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源市(中國吉林省下轄地級市)

遼源市,中華人民共和國吉林省下轄市,位於吉林省中南部,地處東遼河、輝發河上游。北與四平市相鄰,東北與吉林市接壤,南與東南與通化相鄰,西及西南與遼寧省的鐵嶺、撫順為鄰。介於北緯42°17′40″—43°13′40″,東經124°51′22″—125°49′52″之間。截至2023年3月,遼源市下轄兩縣,兩區,全市總面積5140.45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末,全市戶籍總人口為113.14萬人。政府駐地為:遼源市人民大街1485號。

遼源市位於吉林省西南部長白山余脈與松遼平原的過渡地帶,以丘陵為主,有少量低山,屬低山丘陵區。地形變化總體趨勢為南東高、北西低。遼源市屬半濕潤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一年四季分明,雨熱同季。遼源地區早在新石器時期已有人類勞動、繁衍、生息。隋朝時屬高句麗境。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被建州努爾哈赤所征服,以其地理為大圍場。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經奉天軍督奏請,在今遼源境內東、西部各建置一縣。1952年4月3日,更名為遼源市。1983年8月,經國務院批准,遼源市升級為地級市。

遼源物產豐富,東豐、東遼兩縣是國家商品糧基地。 現有現代農業、工業「七大特色」產業、現代服務業等主要產業群體。其中,玉米是遼源的主要糧食作物。黃牛飼養是遼源市的傳統支柱產業。2022年,遼源市地區生產總值501.0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3.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6.14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156.18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288.69億元。全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51714元。三產結構比為12.9:26.1:61.0。

遼源市被稱為中國梅花鹿之鄉、中國棉襪之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剪紙)之鄉、中國民間藝術(二人轉)之鄉、中國農民畫之鄉、中國琵琶之鄉等。有國家一級文物,周代「琵琶形青銅短劍」和「青銅斧」,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省級非遺項目15項。東北淪陷時期遼源礦工墓陳列館、東遼鴜鷺湖旅遊度假區等國家4A級旅遊景區4家,國家3A級旅遊景區10家,國家2A級旅遊景區1家。

名稱

因遼源市地處東遼河源頭而得名,遼源即遼河之源的簡稱。

歷史沿革

先秦至隋唐時期

遼源地區早在新石器時期已有人類勞動、繁衍、生息,《盛京舊志》記載遠在夏、商、周時代就有息慎氏族在此地勞動生息,戰國至秦朝屬遼東郡。

漢、三國、兩晉、南北朝時屬玄菟郡,隋朝時屬高句麗境。唐朝時先屬河北道安東都護府所轄,後為渤海扶余府轄境。

宋元至明清時期

宋代先屬遼的東京道之韓州,後為金的咸平路之韓州。元朝先屬遼陽行省開元路咸平府,後為遼東宣慰司轄境。

明初東遼屬於設在開原的三萬衛,後為塔魯木衛境、東豐屬古河衛。明末東部為輝發部、西部屬葉赫部,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被建州努爾哈赤所征服,以其地理為大圍場。

清朝康熙年間,遼源境內正式劃為盛京圍場,直到光緒四年(1878年),盛京將軍曾祺以「鮮圍場地多被流民私墾」為由,向清廷奏請開禁。

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經奉天軍督奏請,在今遼源境內西部、東部各建置一縣,西部稱西安縣,東部稱東平縣,隸屬奉天省海龍府。西安縣城原擬建在老虎嘴子,后改在大疙瘩西側(今龍首山)設置。大疙瘩在圍內層巒疊嶂,綉壤相錯;有山谷之險,足以控制四方;又通途暢行,居民已聚。因此,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奉天軍督曾祺、咨商荒務大臣廷傑,改勘城基於大疙瘩山,西至半截河,南至東遼河,北至半截河,方圓1里,面積541畝。將全縣9個半圍劃為4保16社。

光緒三十年(1904年)三月,知縣貴良到任既添修衙署、復倡本城商民捐造城門(即東吉、西寧、南康、北壽四門)。東平縣始划鄉牌,設置保甲,將全縣22圍划20個鄉、12個鎮、248個村屯。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奉天省改為遼寧省,西安縣隸屬遼寧省。

中華民國時期

1912年,成立西安縣、東平縣行政公署,隸屬遼寧省管轄。1914年,廢除海龍府。6月,遼寧省改為奉天省,西安縣、東平縣歸奉天省遼瀋道管轄,同年3月東平縣改名東豐縣。1920年,西安縣、東豐縣歸奉天省直屬。1926年,西安縣、東豐縣由三等縣升為二等縣。由於土地大量開發,人口再次大增,成為奉天省聞名的農業集散地。隨之,縣城各種店鋪門房相繼建立。1929年,東北政務委員會成立,實行省制,改奉天省為遼寧省,西安縣、東豐縣直屬遼寧省管轄。東北淪陷時期,西安縣、東豐縣先屬偽奉天省,后屬偽四平省。1945年8月31日,擬將西安縣更名北豐縣,但未被推行,仍稱西安縣。1945年11月至1946年1月屬遼北省第三專署。1946年2月屬遼北省二專署,5月屬中共遼寧省分委二專署。1947年西安縣、東豐縣獲得解放。1948年7月,劃歸遼北省第三專署。1948年10月15日,中共遼北省委決定建立西安市,屬遼北省直屬;原西安縣城區和礦區劃為市轄範圍,同時成立西安市人民政府,與西安縣首次分設。1949年5月1日後隸屬遼東省。1949年7月,西安市改為遼東省政府直屬市。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52年4月3日,因西安市與陝西省西安市重名,更名為遼源市。1954年6月,遼東省撤銷,遼源市和西安縣、東豐縣劃歸吉林省通化專區管轄,遼源市仍為省直屬市。1956年8月1日,西安縣更名為東遼縣,改由吉林省懷德專區管轄。1958年,遼源市劃歸吉林省四平專區代管。東遼縣、東豐縣划入四平專區管轄。

1959年3月23日,經國務院批准,吉林省政府決定撤銷東遼縣,將原東遼縣的行政區劃併入遼源市。1962年5月28日,經國務院批准,恢復東遼縣建制。1969年5月14日,經吉林省革命委員會批准,撤銷東遼縣建制,其行政區域仍划入遼源市管轄。1976年1月22目,經吉林省革命委員會批複,恢復東遼縣建制。2月1日,市、縣分開辦公。1980年1月29日,根據國務院【1980】27號文件;關於吉林省東遼縣與遼源市合併的批複,將東遼縣行政區域划入遼源市。遼源市仍屬四平地區代管。1983年8月,經國務院批准,遼源市升級為地級市。10月,恢復東遼縣建制,隸屬遼源市管轄(市、縣四合四分)。1987年1月7日,東遼縣人民政府駐地由遼源市遷至白泉鎮。

地理

位置境域

遼源市位於吉林省中南部,地處東遼河、輝發河上游。地理坐標為北緯42°17′40″—43°13′40″,東經124°51′22″—125°49′52″。南北直線距離104千米,東西直線距離82.8千米。北與四平市相鄰,東北與吉林市接壤,南與東南與通化相鄰,西及西南與遼寧省的鐵嶺、撫順為鄰。總面積5140.45平方千米。

氣候

遼源市屬半濕潤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一年四季分明,雨熱同季。3—5月為春季,寒暖交替,天氣變化較大,升溫迅速、乾燥,多西南大風;6—8月為夏季,濕熱多雨,盛行東南風;9—10月為秋季,溫涼短暫,多晴好天氣,盛行偏東風,始降霜雪;12月至翌年2月為冬季,嚴寒乾燥而漫長,盛行東南風。常年平均氣溫為6.1℃,全市最冷月為1月,最熱月為7月。常年極端最低氣溫-41.0℃,極端最高氣溫38.9℃。年平均降水量642.2毫米,其中5-9月降水量522.6毫米,佔全年降水量的81.4%,對作物生長十分有利。年平均相對濕度68%。年平均風速2.2米/秒,最多風向為ESE風。年平均蒸發量1339.8毫米。平均無霜期為148天。全年日照時數為2396.6小時。

地質

地質構造

按吉林省地質構造單元劃分方法,遼源市Ⅰ級或亞Ⅰ級地質構造單元為天山—興安地槽,吉黑褶皺系;Ⅱ級地質構造單元為吉林優勢地槽褶皺帶;Ⅲ級地質構造單元為石嶺隆起。 遼源市褶皺和斷裂構造都比較發育,褶皺為燕山亞構造旋迴的褶皺,分別有遼源、野豬溝、平崗、遼河源和渭津盆地。上述構造盆地軸向北西向為主,少為北東向,走向長7-40千米,寬3.6-27千米,多為向斜,少為單斜。斷裂構造以東西向和北西兩組斷裂比較發育。東西斷裂為遼源—磐石斷裂帶,由華力西晚期花崗岩中的逆斷層擠壓帶組成。省內長度達100千米,寬20千米,單條斷裂帶幾米至幾百米不等,又分為北支(遼源—磐石)斷裂和南支(石驛、牛心頂子)斷裂;北西向斷裂為:遼源—東豐斷裂帶,位於遼源—東豐一線,呈北西—南東方向略向西南突的微弧形展布。該斷裂長達80千米,寬達10-25千米。該斷裂控制了遼源市中新生代斷裂盆地,並切割和破壞了這些盆地。 

地層

遼源市區域內地層有太古界鞍山群,下古生界奧陶系、志留系,上古生界石炭系,中生界三疊系、侏羅系、白堊系及新生界新近系、第四系等地層均有出露。 遼源為中生代盆地,以侏羅繫上統含煤地層(長安組)為主,零星分佈奧陶繫上統石縫組變質岩;西部分佈白堊系下統砂礫岩,泥頁岩。市郊西北部一座英山、老道山、猛虎亮山為第三系玄武岩;河谷發育第四系鬆散堆積物。岩漿岩以華力西晚期花崗岩為主,遍及低山丘陵區。 

地形地貌

遼源市位於吉林省西南部長白山余脈與松遼平原的過渡地帶,以丘陵為主,有少量低山,屬低山丘陵區。地形變化總體趨勢為南東高、北西低,最高點位於東豐縣慶嶺南峰,海拔914米,最低點為東遼縣雲頂鎮雙城村,海拔214米,相對最大高差700米。 遼源市地貌按其成因類型劃分為構造剝蝕地貌、侵蝕堆積地貌,按形態特徵構造剝蝕地貌劃分為構造剝蝕低山、構造剝蝕丘陵,侵蝕堆積地貌屬河谷沖積平原。

低山,遼源市低山有30多座,多見於本區南部和東北部少量地區,包括和平、影壁山等6個鄉(鎮)55個村,總面積約500多平方千米,佔全市總面積的10%。海拔在500—900米,相對高度為300—400米。山脈多東北一西南走向。岩性較為複雜,多為花崗岩,亦有火成岩、砂岩。山頂一般為漫圓形,坡度較陡,其間常有深溝和小溪,地形切割比較破碎,多為人工林地。

丘陵台地分佈極廣,以西部和北部為多,約佔全市幅員面積的70%左右,海拔一般在300—400米之間,相對高差小於50米。丘頂渾圓,坡度較緩,走向散亂,丘面切割破碎,其坡麓下為梁狀台地,沖溝密集,多呈「雞爪崗」。丘陵之間常有少量低山,構成東遼河、輝發河、伊通河水系的分水嶺,形成山丘、台谷交錯分佈的複雜地形。岩性多為花崗岩構成,風化殼較厚。平崗和渭津一帶為侏羅系含煤地層,多見礫岩、砂岩及火山碎屑岩、流紋岩等。山麓台地則為第四系黃土狀堆積物。山丘間為近代河流堆積、積淤物。

河谷平原區內河谷平原較少,約佔全市總面積的20%。主要分佈在輝發河水系的梅河、大沙河以及東遼源水系的遼河、渭津河等流域,受低山丘陵影響,平原時寬時窄,呈分枝狀沿河分佈,海拔在230—300米之間,相對高差小於50米。地勢平坦,土質肥沃,其母質多近代沖積物和黃土堆積物,是重要的農業區,水田面積較廣。

水文水利

水文

遼源市地處遼河流域與黑龍江流域,跨東遼河、輝發河和飲馬河3個水系。河長在10千米以上的有56條,全長888.4千米。其中,主要河流有23條,西部12條,東部11條。

東遼河是遼河的東源,發源於吉林省東遼縣哈達嶺山脈薩哈嶺小寒蔥頂子峰東南東遼縣遼河源鎮安北村,源區的海拔高程417米。自河源向西,流經吉林省東遼縣、遼源市等地,在遼寧省昌圖與遼河西源的西遼河匯合,經盤錦市盤山縣注入勃海。幹流全長360千米,流域面積1.15萬平方千米。遼源市境內116千米,流域面積2613平方千米,共有渭津河、大梨樹河、燈桿河、仙人河等流域面積20平方千米以上支流30條,其中:一級支流18條、二級支流10條、三級支流2條。 

燈桿河是東遼河的一條重要支流。發源於東遼縣安石鎮石峰村北,河源海拔367米。由源地向西南流經安石鎮,於壽山鎮衛國村南匯入東遼河,全長31千米,流域面積為280.8平方千米。

二道河是東遼河最長的一條支流。發源於東遼縣建安鎮龍背村仙人洞嶺,由源地向西流經建安鎮,於雲頂鎮西園村同三道河會合後於康平村匯入東遼河。全長38.2千米,流域面積191.8平方千米。

大沙河發源於吉林省磐石縣黑魚溝青頂子山,由北向南流經東豐縣永和鄉折向東南,於梅河口市海龍鎮三里村附近匯入輝發河。境內河長73.6千米,流域面積545.5平方千米。大沙河在遼源境內的重要支流有小沙河、黃泥河、樺樹河等,分別貫穿東豐縣沙河、中育、黃泥河、二龍山、永合等鄉鎮。

水利

截至2023年5月,遼源市市有水庫134座,塘壩193座,364處防汛監測設施。其中,大中型水庫8座、小型水庫126座。全市有16座國管水庫蓄水13650.6萬立方米。其中,楊木水庫位於遼河源頭,是全市最大水庫。1959年開工建設,1992年10月工程竣工並投入運行。全庫區水面10平方千米,周邊長25公里,蓄水量6240萬立方米。龍頭水庫座落於東豐縣南部,建成於1961年,是一座以防洪灌溉為主,結合養魚旅遊等綜合利用的中型水庫。水庫面積達3.6平方千米,水面面積達2.7平方千米,蓄水量1050萬立方米。

土壤

遼源市土壤分為石質土、石灰岩土、灰棕壤、白漿土、草甸土、沖積土、沼澤土、泥炭土、水稻土等9大土類。

石質土為山地幼年土壤。多見於海拔4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頂部和山坡凸起處,系各類岩石風化母質裸露於地表形成。其主要特徵是土層極薄,通體為砂礫質、石質。

灰棕壤山地土壤分佈廣泛。其中,按其母質類型可劃分為酸性岩灰棕壤、基性岩灰棕壤、砂頁岩灰棕壤3個土屬。灰棕壤依據土體發育性劃分為灰棕壤、准灰棕壤、暗棕壤、黑土型暗棕壤、准暗棕壤等5個亞類。

白漿土在遼源市分佈極為普遍,無論山地、坡地還是平地,到處可見,根據白漿土的成土條件和土壤屬性,可劃分為山地白漿土、台地白漿土、平地白漿土和潛育白漿土4個亞類。

草甸土廣泛分佈於全市各河流第一階地、河漫灘河山間、台地間低地,草甸土富含腐殖質,明顯粒狀結構。草甸土受環境影響,呈酸性,分為1個亞類,3個土屬。

沖積土是遼源市的主要農業土壤,呈條帶狀分佈於河流兩岸的河漫灘及低階地。母質為河流沖積淤積物。分2個亞類,2個土屬,5個土種。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截至2021年,遼源市國土調查面積為514045.36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積為272067.8平方千米,園地面積為1614.23平方千米,林地面積為178777.91平方千米,草地面積為1461.38平方千米。城鄉建設用地面積294.7平方千米,交通運輸用地23.51平方千米,水利設施用地88.67平方千米,其他建設用地12平方千米。未利用地中,水域面積73.68平方千米,灘涂沼澤面積71.70平方千米,自然保留地面積175.86平方千米。

礦產資源

遼源市境內已發現各類礦產33種。其中,有查明資源儲量的16種,礦產地152處。查明資源儲量並已列入礦產資源儲量表的礦產有11種、礦產地96處,主要為煤炭、鐵、銅、鉛、鋅、金、銀、水泥用石灰岩、水泥用大理岩、水泥用黏土、硅灰石、陶瓷土、伊利石、飾面用石材等。此外,礦產資源還有磚瓦用黏土、飾面用花崗岩、水泥配料用板岩、水泥配料用大理岩等。

遼源市礦產資源表現為「兩少一小」(礦產資源種類少,已發現礦種僅佔全省發現礦種數的24%;金屬礦產資源查明資源儲量少,且分佈不均;礦產資源開發規模小),礦產資源賦存特點客觀上決定了礦產資源的開發規模不可能很大。查明的礦產中,中到大型礦床資源儲量只佔查明礦產資源儲量的18%,除煤炭、水泥用石灰岩、伊利石有一定規模外,其他均為小型礦床或礦點,且質量不穩定,開發規模較小。此外,境內已經查明的礦產資源分佈相對比較集中,煤、膨潤土、沸石主要分佈在遼源盆地、遼河源盆地、平崗盆地和金崗地區;水泥用石灰岩、大理岩主要分佈在椅山、安恕地區;貴金屬、有色金屬主要分佈在椅山一建國一帶;飾面石材主要分佈在東豐縣影壁虎頂山一帶。

森林資源

遼源市植被屬於長白山植物區系,森林組成主要以人工落葉松林、人工樟子松林和天然柞樹林為主。2021年,全市林業用地面積為1737.60平方千米,有林地面積1617.01平方千米,活立木總蓄積為1421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為33.01%。

水資源

遼源市水資源量為7. 64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資源量6.87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為2.06億立方米。重複計算水量為1.47億立方米。

生物多樣性

植物

遼源全市有野生植物87科607種,自然植被中有次生林和野生植物。較邊遠的山地以次生針葉、闊葉林為主。闊葉林以糠椴、水曲柳、胡桃楸等雜木為主,伴有黑松;灌木林中有平榛、毛榛等;林緣藤本植物有山葡萄、五味子等。草本植物有細辛、穿龍薯蕷、蕨類植物等。寒蔥生長在闊葉樹下,生長在深厚的山背陰坡處,曾專為清代宮廷貢品。其中,水曲柳被國家列為二級保護植物。

動物

遼源市境域內有飛禽類、哺乳類、爬行類、兩棲類、水生類、昆蟲類等動物。飛禽類斑鳩、烏鴉、燕等。哺乳類東北虎、梅花鹿、馬鹿等。爬行類烏蛇、鐵樹皮、蜥蜴(馬蛇子)等。兩棲類青蛙、蛤什螞、癩蛤蟆等。水生類鯉、鯽、鯰、蜊蛄等。昆蟲類益蟲:蜻蜓(螞蛤)、土蜂、水蚤(魚蟲)等。害蟲:蚊、馬蜂、螻蛄、水黽等。其中,東北虎被《野生動物保護法》列入國家I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全國野生動植物保護及自然保護區建設工程》中的15類(種)重點保護動植物之一、《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列為極危(CR)等級。2022年,在遼源市境內發現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豹貓。

自然災害

遼源市主要氣象災害有高溫、乾旱、低溫冷害、冰雹、大風、寒潮、雷暴、暴雨、暴雪和霜凍等。遼源市屬半山區丘陵地帶,比降陡、匯流快,受夏季短時強降水及颱風影響,易誘發中小河流局地洪水及地質災害。2018年9月,華北、東北部分地區遭受強降雨襲擊,其中遼源市東遼縣4500餘人受災;農作物受災面積900餘公頃,其中絕收300餘公頃;直接經濟損失400餘萬元。

行政區劃

截至2023年11月,遼源市下轄兩縣、兩區。市政府駐地:遼源市人民大街1485號。

政治

人口

人口數量

2022年末,遼源市全市戶籍總人口為113.14萬人,按戶口所在地劃分,全市城鎮人口為56.03萬人,鄉村人口為57.11萬人。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遼源市全市人口中,男性人口為498860人,女性人口為498043人,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為100.16,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2.33人。常住人口中,0-14歲人口為106721人,佔10.71%;15-59歲人口為636901人,佔63.89%;60歲及以上人口為253281人,25.41%,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170881人,佔17.14%。

民族

清朝以前,生活在遼源境內的民族主要是滿族。東部屬於海西女真哈達部,西部是葉赫部。2002年,遼源市人口以漢族和其他21個少數民族組成,其中,滿族93237人、朝鮮族6934人、回族3781人、蒙古族1918人、錫伯族87人、苗族57人、黎族1人、彝族97人、基諾族12人、壯族58人、布依族43人、哈薩克族3人、維吾爾族41人、藏族81人、鄂倫春族9人、侗族21人、達斡爾族2人、高山族3人、白族1人、土家族6人、巴爾各族2人。

語言

遼源市境內的語言,在中國八大方言中,屬於北方方言區語音系統。同普通話相比,雖然比較接近,但在聲母、韻母和聲調上略有差異。平舌音和翹舌音相混,如:抓、拽、庄(聲母皆為zh),揣、創、窗、床(聲母皆為ch),刷、耍、帥、雙、霜(聲母皆為sh)等字之聲母,在普通話語音中都讀成翹舌音,而本地方音則習用z、c、s相拼,讀成平舌音。開口呼零聲母字加n。如「愛」字,普通話讀ai,而本地則讀成nai。聲母送氣與不送氣互換,如「攀」字,普通話讀pan,本地則讀ban。

宗教信仰

遼源市有五大宗教,即: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

佛教

1920年佛教傳入遼源市,大隱法師在城東腰嶺上西側(路北)建起了保安寺(又稱祖師廟)。遼源市佛教寺廟有彌陀寺、凈安寺、金剛寺3所。遼源市金剛寺常住僧眾32人。2023年8月,遼源市新增35名佛教教職人員。

道教

道教又稱「五斗米」道,天師道,是傳入境內最早的宗教。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在西安縣城東福寧鄉轉心湖處(距城70里),道士薛永仁建起一座聖仙宮,宮內供奉火神娘娘、胡仙等,常住道士2人。遼源市有道觀2所,乾道士、坤道士18人,信徒3271人。道教福壽宮有道士50餘人。

伊斯蘭教

伊斯蘭教又稱天方教、清真教,俗稱回回教或回教。分伊斯蘭和東干兩派。遼寧省當時多為後者。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開原縣伊斯蘭教徒張通領(官職)來西安縣,經當時政府批准,建立了具有伊斯蘭教風格的清真寺。遼源市伊斯蘭教清真寺3處,阿甸、刀師傅8人,信徒5424人。

天主教

天主是傳入境內較早的教派之一。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二月,經西豐縣天主教神甫裴舫濟(法國人)、劉金山、張向榮申請,清宣統元年(1909年)在原西安縣城中心地帶,建起一座天主教堂。遼源市天主教堂、會所5處,神甫、修女3人,信徒1018人。

基督教

基督教亦稱「耶穌教」,「新教」,為天主教分枝。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西安縣基督教會屬海龍基督教區掌管,李品三、宋子香在遼源市內創辦了長老會,牧師是英國人金扶濟。當時有教徒20人。遼源市基督教堂點149處,牧師、長老、教士、義工傳道員174人,信徒23754人。

經濟

綜述

遼源物產豐富,盛產大豆、玉米、高梁、水稻等,年均產量可達100萬噸,東豐、東遼兩縣是國家商品糧基地。 現有現代農業、工業「七大特色」產業、現代服務業等主要產業群體。遼源市是因煤而興的城市,輕紡、電子、化工、製造等產業門類齊全,是輕工紡織業發達的東北老工業基地,曾被讚譽為「東北小上海」。2005年被列為東北地區資源枯竭城市經濟轉型試點,現已構建了工業「2115555」產業發展新布局。2022年,遼源市與科研單位合作建設科技項目142個。336個技改項目建成投產。歐蒂愛襪業等9戶企業列入省級新一代信息技術企業試點名單。

2022年,遼源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01.0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3.8%。三產結構比為12.9:26.1:61.0。

第一產業

遼源市有傳統農業和現代農業兩大產業集群,其中,傳統農業中以種植玉米為主要糧食作物,現代農業包含禽蛋、梅花鹿、東遼黑豬、柞蠶、林果、食用菌「六大特色」產業和傳統支柱產業黃牛飼養。2022年,遼源市六大特色」產業和肉牛產業基地發展到20個,實現產值36億元,同比增長20%。

2022年,遼源市第一產業增加值56.14億元,全年全市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06.56億元,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57.09億元。糧食總產量161.35萬噸,全市肉類總產量11.10萬噸,禽蛋類產量12.25萬噸,奶類產量0.24萬噸,水產品產量0.31萬噸。

第二產業

遼源市已有新能源+汽車零部件、襪業+現代紡織、蛋品+農產品加工、高精鋁+軌道客車、梅花鹿+醫藥健康、鋼鐵+冶金建材、礦山機械+裝備製造七大產業集群。其中,「鋼鐵+冶金建材」產業成為支柱,遼源市有冶金、水泥等企業44戶、規模以上7戶,年可生產生鐵270萬噸、鋼330萬噸、線材300萬噸、鐵合金10萬噸、水泥熟料310萬噸、水泥120萬噸。「梅花鹿+醫藥健康」成為特色產業,遼源市擁有866個國家藥品批號(化學葯製劑437個、原料葯40個,中藥製劑389個),798個品種;其中鹿藥品批准文號42個,年加工鹿茸150噸。此外,遼源市被命名為「中國襪業名城」「中國棉襪之都」,自2012年以來,遼源已成功舉辦了五屆「中國遼源國際襪業交易會」。

2022年,遼源市第二產業增加值156.18億元,全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上年增長2.6%。分「2115555」七大產業看,「鋼鐵+冶金建材」產值增長0.6%,「梅花鹿+醫藥健康」產值增長33.2%,「蛋品+農產品加工」產值下降9.2%,「軌道列車型材+高精鋁」產值增長10.6%,「新能源+汽車零部件配套」產值增長3.8%,「礦山機械+裝備製造業」產值增長20.4%,「襪業+紡織」產值增長1%。

第三產業

遼源市第三產業中主要有傳統服務業、現代服務業兩大產業集群,其中,傳統服務業升級轉型分為批發零售、文化旅遊、養老服務三大產業;現代服務業分為智慧物流、智能倉儲、電子商務等新型產業。2017年建設遼源汽車商貿物流特色小鎮,以汽車後市場產業為支柱、以商貿服務業為輔助,兼顧休閑文化旅遊、電商平台等產業集群,已正式入駐商家1200餘家,年商貿服務業總產值預計達120億元,稅金3.2億元,吸納商貿服務企業5000戶、創新創意型企業300戶,帶動就業3萬人。2022年,遼源市已開發朝陽至遼河源、安恕至渭津等10條鄉村旅遊線路,其中,朝陽村鄉村游成為休閑旅遊的「樣板」。2022年,全市推動實施500萬元以上文化旅遊、信息服務、商貿物流等現代服務業項目46個。

2022年,遼源市實現第三產業增加值288.69億元,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8.54億元,年全市來遼源旅遊人數479.32萬人,旅遊收入64.53億元。

經濟功能區

吉林遼源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遼源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遼源經濟開發區)位於遼源市西南部,於2001年12月由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面積16.22平方公里,總人口2.9萬人。地處長春和瀋陽兩大經濟區軸帶,北距長春100公里,南距瀋陽200公里,距離大連港500公里,國道303線和四梅、遼西、遼長鐵路貫穿全境,與城區緊密互動。納入全省「長春經濟圈」「工業經濟走廊」「醫藥健康走廊」的產業協同布局,同時被省政府確定為新能源汽車產業配套基地、軌道交通車體型材生產基地,成為了吉林省向南開放門戶的核心,必將在吉林省中部創新轉型核心區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

2019年被認定成為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列入全國第四批產業集群區域品牌建設試點。現已形成獨樹全國的紡織襪業、世界領先的高精鋁加工、優勢明顯的醫藥健康、日趨規模化的新能源四大特色產業。擁有「中國棉襪之鄉」、「中國襪業名城」、「中國襪業之都」等美譽,同時被國家相關部委授予「全國創業孵化示範基地」「國家級出口襪製品質量安全示範區」「國家級電子商務園區」等殊榮。

吉林東遼經濟開發區

東遼經濟開發區於2005年11月批准成立,2021年2月,晉陞為省級開發區。區域面積12.15平方公里。四至範圍為東至集賢村、永清村村界向南至伊開高速公路,南至伊開高速公路與永清村交界處向西貫穿永清村至聚龍潭水庫,西至聚龍潭水庫向西北貫穿連泉村至德忠村與四白公路交接處,北至德忠村沿鐵路(四平至松江河)向東至集賢村。。基礎設施現已達到「九通一平」標準,形成了「三橫六縱」路網格局。初步形成了三大主導產業,即汽車零部件製造業、模具製造業、農副食品加工業。重點發展汽車零部件製造產業。截至2023年6月,開發區已落戶企業77家(含代管區),其中生產企業52戶,規上企業22戶。

吉林東豐經濟開發區

東豐經濟開發區位於吉林省東豐縣,成立於2005年11月,原名東豐工業集中區,2011年2月更名為東豐經濟開發區,2021年2月,晉陞為省級開發區,區域面積10.46平方公里,四至範圍為東至國道303,南至G303東豐至梅河出口,西至四梅鐵路,北至今勝村。區內共承載企業220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9戶。已有莎普愛思強身葯業、吉林鑫達有限公司、華糧生化有限公司、吉林省建設集團、中糧生化包裝有限公司、吉林睿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誠毅車橋等稅源型龍頭企業。生產總值已累計實現1166.67億元。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22年,遼源市共有各級各類院校323所。其中,普通高等教育學校1所,招生3406人,在校生10212人,畢業生3306人;各類中等職業教育院校10所,招生1083人,在校生3668人,畢業生1111人;普通高中11所,在校生19527人,畢業生6620人;初中54所,在校生21688人,畢業生8131人;小學70所,在校生43044人,畢業生7363人;幼兒園173個,幼兒17477人;特殊教育學校3所,在校生227人,畢業生40人;專門學校1所。全市初中入學率100%,高中階段毛入學率95.3%,學前一年毛入學率100%。義務教育階段人口64732人,其中女性31230人。

醫療

2022年,遼源市共有醫療衛生機構979個。其中,醫院38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922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13個,其他衛生機構6個。醫療衛生技術人員8531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3150人,比上年下降0.9%;註冊護士人數4003人,比上年增長0.5%;藥師(士)318人,比上年增長5.7%;技師(士)495人,比上年下降1.8%;衛生監督員85人;其他480人,比上年下降8.7%。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實有床位8094張,比上年增長1.5%。萬元以上醫療設備7927台,比上年增長6.0%。全年醫療總收入25.31億元,比上年增長3.7%。總支出25.1億元,比上年增長1.6%。全年診療319.26萬人次,比上年增長8%。

文化事業

2022年,遼源市共有文化館5個,公共圖書館3個,博物館7個,廣播電視台3座,廣播覆蓋率100%,電視覆蓋率100%。藝術團體4個,從業人員171人。演出場次240次,其中,農村演出場次175次。

遼源市圖書館

遼源市圖書館坐落在市中心龍山腳下的文化區。是遼源市唯一一所公共圖書館,始建於1956年6月,建築面積1978.17平方米。對外窗口有7個:外借室、報刊閱覽室、自學室、電子閱覽室、地方文獻閱覽室和視障閱覽室、古籍閱覽室,其中:報刊閱覽室、自學室、外借室、電子閱覽室4個窗口全年365天對外免費開放。遼源市圖書館擁有電子圖書17000冊,視聽文獻902冊,紙質文獻館藏總量達37萬餘冊,其中圖書355082冊,報紙、雜誌合訂本12039冊,地方文獻1200餘冊,民國文獻1679冊。

遼源市博物館

遼源市博物館,原址為龍首山魁星樓下。2021年9月,遼源市博物館遷入南部新城新館,建築面積16618.6平方米,地上3層,地下1層,設有通史展廳、鐘錶展廳、非遺展廳、黨史展廳、道德模範和傑出人士展廳、臨展廳、報告廳、休息廳、文物庫房、文物修復室、文物鑒定室等。有館藏文物15475件。其中,國家級文物共計89件:國家一級文物4件、國家二級文物17件、國家三級文物68件。通史廳以歷史陳列為主,從上古時期、青銅時代、漢代、遼、金、元、明、清、民國到近現代。

皇家鹿苑博物館

皇家鹿苑博物館位於東豐縣工業園區內,建於2018年7月,2019年7月投入使用。建築面積4690平方米,外形按仿古建築建造,共4層(含地下一層)。一樓為鹿文化展示廳,設有「盛京圍場」「皇家鹿苑」「鹿業復興」「創新發展」「夢築鹿鄉」五個展區,通過對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場景的重塑,再現東豐縣「皇家鹿苑」發展歷史和梅花鹿產業發展現狀。二樓為鹿產品展示廳,展示銷售以梅花鹿副產品為原料的功能性保健食品、鹿肉鹿汁休閑食品、鹿餐桌食品,鹿鄉文化產品(農民畫、詩詞等)等旅遊紀念產品。

體育事業

遼源市有體院館23個,其中,滑冰館1座,體驗式滑雪場1個。2021年,建成開放的君健體育館,佔地面積3831.5平方米,共3層。設有專業健身中心、全民健身中心,可承辦各類大型賽事。2022年,遼源市在各級各類體育競技比賽中共獲得獎牌149枚。其中,國家級比賽金牌8枚、銀牌4枚、銅牌2枚;省級比賽金牌42枚、銀牌41枚、銅牌52枚。2023年9月,遼源市舉辦半程馬拉松(21.0975公里)和歡樂跑(7.5公里)兩個項目,共吸引來自吉林省內和北京、天津、內蒙古、遼寧、河南等地區的1萬名選手、40名外國籍選手報名參賽。

科技技術

2022年末,遼源市共有17個項目列入2022年省級及以上科技計劃,到位資金1000.15萬元。全市共有國家科技企業孵化器3個,國家級眾創空間2個,省級眾創空間3個,市級眾創空間11個,省級高新技術特色產業基地(園區)1個,省級中試中心3個,省級科技創新中心8個,市級科技創新中心35個。2022年,專利授權量474件,比上年增長3.9%。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31件,增長34.8%;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215件,增長15.6%。爭取省級專利保護髮展資金補貼項目2項。

截至2022年8月,遼源市擁有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26戶,市級「專精特新」企業43戶。其中,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8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12戶,新增市級技術中心7戶,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355件。

人居環境

2022年,遼源市市區空氣中主要污染物可吸入顆粒物(PM10)、細粒物(PM2.5)、二氧化硫(SO2)濃度年均值分別為45微克/立方米、31微克/立方米和11微克/立方米,符合國家空氣質量二級標準。空氣質量優良天數326天。全市地表水6個國控斷面中,達到或優於Ⅲ類的斷面6個,優良水體比例100%。縣級及以上城市在用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達到100%。治理河道153.4公里。秸稈綜合利用率69.2%。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95%。

社會保障

2022年,遼源市共有各類養老機構84個,收養4411人。其中,公辦養老機構31個,收養1628人;註冊備案民辦養老機構53個,收養2783人。全市共有公辦兒童福利機構1個,收養24人。有城市低保對象18096人,發放城市低保資金1.10億元。共有農村低保對象2281人,支出農村低保資金0.08億元。殘疾人「兩項補貼」政策惠及1.02萬人。

2022年末全市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42.91萬人。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35.53萬人。年末失業保險參保人數7.11萬人。全市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19.52萬人;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75.36萬人。工傷保險參保人數13.61萬人。生育保險參保人數10.38萬人。

2022年全市城鎮新增就業人數11840人,其中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4675人,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2497人。登記失業人員期末實有人數11115人。全市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人數12.84萬人。

交通

綜述

遼源市區位條件較好,交通十分便捷。國道303線、四梅鐵路貫穿全境,已經建成的遼西鐵路、長遼高速、營梅高速、吉草高速,在建的遼西高速和即將開工的遼長鐵路、四松鐵路,將構成綜合交通體系。2019年,開通遼源至龍嘉機場專線。修建遼源機場已列入「十四五」規劃中。 

公路

遼源市有3座客運站,分別是開發區客運站、站前客運站、仙城客運站。2022年末全市公路總里程5258.5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46.873公里,一級公路194.28公里,二級公路497.876公里,三級公路77.977公里,四級公路4241.561公里。主要道路包括集雙高速公路、省道S208煙遼線、G303國道集阿公路、G229國道饒蓋公路等。2022年新建公路73.057公里。全年全市公路貨物運輸量1383.63萬噸,貨物周轉量447998.72萬噸/公里;公路旅客運輸量331.37萬人,旅客周轉量23354.43萬人公里。2022年,新建農村公路196.5公里,清理農村道路5032公里。

鐵路

遼源市境內鐵路運營總里程為161公里(其中四梅鐵路98公里、遼開鐵路23公里、遼長鐵路40公里)。2017年遼長鐵路客運列車正式開通,構建遼源至長春一小時經濟圈。2017年12月,成功開行遼源至北京直通旅客列車,加深了遼源與沿線城市特別是北京的商貿聯繫。四平至通化高鐵項目已列為省「十四五」重點項目。  遼源站西起(白泉側進站信號機)77公里813米;東至(遼源東側進站信號機)80公里666米各為站界。下行方向以遼源東站,上行方向以自泉站為鄰站,並與遼源礦務局專用鐵道接軌。1986年,遼源站為獨立二等站。

公共交通

2022年末市區內共有公交車402.7標台,萬人擁有9標台;的士1312台,萬人擁有30台,更換新能源的士304台、公交車55輛。共開通客運班線270條,其中跨省線路26條、跨地市線路58條、跨縣線路63條、縣內線路123條;共開通農村客運線路158條,平均日發車班次748個,建制村客運班車通達率達到100%。 

據《公交公司檔案》記載,遼源市公交車隊1953年成立,當時僅有2輛捷克產「依克露斯」客車,兩條線路。1963年增加兩台國產「松花江」牌客車,增設了火車站至仙城、仙城至市醫院、礦務局至西安豎井3條線路,營運里程從6公里增加到12公里。1979年,公交公司員工自己動手改造7台「龍車」上線,推出月票制度。1999年遼源公交開始實行自動投幣。2013年起,政府投入資金,先後購進低排放清潔能源大型客車74台,零排放新能源大型客車53台,2017年首次修建了擁有40個充電樁的充電站。截至2022年8月,公交營運車輛達到340台、營運線路33條、日發班次1963.5次,年客運量達到3650萬人次,以500米服務半徑計算,公交站點平均覆蓋率82.5%,公交出行分擔率為14.5%。

人文

綜述

遼源市歷史比較悠久,文化底蘊豐厚。青銅器時代就有人類活動,是滿族重要發祥地之一,清代被闢為皇家「盛京圍場」。有文物古迹20處,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餘處,非遺民俗100餘項。有全國第一所特色品牌琵琶學校,擁有「中國梅花鹿之鄉」「中國琵琶之鄉」「中國二人轉之鄉」「中國農民畫之鄉」「中國剪紙之鄉」「中國棉襪之鄉」等獨具特色的城市名片。

文物古迹

遼源市共有文物古迹20處;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餘處。有國家一級文物,出土於東遼縣安石鎮眾志村石棺墓的——周代「琵琶形青銅短劍」和「青銅斧」。

遼源礦工墓陳列館

遼源礦工墓陳列館位於遼源市西安區泰安大路5048號,是依託遼源礦工墓遺址建設的一所專題陳列館。建立了1處煉人爐館和大小屍骨棚7處遺址保護陳列展館,共計1000多平方米。1983年11月24日遼源礦工墓被確立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3月,遼源礦工墓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劃定保護範圍20萬平方米。2015年4月,礦工墓陳列館展陳提升工程全面啟動,新建4100平方米公祭廣場,通過200餘幅照片、70餘件文物。2005年11月20日,遼源礦工墓被中共中央宣傳部確立為全國第三批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2008年3月25日,東北淪陷時期遼源礦工墓陳列館被確定為吉林省首批免費開放展館向社會公眾免費開放。

遼源市二戰盟軍高級戰俘營舊址

遼源市二戰盟軍高級戰俘營始建於20世紀30年代,屬日式建築,位於遼源市人民大街4907號。戰俘營舊址2004年被發現,2015年8月舊址展覽館正式落成,對外開放。整箇舊址佔地面積為27954平方米,展覽館建築面積為2097平方米,舊址廣場佔地面積6500平方米,展覽館內部展陳文物400多件。遼源市二戰盟軍高級戰俘營舊址已經被批准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國防教育基地、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國家3A級景區、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東北抗戰遺迹聯盟成員單位和省級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示範基地。

龍首山古城

龍首山古城位於遼源市區東龍首山上。古城下東、南、西三面地勢開闊,北面連山。古城以龍首山自然山勢疊土修築而成,形狀略呈橢園形。古城周長約1200米。東、西兩牆邊長各約350米,南、北兩牆邊長各約250米。西牆保存較好,牆頂寬1.50米,基寬7米,高約2米。在西牆斷面至今仍可清晰看出層次分明的夯層。每層厚約10厘米。

非物質文化遺產

截至2023年2月,遼源市有省級非遺項目15項,市級非遺項目46項,安家盤紙畫、東遼烏米等縣級非遺項目50項。所有非遺項目從業人員共1200餘人。

東遼葫蘆

東遼葫蘆畫於100多年前源起建安鎮革新村,那裡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氣候較適宜葫蘆生長,靠務農為生、綽號「葫蘆趙」的趙長君經常在自家種的葫蘆上畫上吉祥的圖案做端午節裝飾之用,亦在趕集、趕廟會的時候出售以補貼家用,成為當地較有名氣的葫蘆畫藝人,家族從事葫蘆畫藝術創作一直延續至今。2009年,東遼趙家葫蘆畫手藝被列入吉林省第二批民間美術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東遼滿族剪紙

東遼滿族剪紙是東遼縣重要的民間特色文化之一。作品以粗獷、奔放見長,體現了女真時代的藝術古風,地域性民間藝術元素鮮明,滿族民俗文化痕迹清晰,堪稱東遼河畔璀璨的瑰寶。東遼滿族剪紙,是吉林省遼源市東遼縣最具代表性的民俗文化品牌,在造型藝術上體現了女真時期的民俗古風,是滿族民俗文化的完美傳承,其代表性的傳承人是安恕鎮農民白崇仁。2007年,以白崇仁為代表的東遼滿族剪紙被吉林省人民政府列入”吉林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2008年,東遼滿族剪紙被遼源市人民政府列入”遼源市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2008年,東遼縣被原文化部授予”中國民間文化藝術(剪紙)之鄉”稱號。

東霖草編

草編作為一種傳統編織手工藝,在遼源已有160多年的發展歷史,民間藝人用烏拉草、玉米葉、松樹塔,這些在外人看來再普通不過的材料,通過獨具特色的草編技法,上挑下掐,編織纏繞,竟變成了一個個栩栩如生、富有生命力的藝術品。2016年,東霖草編被列入吉林省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被吉林省文化廳授予「吉林省文化產業示範基地」,胡雙慶為吉林省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傳承人。2019年、2020年、2021年連續三年獲得中國旅遊商品大賽「銅獎」和「銀獎」。 

飲食

漢族主食以大米、小麥粉為主食,輔以玉米面、玉米碴、高粱米、小米等。滿族主食大體與漢族相似,主食以大米、麵粉為主做各種花樣食品,較為突出的是吃白菜葉包米飯、醬菜的飯包,夏以荷葉包豆面卷子、涼糕及”格格豆碟子”。朝鮮族的主食有大米飯、打糕、鬆餅、冷麵。其他麵食基本與漢族相同。副食尤以泡菜馳名。回族主食與其他民族相近。唯麵食與糕點頗具特色。麵食有羊肉燒賣,清真羊肉等,糕點有五花糕、涼糕等。肉食只吃清真寺刀師傅或阿訇屠宰的。日常菜肴以燉菜為主,傳統有牛肉燉黃花菜,清燉牛肉、溜肚領等。

關東蒸餃

在遼源的街頭,賣關東蒸餃的餐飲店非常多,可見這道美食的受歡迎程度。蒸餃放於竹屜內,汲取竹香,一口咬下去,餃皮兒滑韌,厚足的餡兒鮮香多汁。佐以蒜泥、醬油、醋等蘸料,令餃子餡里的湯汁更加鮮香濃郁。

烤全羊

遼源市的烤全羊,經過秘制后,足足烤上兩個小時,外脆里嫩,香氣撲鼻,吃時配上圓蔥、蒜片。其中,當屬顧大山莊的烤全羊最具代表性,是吉林十大特色美食之一。

白肉血腸

其全稱應該是「酸菜燉白肉血腸」,這是一道典型的東北菜。到了冬天,白菜放不住,人們便把它腌成「酸菜」,在東北農村,幾乎家家戶戶都要腌一些;白肉,就是五花肉;血腸,是把豬血加入其他作料灌進腸衣煮制而成的。酸菜切成細絲,飛刀切出整齊的白肉和血腸,也是大火狂燉。如果用來下飯,多擱點鹽,如果直接把菜當飯吃,少擱點鹽即可。

五花肉酸菜卷

五花肉酸菜卷,聽起來感覺很油膩,但吃起來卻一點都不油膩,因為蒸熟后,五花肉里的油都被酸菜化解了,連蒸出來的湯汁都沒有油花,非常好吃。

習俗

朝鮮族服飾

朝鮮族喜愛穿素白衣服,故有「白衣之族」之稱。男子褲襠肥大,宜於盤腿而坐,喜歡在上衣外加穿坎肩,外出時加長袍和禮帽。年輕婦女和少女在上衣袖口及衣襟上鑲有色彩鮮艷的綢緞邊,飄帶也用綢緞製成。老年婦女喜着素白衣裙,習慣用白毛巾包頭。中老年婦女多穿纏裙,青年婦女喜歡穿筒裙。1986年,朝鮮族人平時穿戴與漢族基本一致,只是在重大節日或者喜慶活動時穿色彩艷麗的民族服裝,一展民族特色。

回族服飾

回族由於長期與漢族雜居,衣着基本與漢族相同,只有少數男性老年人頭戴小白帽或小黑帽子。在參加宗教活動時,穿民族服裝。男子主要是戴無檐白帽或黑帽,女子多蒙黑色、白色或綠色頭巾。

特產

關東鹿脯

鹿脯即為鹿干,把新鮮的鹿肉晒成鹿脯,肉質鮮美瓷實,味道一流,在遼源周邊享有盛名。

遼源蘑菇

遼源市蘑菇種類繁多。有榛蘑、松傘、粘蘑、柳禿子、楊樹蘑、草蘑、白蘑、雷窩、猴腿、地茸(地皮)等種類,適合燉菜吃。

地方象徵

市標

遼源市市標是「祥龍神鹿、活力遼源」,圖案以「遼」字為主創元素,用狂草手法演變出「旭日初升、祥龍飛天、神鹿跳躍、遼水奔騰」的形態造型,巧妙蘊含了龍山、遼水、鹿鄉等遼源元素。色彩標準採用紅黃綠藍漸變成五彩圖騰,分別代表「五城遼源」,勾勒出遼源天藍、日麗、水碧、山青的美麗畫卷。

市花

遼源市市花為美人蕉。美人蕉花語為「堅定的未來」,因而深受遼源市民的喜愛。為此,2014年1月23日,經遼源市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審議批准,將其確定為遼源市市花。遼源市除在「金三角」(紅衛橋)道口北側集中種植美人蕉外,全市各綠化帶也都有種植美人蕉。

市樹

遼源市市樹為五角楓。東北面積最大的五角楓林——紅葉嶺位於遼源市東遼縣金州鄉。五角楓(學名:AcermonoMaxim)落葉喬木;木材堅韌,用途較廣,嫩葉可作菜和代茶。2014年1月3日,遼源市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聽取和審議了市政府《關於市標、市歌、市樹、市花徵集評選結果的報告》,決定批准五角楓為遼源市市樹。

風景名勝

綜述

遼源市旅遊資源豐富,有以龍首山、遼河源、鴜鷺湖等為代表的自然山水,有以道教文化、礦山文化、田園文化等為代表的東遼河文化,有以皇家鹿苑、盛京圍場等為代表的滿韻清風,有以中國農民畫之鄉、中國琵琶之鄉等為代表的特色城市名片。截至2020年4月,4家4A級旅遊景區,10家3A級旅遊景區,1家2A級旅遊景區。

主要景區

鴜鷺湖生態旅遊度假區

鴜鷺湖旅遊度假區位於東遼縣金洲鄉的中部及南部地區,面積達100平方公里,春夏季節度假區內,鴜鷺湖景色秀麗,春波驚鴻處亭閣廊榭玲瓏,柔婉不艷,秋冬時分,白雲裂隙下,鴜鷺湖肅穆溫柔,書苑書香四溢,獨見卷帙。度假區內主要景點有:鴜鷺湖水利風景區、鴜鷺湖書苑等。有特色「八鋪炕」,整體建築風格非常具有東北民俗特色,屋內關東大火炕、灶台鍋盡顯關東文化氣息。鴜鷺湖嬉雪樂園在八鋪炕旁邊,雪地摩托、滑雪道、迷宮、雪地碰碰車、卡丁車、香蕉船等北方冬季最流行的「交通工具」和玩法,感受動感遼源的獨特魅力。

龍首山(魁星樓)

遼源魁星樓位於吉林省遼源市龍首山南麓、東遼河畔福壽宮內,是遼源市的標誌性建築。被譽為「華夏玄門第一樓」。遼源魁星樓,共分九層(含夾層)為天地至陽之數。塔樓高66米,塔基直徑40米,塔身直徑24米。整體建築按照道教太極、兩儀、三才、四相、五行、六合、七星、八卦、九宮設計合於天地十方自然之數。氣勢宏大,雄偉壯觀。堪稱全國道教之首,可與江南三大名樓——岳陽樓、滕王閣、黃鶴樓相媲美。它集宗教、歷史、文化、藝術、旅遊、觀光為一體,成為遼源市蔚為壯觀的標誌性建築和一道新的人文景觀。

東豐縣養鹿官山園

東豐縣養鹿官山園坐落於國家3A級旅遊景區南照山森林公園內,東豐縣是清朝養鹿官山的腹地,養鹿官山於光緒二十年設立,是皇家貢鹿聖地,養鹿官山園,佔地面積16.2萬平方米,圈山1650延長米。主要建設有賞鹿互動廣場、遊客服務中心、群鹿雕塑和景觀小品旱溪、玻璃棧道等設施、景點。園區內設投食區和觀景平台,遊客可與梅花鹿零距離接觸、餵食、拍照,感受親近梅花鹿的快樂。

東豐·中國農民畫館

東豐·中國農民畫館,位於東豐縣西城區中心地段,佔地面積10000平方米,建築面積3886平方米,分為上下兩層。建築風格蘊含關東風情,彰顯鹿鄉特色。館內有兩個展覽大廳,集中展示東豐農民畫精品力作,並可通過現代多媒體設備了解東豐農民畫從產生,到發展壯大的歷程。該館是集展覽、培訓、創作、收藏、交流、銷售等為一體的專業畫館,專門銷售東豐農民畫產品,是遼源獨具特色的文化旅遊景區。

森林山莊

森林山莊位於東豐縣南屯基鎮北屯基村一組。山莊佔地面積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000平方米,建有主體樓2棟、水上餐廳5間、涼亭餐廳2座、蒙古包Ktv包房1個,山莊內種植大榛子500株、果樹100株,可提供採摘體驗。山莊內水塘面積3000平方米,可以提供休閑垂釣服務。山莊內還提供室外草坪婚禮服務。冬季冰雪項目主要有滑冰、抽陀螺、山道雪圈、冰上爬犁車等。

朝陽村

朝陽村座落在鴜鷺湖下游漁米之鄉的安石鎮,村幅員面積6.4平方公里,距離遼源市23公里,25分鐘車程。朝陽村利用朝鮮族民族特色文化,探索培育了現代旅遊業發展新模式、新業態。打造了黨性教育、研學拓展、紅色教育、科技農業、休閑農業五個示範基地。圍繞「吃住行游娛購」六要素,建有黨建主題公園、紅色黨史館、朝鮮族民俗博物館、圖書館(紹興圖書館分館)、村史館、水上樂園、兒童樂園、美食坊、電影拍攝基地、路河水庫等景點網紅打卡地20餘個。

對外交流

2018年8月3日下午,遼源市在美國紡織第一州—北卡羅萊納州州府近郊的奈特德爾市(Knightdale)市政廳,遼源市與奈特德爾市雙方簽署締結姐妹城市備忘錄。

著名人物

重要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