東傾溝岔路口,途經柯曲橋、才貢卡、白塔岔口至終點雪山鄉、全長54公里。

主要鄉村公路

東當線:起於昌大公路東傾口岔路口,終點為東傾溝鄉當前牧委會,全長53.4公里。

大日線:起點為大武鎮,終點為大武鄉日進委會,全長56公里。路基寬4.5米,路面為天然砂礫路面。

雪下線:起點為東雪公路白塔岔路口,終點為下武鄉,全長55公里。

當格線:起點為當洛鄉,終點為當洛鄉格雅牧委會,全長30公里。

當查線:起點為當項鄉,終點為當洛鄉查雀牧委會,全長33.5公里。

軍賽線:起點為軍功鄉賽龍溝口,終點賽龍溝,全長25公里。

拉歐線:起點為拉加歐龍溝口,終點為歐龍溝,全長25公里。

拉勒線:起點為拉加、終點為勒合窮,全長55.6公里。

三野公路:起於大軍公路18公里處三岔口,終於野馬灘煤礦,全長7.15公里。

石峽德爾尼公路:起於大甘公路石峽口,終於德爾尼銅礦,全長18公里。

風景名勝

阿尼瑪卿峰

阿尼瑪卿峰位於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沁縣西北部,寧果公路可達,距州府所在地大武鎮86公里,屬山嶽型自然風景旅遊區。是我國對外開放的十大山峰之一。

「阿尼瑪卿」為藏語音譯,海拔6282米,是昆崙山系支脈阿尼瑪卿山的主峰,又稱瑪積雪山或瑪卿崗日,因是黃河源頭最大的雪山而得名。山體由砂岩、石灰岩及花崗岩構成。由13座山峰組成,平均海拔5900米以上,最高一座山叫瑪卿博拉,山峰呈鋸齒重疊形。由於地勢高峻,氣候多變。據統計,冰川面積約125.7平方公里,有冰川57條,其中位於東北坡的哈龍冰川長7.7公里,面積23.5平方公里,垂直高差達1800米,是黃河流域最大,最長的冰川。奇異冰川世界,千姿百態,晶瑩奪目。豐富的冰雪融水彙集成無數條涓涓溪流,蜿蜒交錯,大小湖泊熠熠發光。因高差在1500米以上,自然垂直帶譜表現得十分明顯:山麓河谷地帶可種植春小麥、青稞等農作物;海拔3600―3800米,生長著高大蒼翠的雲杉、圓柏等溫性針葉林;3800米—4000米是以金露梅、山柳、杜鵑組成的高山灌叢,還有冬蟲夏草、大黃、雪蓮等名貴藥材;雪線附近的開闊地帶是高山牧場。在林區、草叢中棲息著青鹿、白唇鹿、雪豹、雪雞、棕熊、丹頂鶴、大頭彎羊等珍稀野生動物。阿尼瑪卿的父王,金貴犀牛山,位於阿尼瑪卿峰的西北部,距阿尼瑪卿峰有24公里,主峰海拔5262米,頂峰常年積雪。母后威猛女王山,位於阿尼瑪卿峰的北側,緊貼阿尼瑪卿峰,海拔5611米。

拉加寺

拉加寺位於果洛藏族自治州瑪沁縣址東北部黃河北岸的拉加鄉阿尼群貢山下,西(寧)久(治)公路可達,距州府所在地78公里,是建築類人文風景旅遊區。座東向西,面臨黃河,前有1986年建成的黃河大橋可通西岸。拉加寺初名「扎西功德林」(吉祥廣安寺)后改為「甘丹扎西迥寺」(具善吉祥源地),又稱「嘉祥寺」是我省黃河沿岸最著名的格魯派寺院。該寺由阿柔格西於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創建,系色拉寺屬寺。現寺藏有班禪大師和章嘉國師賜給香薩-的錦幛。拉加寺在1952年至1958年間有殿堂12座150間,昂次、僧舍等100間,全寺建築佔地4.7平方米,另外在寺后右側山坡上還建有班禪行宮1座。從1958年至「文革」期間,該寺兩次被毀,造成嚴重破壞。自1980年開放以後,經復修后又具規模,現有大小殿堂5座397間,昂欠8座182間,轉經房6間,僧舍124間。該寺設有總領全寺的大經堂「托桑林」,下分五院,即上下密修院、醫明學院、時輪學院和旦正院。每年有正月初一至十五日的祈願法會、三月初三日至十五日的供養法會以及十月底的「五供節」。

阿尼格托神山

阿尼格托神山位於軍功鄉曲哇牧委會。阿尼格托獨立於群山環抱之中,高高凸起,垂直高差200餘米。東南北三面懸崖峭壁間分佈著10多個岩洞,是曲哇部落始祖普濟法師-參禪之地。半山腰有神仙洞,洞內幻境無窮。傳說幾進去者有去無回,當地藏族群眾在洞口擺有神龕封堵,佛教信徒圍山朝拜。

洋玉原始森林

洋玉原始森林主要分佈於拉加、大武、東傾溝、雪山鄉的黃河南岸及各支流河谷地帶,林地面積約799平方公里。森林中生長著青海雲彬、祁連圓柏、白樺、青楊、高原柳、沙棘等樹種600餘種牧草、野生藥材,還有白唇鹿,香獐等數十種珍稀動物。林區近地點沿格曲河向北距離大武鎮35公里,公路直達林區。景區高山峽谷、滔滔河流,四季常青,直入雲端的參天大樹,遮無蔽日,翠綠的圓柏、婆娑的白樺、各展異姿,美不勝收。每到春暖花開的季節,各色鮮花竟相綻放,奼紫嫣紅,絢麗多彩,景色如畫,相映成趣,置身其間,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白塔

白塔坐落於雪山鄉陰柯河交匯處,海拔3650米。白塔背面的殿堂內,四周牆壁繪有壁畫(唐卡),介紹阿尼瑪卿雪山的神話傳說。

獲得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