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中國印刷行業知名企業)

雅昌創建於1993年,總部設在深圳,以此為核心向全國輻射,擁有北京、深圳、上海三大運營基地,產品遍及中國大陸、港澳台地區及美國、日本、歐洲等印刷業發達的海外市場。

簡介

十四年來,雅昌一直以振興民族印刷事業、弘揚中國民族文化為己任,致力於成為中國新經濟文化產業的開拓者,不斷追求先進的科學技術、創新的經營管理模式,為中國藝術市場提供全面、綜合的服務,尤其是在中國藝術品拍賣圖錄印製方面,佔有全國95%以上的市場份額。

文化是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根基和血脈,而藝術對中華文明的傳承,有著不可磨滅的價值和貢獻。如何將印刷這一傳統行業與現代IT技術及其他產業有機融合,將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藝術作品進行保存、弘揚並推向世界。

2000年,雅昌獨創了「傳統印刷+現代IT技術+文化藝術」嶄新的運營模式。作為專業藝術資訊發布載體,雅昌藝市場藝術資訊發布服務方面,填補了國內空白,成為中國藝術品市場不可或缺的工具現在在是文化藝術的一個重要窗口。

近年來,雅昌多次承擔國家重大印製項目,成功印製《北京2008年奧運會申辦報告》、《上海2010年世界博覽會申辦報告》及國家領導人賀年片,並連續榮獲美國、德國、中國香港等國際大獎60餘項。以精美絕倫的《梅蘭芳藏戲曲史料圖書集》和《西夏文物》摘取印刷界「奧斯卡」Benny Award(班尼)金獎,其中《梅蘭芳藏戲曲史料圖書集》更被評選為2004年「世界最美麗的書」,此獎項是56個參評國家唯一一項金獎,為國家與民族贏得了榮譽。2005年11月,雅昌被授予「深圳市文化產業示範基地」的榮譽稱號,成為「中國印刷標準化技術應用研究與推廣基地」;2006年,被國家文化部授予「全國文化產業示範基地」,並被專業評選機構評為「2005-2006年度最佳商業模式」。

2006年5月16日,坐落於深圳市福田區的雅昌藝術館開館,建築面積約11000平米,是深圳首個高品位、專業化、多功能的文化藝術品展覽與交易服務中心,現代化的設計理念與濃厚的文化氣息在這裡實現了完美的融合。

在未來的發展中,雅昌將以印刷為基礎、數字資產管理為核心,充分將深圳、北京、上海三地資源有效整合,形成集藝術品展覽、藝術品複製、中國藝術品圖像資料庫、中國藝術品門戶網站、藝術家數據資源管理系統、藝術品精品印製、藝術出版策劃、藝術品衍生產品的開發與經營及藝術家代理經紀服務為一體的文化公司。同時,使雅昌成為深圳、港澳地區乃至國際藝術大師的服務中心、世界藝術品圖像處理及複製印刷中心。

Founded in 1993, group』s headquarter locates in Shenzhen, China, Artron takes it as the base for nationwide penetration and has three major operation bases including Beijing, Shenzhen and Shanghai with its products spread over the Chinese mainland, Hong Kong Macau Taiwan, and overseas markets which have been developed in the printing industry such as America, Japan and Europe. Over the past 14 years, Artron has consistently deemed its duty to invigorate national printing undertaking and carry forward the culture of the Chinese nation, dedicated itself to becoming a pioneer of Chinese new economic culture industry, constantly pursued advanced science and technologies and innovative business management modes and provided comprehensive services for Chinese art market, particularly, it holds a share of over 95% of the national market in the photo printing for auction of Chinese artworks.

Culture is the foundation and vein for the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art makes indelible value and contributions to the inheritance of the Chinese culture. How to organically integrate the traditional printing industry with modern IT technology and other industries and how to reserve and carry forward China』s excellent artworks characteristic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present them to the world? Artron created in 2000, an original creation of bran-new operation mode combining traditional printing, modern IT technology and culture and arts. As a professional art information release carrier, boasts over 4,000,000 Page views each day, ranking first in page view in the list of Chinese artistic websites evaluated by America Alexa. In 2005, the Release System of Quotation of Chinese Artwork Auction Market independently researched and developed by Artron with the website as the carrier won the second prize of Shenzhen Scientific Progress Award, which fills a gap in the service of quotation release of Chinese artwork auction market at home and becomes an indispensable tool in Chinese artwork market. Now,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window for spreading Chinese culture and arts.

In recent years, Artron has undertaken major state-level printing projects for many times, successfully printed the candidature File for Beijing 2008 Olympic Games, Candidature File for 2010 Shanghai EXPO and greeting cards of national leaders and successively won over 60 international prizes awarded in such countries as America, Germany and Hong Kong. It won the gold prize of Benny Award, known as the 「Oscar」 in the printing circles with its exquisite Picture Album of Historical Data of Chinese Traditional Opera Collected by Mei Lanfang and Cultural Relics of Western Xia, the former was even honored as the World』s Most Beautiful Book in 2004, which was the only gold prize among all 56 participating countries and won great honor for China and the Chinese nation. In November, 2005, Artron was awarded the title of Shenzhen Cultural Industry Demonstration Base and become a Base for the Application, Research and Promotion of China』s Printing Standardization Technology; In 2006, it was awarded the title of 「National Cultural Industry Demonstration Base」 by the State Ministry of Culture and was given the honor of 「2005-2006 Best Business Mode」 by professional evaluating institutions.

公司管理

集團領跑人

萬捷,雅昌企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全國政協委員、廣東省政協常務委員、深圳市政協常務委員、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委員會委員、中國民主同盟第十屆中央委員會文化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民主同盟深圳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文物協會理事、北京大學民營經濟研究院院長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兼特邀研究員、西北大學特聘兼職教授、北京印刷學院兼職教授,目前有員工3000 多人。

一,引領中國印刷業達到世界之巔

1993年,萬捷創辦雅昌企業集團前身深圳雅昌彩色印刷有限公司,提出「印刷是服務業」的創新理念,率領雅昌團隊在高端印製領域成績卓著,使雅昌成為中國首個印刷標準化和新技術研發推廣基地,國際領先的高超印製水平為業內外推崇,多次承擔國家級印製重任。

1997年,榮獲第六屆「森澤信夫印刷獎」一等獎。

1999年起,率領雅昌團隊,獲得國際性印刷大獎150餘項。

2005年,榮獲中國印刷界最高獎——「畢升印刷獎」。

2005年,榮獲「十大中華經濟英才獎」。

2001年、2002年、2007年,率領雅昌團隊,成功印製《北京2008年奧運會申辦報告》、《上海2010年世界博覽會申辦報告》、《深圳2011年第26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申辦報告》,以及北京奧運會及殘奧會籌備、舉辦期間的諸多相關重要印刷品。榮獲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閉幕式節目單及媒體指南印製工作傑出貢獻獎、2008年北京殘奧會開閉幕式節目單及媒體指南印製工作傑出貢獻獎、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閉幕式籌備工作突出貢獻獎。

2006年,率領雅昌團隊,成功印製英國曼聯足球俱樂部編年史巨著《曼聯》。作為世界最大的書之一,該書得到了全球球迷和收藏鑒賞人士的廣泛好評,為世界體育文化的傳播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2003、2005年、2008年,分別三次率領雅昌團隊,榮獲世界印刷界最高榮譽、被稱為印刷界奧斯卡獎的「美國印製大獎Benny Award金獎」。

二,開拓中國新經濟文化產業

為保護與傳承中國優秀文化藝術成果,萬捷率領雅昌企業集團,以藝術印刷、雅昌藝術網、藝術家個人數字資產管理系統、藝術品攝影、藝術圖書策劃、藝術圖書裝幀設計、藝術影像產品、藝術展覽策劃、藝術品衍生品開發為經營內容。

多年來創新變革,倡導「為人民藝術服務」的經營宗旨, 以世界最大的中國藝術品資料庫為核心,首創「傳統印刷+IT技術+文化藝術」的雅昌商業模式,形成環環相扣的文化產業鏈,為藝術市場提供全面、綜合的一站式服務。將傳統行業演變成以藝術品數字資產為核心的文化產業。此模式被長江商學院和商界傳媒評選為「2005-2006年度最佳商業模式」

2004年,榮獲首屆「中國時尚先生」評選時尚創業獎。

2003年、2005年,兩度入圍「CCTV十大經濟人物20名入圍獎」。

2006年,率領雅昌集團被中國文化部命名為「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美術文化產業示範基地」。

2008年,率領雅昌獲首屆十大中國文化產業創新獎之一,這是目前獎勵文化產業的最高國家榮譽獎。

2008年,成為第29屆北京奧運會火炬手。

三、做最具社會責任的企業家

萬捷多年來一直積極投身社會公益事業,將優秀企業公民的社會責任感與企業發展戰略有機結合。

1997年在北京印刷學院設立「雅昌獎學金」和「雅昌獎教金」,成為該校自成立以來,以企業名義設立獎學獎教金第一人。

2003年,榮獲「最受MBA尊敬的十大創新企業家」稱號。

2005年加盟阿拉善SEE生態協會,致力於保護中國的生態環境。

2006年-2008年,率領雅昌三度獲中國社會工作協會企業公民委員會授予的「中國優秀企業家」稱號、本人獲「中國最具社會責任企業家」稱號。

2006年10月,雅昌企業集團被授予首個「中國企業公民示範基地」。

2006年,雅昌獲得「中國企業社會責任調查20家最具社會責任感企業」稱號。

2008年與民盟深圳市委會、萬科聯合發起「傳遞希望,『書』出夢想,幫助邊遠地區建立圖書室」的公益活動。

中華文化是我們民族生存和發展的根基和血脈,藝術品對中華文化的傳承,有著不可替代的價值和功能,萬捷率領雅昌集團經過不懈努力,用最優秀的印刷品再現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通過建立中國藝術品資料庫及為藝術界提供綜合服務,讓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及非物質文化遺產得以保護,在產業模式創新中的每一處細節,都體現著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崇高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