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石區(中國山西省呂梁市下轄區)

離石區,中國山西省呂梁市下轄區,位於山西省西部,呂梁山脈中段西側,介於東經110°55′~111°35′,北緯37°21′~37°42′,全區總面積1324平方千米。截至2021年,離石區常住人口為46.4萬人。

離石區地勢東部高而寬,西部低而窄,境內山多川少,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戰國時期,趙國曾在此設立雍丘郡。唐朝時期稱為“呂州”,明清時期稱為“離石州”。1954年,與方山縣合併稱離山縣,1996年撤縣改設離石市,2003年10月23日設立離石區。截止2021底,離石區轄7個街道、2個鎮和2個鄉,共85個社區、105個行政村,區政府位置在離石區龍山路769號。

離石區內有包括漢畫像石、金閣寺、安國寺、馬茂庄遺址、慧達寺等在內的多處歷史遺存,擁有像鳳山廟會、離石三弦書、離石彈唱、離石旱船秧歌等重要民俗文化及石州剪紙、晉劇彩繪臉譜技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以窯洞文化、廉政文化、漢畫像石等為代表的文化藝術結合傳統古村落、歷史文化名村以及鄉村振興示範村發展新型旅遊,境內有兩處國家3A級景區以及西華鎮大草原等景點。2014年,離石入選“中國最佳文化生態旅遊城市”和“中國十大最具投資價值城市”的稱號。

2022年,離石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50.2億元,三次產業結構比1.4∶59.8∶38.8。離石區工業發展體系包括煤炭、焦化、建材、電纜、中成藥、農副產品加工、冶金等七大主導產業,現代物流、文化旅遊和現代服務業也在快速發展。離石區,是山西呂梁市的地理中心、政治、文化和交通中心,它扼秦晉交通要衝,是華北通向西部的重要中樞。307、209國道交匯市區,太中銀鐵路、青銀高速、環城高速貫通境內。

名稱由來

離石以自然地理實體得名,據《元和郡縣圖志》載:“縣東北有離石水(今北川河),因取名焉。”

歷史沿革

先秦至南北朝

離石區,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生活。春秋時期,該區隸屬晉國;戰國時期,魏國名將吳起奪回秦國侵佔的西河地區,並在離石東川築城練兵拒秦。魏文侯任命他為西河守(地方行政長官),厲行法治,發展生產。周烈王四年(前 372 年)魏與趙在離石交戰,最終趙兵敗。之後,秦與趙兩次於周顯王十八年(前 351 年),周顯王四十一年(前328 年),交戰爭奪離石,后被秦佔領,趙將疵被殺。周赧王十五年(前300 年),秦將與趙將在離石又發生戰鬥,秦兵攻佔離石等城。戰國時三家分晉后隸屬趙國,稱離石邑,是三晉西部重鎮。

秦沿用離石邑,治所在今山西省呂梁市離石區,隸屬太原郡。西漢始置離石縣,屬西河郡,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是今呂梁市區行政建制的起源。西漢元朔三年(前126年)武帝封代共王子劉綰,改置為離石侯國,治今山西省呂梁市離石區。后國時廢侯國改為縣。

東漢時,離石既是太原和河東(山西運城一帶)的門戶,又是中原王朝北上大漠的戰略跳板。東漢永和五年(140年)西河郡移治於離石,轄13縣,東漢末年,北方少數民族南侵,戰亂頻發,百姓流離,靈帝廢除郡縣。漢獻帝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分南匈奴為五部,其南單于首腦部駐紮在離石。三國魏黃初三年(222年)復置,為西河郡治。西晉初為西河國治,藺、皋狼二縣併入離石縣。西漢至西晉時期,境域最廣,包括今之臨縣、中陽、方山以及柳林縣。

永興元年(304年),匈奴劉淵起兵,以左國城為根據地,建立匈奴漢國(前趙王朝,也稱漢趙),建都於此,之後因為飢荒,前趙遷都至平陽(臨汾)。後趙時期於縣置永石郡治。後燕改為離石護軍。

北魏明帝時改置離石鎮。北齊置昌化縣,又置西汾州治此。北周建德六年(577年)改西汾州為石州,改昌化縣為離石縣,又改懷政郡為離石郡。

隋唐至宋元

隋開皇三年(583年)廢郡為州,大業三年(607年)又改州為郡,並將寧鄉縣併入離石縣,屬離石郡。隋大業十年(614 年),劉苗文據守離石,自稱天子,擁兵數萬,潘長文討伐未克,后被梁德擊敗。十三年(617 年),唐李原領兵攻西河離石,郡丞高德儒據守縣城,被唐兵攻破,高德儒被殺。貞元二年(786 年),吐蕃尚結贊,領兵攻入石州境,馬遂會師擊戰,尚因恐懼而求和。隋末唐初,離石胡人劉龍兒擁兵數萬,自立漢王,后被唐虎賁朗將梁德擊敗,其子劉季真又起兵叛亂,攻陷石州,自封突利可汗,定都離石,后被唐所滅。唐武德元年(618年),改離石郡為石州,隸河東道,離石縣屬石州。天寶元年(742年),改石州為昌化郡,乾元元年(758)又改為石州,一直延續到五代至北宋,一直為離石縣,屬石州。北宋元符二年(1099年),石州的臨泉縣改隸晉寧軍,后大觀三年(1109年),定胡縣也改隸晉寧軍,石州只領離石、平夷、方山三縣。宋紹興九年(1139 年),宋將王忠植,興兵收復石州等11 郡。同年又被金兵攻佔石州城。

元中統二年(1261年),離石縣入石州,由石州直管,三年又恢復離石縣、先隸太原路,后隸冀寧路。至元三年(1266年),方山、孟門二縣併入離石縣。

明清時期

明代,離石縣入石州,只領寧鄉(今中陽)一縣。隆慶元年(1567年),俺答兵由興、嵐南下石州,殺王亮采向東而去。改石州為永寧州。明末崇禎五年(1632年),農民起義軍李自成部將李雙喜、高一功、高立功率數千起義軍東渡黃河用開山大炮轟開南門城牆,攻克永寧州城。

清朝,永寧州為散州,境域之廣僅次於西漢至西晉時期,東西長100公里, 南北寬125公里。

中華民國時期

民國2年(1912年)改州為縣,稱永寧縣。1914年改為離石縣,屬冀寧道。1927年直屬山西省。

民國27年(1938年),離石淪陷於日軍手中。民國29年(1940年)1月,離石縣抗日民主政府在根據地內成立,由於敵人的騷擾,區政府為游擊式流動政府;2月,將全縣的五大區重新劃分為十個區;4月,離石抗日民主政府撤銷汾離公路以南的兩區;7月,為了便於對離石東部地區抗日鬥爭的領導,開始成立了“離石東山辦事處”;9 月,改為“離石縣佐公署”。1941年分置離東、離西二縣。民國34年(1945年)9月9日離石全境解放,離石縣解放后,縣政府遷駐柳林鎮,離石進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民國 35 年(1946 年)晉綏區第三分區專員公署(三專署)改駐離石,轄離石、方山、臨縣、中陽四縣。民國 37 年 12 月改為離石專署。民國 38 年 5 月,改稱離石中心縣,兼管方山、臨縣、中陽三縣。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該區屬興縣專區,1952年劃歸榆次專區。1954年,與方山縣合併稱離山縣;1958年再改為離石縣,同年改屬晉中專區。1960年中陽縣析出,離石縣名不變。1962年以後,全縣行政區劃逐漸穩定。1971年劃歸呂梁地區, 原離石縣遷駐柳林,新置離石郊區,離石縣改為柳林縣,離石郊區恢復為離石縣,區劃範圍進行部分調整。

1996年撤縣改設離石市。2003年10月23日,國務院批複同意撤銷呂梁地區,設立地級呂梁市。呂梁市下設離石區,以原離石市的行政區域為離石區的行政區域,區政府駐交通路。2021年5月,離石區撤銷紅眼川鄉,整建制併入田家會街道,街道辦事處駐田家會村,行政區域為田家會街道的行政區域。 

地理

位置境域

離石區位於山西省西部,呂梁山脈中段西側,中緯度偏南的晉系黃土高原,介於東經110°55′~111°35′,北緯37°21′~37°42′,地理上與方山縣、交城縣、文水縣、汾陽市、中陽縣、柳林縣、臨縣等7個縣市相鄰。東西長44千米,南北寬30千米,全區國土面積1324平方公里。離石區位獨特,東界汾河谷地,西界黃河天險,離石城區位於區境腹地的偏西南,東川河和北川河的交匯處。

氣候

離石區位於中緯度偏南的晉系黃土高原地帶,為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陽光充足,年內季節雨量分配不均。春季乾旱少雨常風沙;夏季多雨濕潤,秋季氣候宜人,冬季則嚴寒漫長。年平均氣溫為10.3℃,年最低平均氣溫為-6.4℃,年最高平均氣溫為24.5℃;一月份氣溫最低,全區平均氣溫為-7.2℃,極端最低氣溫為-30.5℃,出現在北部的嵐縣。七月份氣溫最高,全區平均氣溫為22.8℃,極端最高氣溫為39.9℃,出現在平川的汾陽市。年平均降水量為525.8mm,年平均相對濕度為54%,一月降水量最少,七月降水量最多。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392.4小時,年平均無霜期為215天。該地年平均風速為2.3m/s,年最多風向為NNE風,年平均雷暴日數為24天。

地質

地質構造

離石區處於華北斷塊的中部, 以離石大斷裂為界, 地跨呂梁—太行斷塊和鄂爾多斯斷塊兩大構造單元,除西北部(馬頭山以西地區)屬鄂爾多斯斷塊東緣外,其它均屬太行斷塊。除此之外,在區境內的離石斷裂為離石大斷裂中段,西盤上升,東盤下降,斷面傾向時東時西,斷距中部較大,兩端較小,與北段呈尖滅側現關係。

區境內還有很多斷層,包括8公里長的炭窯里斷層,南起范家瑞,經炭窯里至方山縣;12公里長的葫蘆把斷層,北起牛家山,經由葫蘆把延伸至柳林縣,約12公里長的兔坪斷層,北起兔坪,經洞溝、許家圪垛延伸至中陽縣,呈弧形構造;長11.5公里的油房坪斷層,北起北寒溝、圪垛里,經油房坪延伸到中陽縣。

地層

離石區境內地層發育較為齊全,缺失奧陶繫上統、志留系、泥盆系及株羅系、白堊系地層,但太古界(界同口群、呂梁山群)、元古界(野雞山群),古生界(寒武系、奧陶系下統和中統、石炭系、二迭系)、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等,在地層均有出露,且發育較為齊全, 出露地層由老到新為太古界(界河口群、呂梁山群)、元古界(野雞山群)、古生界(寒武系、奧陶系、石炭系、二迭系)、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等。

太古界界河口群岩性複雜,變質程度高,常見小褶曲,厚度為 500~550 米。上太古界昌梁山群寧家灣組岩性變化大,與下伏地層為角度不整合接觸,全厚大於 600 米。下元古界野雞山群青楊樹灣組厚度大於700米,與界河口群呈不整合接觸。上元古界漢高山組出露極少,底部岩性為2米厚礫岩,中上部為肉紅色石英砂岩夾薄層灰黃色砂岩。總厚度 18~32米,與下伏地層呈角度不整合接觸。寒武系岩性變化大,主要為砂礫岩、石英岩狀砂岩、砂岩、頁岩、泥灰岩、岩層不穩定的透鏡狀泥質灰岩,厚 7~49 米。石炭繫上統太原組灰岩分 3~4 層,岩溶發育,厚 57~77 米。二迭系全縣出露較少,分佈範圍與石炭系相近,與下伏地層呈整合接觸,厚度 221~248 米。新生界縣境內分佈廣泛,成因複雜,岩性、厚度變化均大。

地形地貌

離石區東部位於呂梁山中段西麓,面積266.6平方公里,佔全區總面積的20%,城東北為連綿不斷的梁峁土石山區,面積398.4平方公里,佔總面積的30%, 屬中山、高中山, 山勢陡峻、溝谷深切, 地形險要;西部以低中山為主, 山勢和緩、山頂渾圓, 沖溝發育, 基岩裸露, 沿山脊和山坡斷續覆蓋殘坡積物,馬頭山、王老婆山俯伏南北,為黃土丘陵溝壑區,面積 660平方公里,佔總面積的50%。土石山區和黃土丘陵區相加佔全區總面積的80%;中部為黃土丘陵區, 梁峁發育、溝壑縱橫,以北川和東川為主的河谷地帶,土地肥沃,水源充足,人口集中。典型的黃土高原侵蝕地貌,地表切割強烈,黃土梁峁綿延起伏,沖溝密集而狹窄,形態多呈“V”字形,沖溝與黃土梁、峁、垣相間分佈,常見陡崖、黃土殘柱及陷穴等微地貌景觀。區境東南部至東北部邊沿,主要為”關帝山穹狀隆起”,北起骨脊山,南至薛公嶺南接中陽縣的秋風坡山,長約 80 公里,皆為呂梁山之支脈或余脈。其主要支脈有:骨脊山支脈、尖山支脈、北海山支脈、起雲山支脈。

總體地勢東北高而寬、西南低而窄,境內山多川少,最高點為區東北骨脊山,海拔2535米,最底點為交口鎮,三川河河谷,海拔889米。北川河由北而南,東川河由東而西流經全區,兩河在城西南合流后至交口街道辦合南川河而後出境注入黃河。

水文水利

水文

離石區境內地表水屬黃河水系。除西部馬頭山以西地區屬湫水河支流、東部西華鎮一帶屬汾河三道川支流外,其餘都屬三川河一級支流,包括小東川河、大東川河、東川河、北川等。全區有清水流量的河流4條,流入河流的主要泉水4處,分佈於各居民點的小泉76處,泉水總流量為0.4立方米/秒,清水年流量達3017萬立方米。

離石區的地下水可以分為五類。首先是鬆散岩類孔隙水,主要分佈在田家會、城北和吳城等現代河谷和丘陵地帶。這一類地下水的豐富度處於弱到中等水平,但受到採礦排水和降水減少的影響,水位普遍下降。其次是碎屑岩類裂隙水,主要分佈在坪頭、紅眼川等地區。由於採煤活動的影響,這類水源處於半疏干狀態,豐富度普遍較弱。另外,碎屑岩夾碳酸鹽岩類裂隙岩溶水大部分埋藏於坪頭、紅眼川等地。人工開採和採煤排水的影響使得含水層處於疏干到半疏干狀態,水井大部分已經乾枯。碳酸鹽岩類岩溶水主要分佈在西部坪頭、中部車家灣和東部吳城等地。這一類水源的豐富度極不均一,在構造發育部位或排泄區豐富度較高。最後,變質岩和岩漿岩類裂隙水主要分佈在小神頭和開山裡一帶。這類水源的豐富度較弱,隨季節變化明顯,在雨季時會有泉水出露,旱季則多乾枯。

三川河流域面積達946.6平方公里,佔全區總流域面積的71%。由於地處晉西黃土高原,地形東北高而西南低,大東川、小東川、北川三道大川成扇形分佈,溝谷成樹枝狀發育。在大自然的切割下,淺小者為溝為渠,深大者成谷成川,水系發育,水網密布。1公里以上的溝道有387條,其中3公里以下的有307條,3—5公里的有43條,10公里的有28條,10公里以上的有9條。其中,小東川河長 32 公里,流域面積 428.6 平方公里,佔全縣總面積的32.4%。大東川河長 39 公里,流域面積445.7 平方公里,佔全縣總面積的33.7%。另外,境內還有知春湖、如意湖等湖泊。

離石區小於2升/秒的小泉水有61處,主要分佈是:坪頭鄉11處、棗林鄉8處,西屬巴街道辦4處,城北街道辦6處,蓮花街道辦1處、紅眼川鄉2處、交口街道辦2處、信義鎮21處、吳城鎮6處。大於2升/秒的泉水有7處。

水利

東川河是流入離石市區的主要河流之一,流經該區9個行政村、1個農業園區,涉及1.1萬餘人、7千餘畝耕地。2023年,水利部門圍繞河道主槽整治疏通、新建堤防、舊堤加固、新建主槽護岸等工程開展建設,提高防汛能力,河道的疏浚、加固堤防。

離石區境內沿着黃河兩岸分佈着七座大小水庫。其中,吳城水庫集雨面積為220平方千米,以防洪為主兼顧灌溉的中型水庫。千年水庫,呂梁市“十一五”期間重點水利工程,位於離石區信義鎮千年村,水庫最高壩高38米,總庫容608萬立方米,年供水量310萬立方米,設計防洪標準為50年一遇,工程項目總投資1.2億元。

土壤

離石區境內土壤類型包括亞高山草甸土、棕壤、黃綿土、褐土等5個土類、13個亞類、44個土屬、93個土種,全區土壤總面積187.37萬畝。

亞高山草甸土在本區只有一個亞類,總面積1700畝,根據母質類型劃分為石灰岩質亞高山草甸土,分佈在本區東北部海拔2200米以上的南雲頂山,四十里跑馬土焉的山頂平台和緩坡處。棕壤在本區劃分為3個亞類,12個土屬,12個土種,總面積96500畝,廣泛分佈於骨脊山、北海山、雲頂山等海拔1800~1850米以上山地上,陽坡處出現部位略高,溝谷和陰坡外部位較低。黃綿土在該區劃分為3個亞類,24個土屬,60個土種,總面積1747650畝,分佈遍及全縣海拔大致800~1800米的黃土丘陵及部分低山與川穀地區。褐土在本區只有淋溶褐土和草灌褐土兩個典型土屬,劃分為3個土種,總面積6630畝,小面積分佈於海拔約1690~1850米的呂梁脊以東的西華鎮、廟底、庄兒上一帶。草甸土在本區劃分為黃綿化草甸土、淺色甸草土、鹽化淺色草甸土等3個亞類、5個土屬、17個土種,總面積21190畝,分佈於東、北川河兩岸的河漫灘和一級階地上。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離石區,國土總面積共 324 平方公里,摺合 198.6 萬畝。截至2021年6月,離石區耕地面積35.2萬畝,天然林地面積77.76萬畝,天然草地面積71.7萬畝。

水資源

離石區位於黃河流域,區境內水資源總量0.9383億立方米,地表水資源量0.7965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0.7732億立方米,遠大於全區生產、生活、生態用水總量,年可供水量為0.53億立方米,缺水率為-32.7%。

地表水

離石區各河流的年均徑流量為6136萬立方米,其中洪水徑流量為375萬立方米,清水徑流量為2386萬立方米。在中等乾旱年,徑流量約為4032萬立方米。按照耕地面積計算,全區每畝平均享有地表水67.59立方米,明顯低於全省和全國的水平。

地下水

離石區地下水資源總量為4368萬噸/年。其中,河床潛水佔1903萬噸/年,盆地承壓水為195萬噸/年,深層岩溶水為227萬噸/年,大氣降水滲入量年均為15663萬噸。目前,全縣地下水資源的開採量為1605萬噸/年,其中工業用水佔400萬噸/年,農業用水佔1205萬噸/年。

礦產資源

離石區地質特徵有利於各種礦產的形成,已探明的礦產資源包括煤炭、鋁土礦、鐵礦、鋁鋅礦、銅礦、鍺、稀土等20多種,其中以煤、鋁為主。已探明含煤面積為300平方公里,地質儲量為31億噸,占礦區總儲量的40.26%,其中焦煤 6.48 億噸,原煤灰份在10%以下,含硫 0.6%以下,被中外專家譽為“國寶”。白雲岩儲量22.5億噸;大理石儲存面積30平方公里,厚度達 250 米~300 米;石英儲量 200 多萬噸;石灰石、石棉沸石、白長石、螢石、雲母4,水晶石儲量可觀。

林草資源

離石區天然林佔地共77.76萬畝(內含林草混生地),佔全區總面積的39.24%。其中成林37.72萬畝,疏林4.2萬畝,灌木林29.41萬畝,未成林6.43萬畝。森林覆蓋率達29.6%。其中省屬4個林場(吳城林場、南海灘林場、千年林場、嚴村林場)佔有林地約43.5萬畝,有成林25.37萬畝,疏林1.69萬畝,灌木林14.12萬畝,未成林2.32萬畝。區屬國營林場佔有林地30萬畝,有成林10.52萬畝,疏林6.25萬畝,灌木林7.78萬畝,未成林5.89萬畝。除省屬林場外,本區林木蓄積量達25.8萬立方米。

離石區共有天然草場60塊,總面積71.7萬畝,佔全區總面積的36.3%。東北部山區佔83.3%,中部及沿川佔10.4%,西部山區佔6.3%。草地質量平均為3.7等,4.8級屬中下等草場。基本沒有優等草場,良等草場僅一塊即四十里跑馬土焉牧場,其面積23344畝,屬亞高山平苔草地,海拔2200米。主要生長着苔草類及老鴿地榆等。全區平均載畜量為11.8畝/年羊。分為山地草原類、灌木草叢類、山地灌叢類、山地草甸類、疏林類五類。山地草原類主要分佈於紅眼川、棗林、棗境、坪頭、結繩墕、田家會等6個鄉鎮,吳城鎮的部分退耕地上也有零星分佈。

離石區年產早總量為40641萬斤,可利用草量為26566萬斤。

生物多樣性

植物及菌類

離石區境內野生植物及菌類資源較為豐富,有沙棘、苔草、唐松草、地榆等上百種野生植物,分為喬木、灌木、花卉、藥用植物、真菌植物等五大類,其中:有可供大量採集的中草藥300餘種,有木耳、蘑菇、地耳(地谷壘),豬苓、馬勃等有藥用和食用的真菌。雲頂山有時偶爾可見到珍貴的猴頭。另外,在離石區有3株受《呂梁市古樹名木保護條例》保護的古樹。

動物

離石區野生動物資源主要有獸類、禽類、爬灰、小生動物、昆蟲等五大類。截至2022年12月,離石區有褐馬雞、金錢豹、原麝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黃喉貂、豹貓、赤狐、雀鷹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有大斑啄木鳥、星頭啄木鳥、太平鳥、松鴉等山西省級重點保護動物。

烙畫

自然保護地

離石區境有山西薛公嶺省級自然保護區,始建於2002年6月20日,區域面積19977公頃,主要保護對象為森林生態系統以及褐馬雞。保護區內有野生動物2綱8目22科45種,包括鳥類4目14科32種,哺乳類4目8科13種。其中,國家級Ⅰ級重點保護動物3種,分別是褐馬雞、金錢豹、原麝;國家Ⅱ級重點保護動物的有4種,分別為黃喉貂、豹貓、赤狐、雀鷹;山西省級重點保護動物有19種,分別是大斑啄木鳥、星頭啄木鳥、太平鳥、松鴉、星鴉、紅脅藍尾鴝、北紅尾鴝、山鶥、白額燕尾、沼澤山雀、褐頭山雀、煤山雀、大山雀、銀喉長尾山雀、黃鼬、亞洲狗獾、豬獾、狍、北花松鼠。2017年固定樣地調查中發現野生植物45科98屬141種,包括蕨類植物2科2屬2種,裸子植物2科3屬4種,被子植物41科93屬135種;植被類型主要分為針葉林、針闊混交林、闊葉林和灌木林—疏林等4種。

自然災害

離石區主要氣象災害有:乾旱、雷暴、大風、高溫、冰雹、寒潮、雷暴和秋季連陰雨等。該區內最經常發生、危害最嚴重、成災面積最大的一種自然災害是旱災,春夏秋冬四季都可以出現,以春季最為常見,其次是夏季。全區的易旱區或稱重旱區是區境西部的坪頭、棗境、結繩墕3個鄉。乾旱次數比中部地區多一倍,東部地區因地勢較高,植被較好,較少發生乾旱,屬輕旱區和不旱區,境中部地區屬乾旱區。該區暴雨主要集中在 7-8 月,因屬大陸性氣候,天氣變化異常,驟熱驟冷,易生冰雹災害,境內冰雹多發生於春末夏初以後,一般為局部性災害。

1979年6月29日,田家會、紅眼川一帶下了特大暴雨,46 分鐘降雨 107 毫米,暴雨中心達230毫米,此次暴雨致使2.5萬畝農田被淹,7人死亡,136間房屋倒塌,七里灘煤礦被水沖毀,經濟損失共達 193.8 萬元。1983年該區發生較為嚴重的旱災,75 天滴雨未降,成災面積高達 24.8萬畝,糧食產量僅有 4250 萬斤,年產量占前一年的60.9%,油料減產一半多。造成依靠早井飲水的96個大隊2.2萬人,1100頭大牲畜飲水困難。

行政區劃

截止2021底,離石區轄蓮花池街道、鳳山街道、濱河街道、城北街道、交口街道、田家會街道、西屬巴街道、吳城鎮、信義鎮和坪頭鄉、棗林鄉等7個街道、2個鎮和2個鄉,共85個社區、105個行政村,區政府位置在離石區龍山路769號。

政治

人口

人口數量

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離石區常住人口為456355 人,男性人口為 232392 人,佔比50.92%;女性人口為 223963 人,佔比 49.08%;年齡結構中0-14歲人口為104851 人,佔比22.98%; 15-59 歲人口為307090人,佔67.29%;60 歲及以上人口為 44414 人,占 9.73%,其中 65 歲及以上人口29503 人,占 6.46%。

民族

根據第六次人口普查結果,離石區主要人口為漢族,為320069人,佔比99.98%;蒙古族14人、回族12人、苗族4人、彝族13人、壯族2人、布依族1人、滿族10人、土家族11人、傣族1人、黎族1人、畲族3人、拉祜族1人、少數民族合計佔比0.02%。

語言

離石方言屬晉語呂梁片的汾州小片,由於交通不便和經濟發展落後,離石方言的發展受外來影響較小,仍保留了較原始的語言,聲調為平聲,起伏不大,與普通話相比,在音節結構方面最顯著的特點是具有入聲音節,且兒化音比較多。整體而言,離石人說話語調輕而急速,有點咬字不清的感覺,但氣勢確實是十足的。在普通話中輕聲細語的詞彙用離石話一說,則都是用嗓子眼冒出來的,粗獷豪野。離石方言中也有一些現在在普通話語系中已尋找不到的詞彙,例如:“老拜(好朋友)”“囊乃(吃飽了)”等。

在離石方言中聲母是一個非常簡約的系統,僅有19個聲母,沒有唇齒音f和舌尖后音t、s、z,韻母中沒有單元音y,因為y韻母的字都被讀成了u。離石方言屬於平聲聲調,聽起來聲調起伏不大。

宗教信仰

離石區是呂梁市民族宗教工作的重點縣,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五大宗教俱全,主要分佈在全區十二個鄉鎮(街道)的三十四個重點村。區內道教活動場所有:老爺廟、關帝廟、上清觀道院;佛教活動場所有:天寧寺、石佛寺、慧達寺、慧澤寺。

呂梁市佛教協會,2005年9月成立,為市級宗教團體,地址位於離石區慧達寺。離石籍名人劉薩訶是東晉末至南北朝時期的一代高僧,在中國歷史上首度出國取經、開鑿敦煌石窟。

經濟

綜述

改革開放40年來,離石區產業結構在經濟發展中持續優化調整,總體呈現由“一二三”向“二一三”再到“三二一”的演變趨勢。第一產業的基礎地位不斷鞏固,第二產業得到持續發展,第三產業對全區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穩步提升。離石區一方面對傳統煤炭產業進行技改升級;另一方面,大力構建新能源、新材料、高科技產業、鄉村旅遊產業等現代產業體系。

2022年,離石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50.2億元,同比增長3.6%。其中,第一產業增值3.47億元,第二產業增值149.54億元,第三產業增值97.16億元,增長率分別為7.2%、4.1%、3%。三次產業結構比1.4∶59.8∶38.8,分別拉動全區經濟增長0.13%、1.9%、1.57%。全區固定資產投資51.4億元,同比增長16.1%,其中,基礎設施投資12.31億元,增長33.4%。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分別投資1.08億元、13.99億元和36.31億元,分別增長17.9%、-6.9%和28.2%。其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投資9.52億元、農林牧漁業投資1.08億元、房地產業投資10.02億元、製造業投資9.83億元、交通運輸倉儲郵政業投資1.36億元、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投資2.04億元、採礦業投資2.13億元,增長率分別為35.9%、17.9%、16.9%、13.1%、10.5%、-50.4%、-4.8%。除房地產外在庫項目174個,同比增加13個,增長率為8.1%。

第一產業

離石區第一產業以經濟林、畜牧養殖、小雜糧、中藥材、設施蔬菜等為主的特色產業,該區緊緊圍繞產業提升,鞏固小雜糧、設施蔬菜、經濟林、畜牧養殖4大傳統特色產業,強化中藥材產業,適度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截至2020年,打造千畝綠色蔬菜標準化生產基地、3千畝晉谷21號小雜糧基地,發展3千畝中藥材,存欄1.5萬頭肉牛、10萬隻豬、5萬隻羊。繼續營造“公司+合作社+農戶”的利益聯結模式,受益農戶(貧困戶)達到2000戶以上。

2022年,離石區第一產業業增加值為3.47億元,同比增加7.2%。農林牧漁業增加值3.63億元,增長7.2%。全年糧食種植面積18.88萬畝,較上年增長3%;糧食產量2.65萬噸,較上年增長14%。

第二產業

離石區工業發展體系包括煤炭、焦化、建材、電纜、中成藥、農副產品加工、冶金等七大產業。區境內擁有10座21萬噸以上的煤礦,5個40萬噸以上的大機焦企業,2戶30萬噸以上的水泥企業。2022年,原煤產量穩定增加,全年完成1682.6萬噸,增長28.2%;焦炭142.2萬噸,下降10.63%;發電量45.85億千瓦時,增長3.08%。

該區2022年第二產業增值149.54億元,同比增加4.1%。全區規上工業增值同比增長6.4%,兩大主導行業佔全區規上工業增值比重達95.87%;煤炭開採和洗選業增值占規上工業增值的89.73%,同比增速8.81%;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增值占規上工業增值的6.14%,增速下降18.04%。

第三產業

2022年以來,離石區第三產業的發展正成為區域經濟轉型的新引擎。以餐飲服務業、交通運輸業為主導,同時,商場、市場建設、倉儲、物流等商貿、文化旅遊和現代服務業也在快速發展。離石區第三產業增加值為97.16億元,同比增加3%。全區服務業增加值97.16億元,同比增長3%。其中,金融業增長10.3%,營利性服務業增長5.3%,非營利性服務業增長6.4%,分別拉動全區GDP增速1.07、0.48和1.03個百分點。

經濟功能區

截至2023年8月,離石區共有包括山西省小微企業創業基地、山西省中小企業創業基地、呂梁經濟開發區等14個產業園區,在呂梁市排名第二。

呂梁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立於2018年8月,呂梁市獲批的第六個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面積為36.5平方公里,其中起步區面積為15.8平方公里。該開發區的主導產業包括大數據、裝備製造和現代服務業。截至2020年,工業投資總額達4.35億元,同比增長35.8%;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22.79億元,同比增長率為15.5%;轉型項目的投資額在當年達到4.25億元,占工業投資總額的比重為97.8%。該開發區還孵化了6個高新技術企業,同比增長率為20%;實際利用外資金額為1021.93萬美元,同比增長率為20.5%;同時,該區域內的“四上”企業數量為23個,同比增長率為15%。

重要企業

山西大土河焦化有限責任公司,創辦於1985年,是一家擁有自營進出口權的大型民營企業。公司以煤炭、焦化、教育三大板塊為主業,兼營國際貿易、物流、化產、發電、供熱等配套輔助產業,形成了煤–焦–化和煤–電一體化發展的產業鏈條。2021年10月,該企業入選“2021山西民營企業100強”榜單,排名第46位,在“2021呂梁市民營企業50強”排名第1位。並在“2022山西省民營企業製造業30強”排名第30位。

呂梁市泰化石油有限公司,成立於2001年09月,是一家從事煤油,潤滑油,汽車租賃等業務的公司,該公司2021年、2022年連續2年入選“呂梁市民營企業50強”榜單。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從2019年至2021年,該區建設六所示範校,包括江陰初中、東關小學、城內小學、龍鳳小學、朝陽小學和長治路小學;同時,加快推進包括離石一中、城鎮中學等在內的11所學校綜合改革建設,另外開設包括鳳山底小學、馬茂庄小學、上安小學在內的特色學校;採用“名校+新校”的集團化辦學模式,統一管理和資源共享。

截至2021年11月,離石轄區共有幼兒園139所,其中:市區公辦幼兒園7所,鄉鎮中心幼兒園及農村小學附屬幼兒園16所,民辦幼兒園116所,在園幼兒共計24228名。義務教育學校65所,其中小學48所(包括公辦小學40所,民辦小學8所),在校學生50941名;初中17所(包括呂梁區直初中2所,民辦初中8所,區直初中4所,鄉鎮初中中3所),在校學生21337名。高中學校2所,其中普通高中1所,職業中學1所,在校學生1950名。全區在校(園)學生總數達98456名。2020年,離石區屬中小學共有在編教師2846名。2021年,新增教師編製1477名。離石區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初中升學率100%,高中升學率59.74%。2022年,離石區中考650分以上優生人數和高考一本達線率位居全市前列。

醫療事業

離石區管轄醫療機構包括區衛健局、區醫院、中醫院、疾控中心、衛計執法隊、婦幼中心、區醫療保障局等。

截至2021年底,離石區共有醫院、衛生院、個人診所、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門診部585個,病床數1532張,醫療衛生機構技術人員2205人,職業助理醫師973人。

離石區人民醫院,位於山西省呂梁市離石濱河北中路277號,創立於1944年,佔地1.1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8萬平方米,是一家綜合性二級甲等醫院,集醫療、預防保健、教學、急救於一體。醫院符合國際運營標準,被評定為愛嬰醫院,同時也是山西醫科大學的實習醫院。醫院設有17個職能科室、18個臨床科室和13個醫技科室,其中產科和神經內科被評為市級重點專科,設155張編製床位和277張開放床位,在職員工498名,其中醫護人員309名,覆蓋全區45萬居民以及周邊市縣部分居民的醫療救治工作。2017年9月22日,離石區醫療集團、離石區醫療集團人民醫院揭牌儀式在該院舉行,集團由三個區級醫療機構和12個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構成。

文化事業

“十二五”期間,離石區每年開展文化下鄉活動30場次以上,舉辦廣場文化活動40場次以上,舉辦節慶書畫、攝影、手工藝作品等展覽12場次以上。截至2021年底,離石區有文化旅遊綜合文化服務中心1個,農家書屋187個,綜合文化站11個。全區共有劇場、劇院6個。全區公共圖書館圖書總藏量14.7千冊。

離石區文化館,始建於1948年,成立之時命名縣教育館,位於離石區建設街132號,1954年稱為離石縣文化館,1996年離石撤縣建市后改為離石市人民文化館,又於2004年呂梁地區撤地設市更名為離石區人民文化館。離石區圖書館,建於 1987年,由原文化館圖書閱覽室改擴建而成,1996年離石撤縣建市,改為離石市圖書館。隨着2004年呂梁地區撤地設市,更名為離石區圖書館。

科技事業

2018年,離石區全年各類市場主體申請專利163件、有效發明35件,科技成果轉化5件。2019年,離石區全年專利授權 293 件。2020年,科技成果轉化14項。

截至2020年7月,離石區擁有省級中小企業、小微企業創業創新示範基地3家、擁有眾創空間4家、擁有科技企業孵化器2家、擁有創業孵化基地1個、擁有創業園1個、擁有省級及以上工程研究中心2個、擁有省級及以上企業技術中心1個、擁有省級及以上重點實驗室1個;區高新技術產業孵化中心,入駐企業4戶。2022年,新增高新技術企業9戶、科技型中小企業10戶。與山西財經大學等10所院校簽訂區校合作協議,推進“深化區校合作共建12大基地”建設。加大科技人才引育力度,引進太原理工等科技特派員32人、外籍科技人才2人。建成人才公寓和人才港,累計入駐高層次人才、各類專家105人次,舉辦活動60餘場次。

體育事業

截至到2018年,離石區有18條健身路徑,群體以小區居民為主。截至2021年,離石區有體育館2個,體育場1個,游泳館1處、老年體育先進站點4個。

離石區於2019年承辦全國青年運動會蹦床賽事,全國青少年U系列游泳比賽等賽事,並成功舉辦2021年呂梁市全民健身志願活動、全民冰雪季全民上冰雪暨2021年呂梁市冰雪運動推廣啟動儀式等活動和賽事。2023年6月,山西省公路輪滑半程馬拉松比賽、第三屆“白馬仙洞”健康彩色跑、北武當山半程馬拉松賽暨健步大會三項賽事活動在離石區舉辦。

呂梁市體育館,位於離石區長治路1號,佔地72畝,建築面積2.3萬平方米,包括比賽館(主館)、訓練館(副館)、網球場、門球場、健身場等各種文體設施,於 2005年正式投入使用,承接體育比賽、文藝演出、會議接待、展覽展銷等。

人居環境

2019年,離石區確定境內8個村作為全區美麗宜居鄉村建設示範村,制定形成污水處理、垃圾處理、旅遊廁所、農家樂、停車場地、旅客服務中心、農民增收、文明創建、鄉村治理九個建設標準體系。2021年,全區森林面積84500公頃,離石區森林覆蓋率達到27%,天然草場60塊,總面積71.7萬畝,建有總面積近20平方公里的“森林公園”。全年PM2.5平均濃度為27微克/立方米,同比降18.2%,城區二級以上天數達到287天,空氣質量指數綜合考核全省市級城市排名第一。清理垃圾和農業生產廢棄物79106噸,綠化美化37150平米,完成農村改廁993座,自然村通硬化路6個,打造重點示範村21個。實現社區、行政村生活垃圾收運和鄉鎮一級污水處理全覆蓋,3個國省考斷面水質穩定達標,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3處,惠及2125戶5245人。

社會保障

2021年,離石區全年培訓9053人,掛牌成立27個社區就業創業服務站,舉辦7場大型招聘會,城鎮新增就業4418人,轉移農村勞動力3433人。生態園、恆大社區等一批嵌入式養老項目建成投運,新增養老床位320個。發放殘疾人“兩項補貼”365.52萬元,追回拖欠農民工工資3425.7萬元。

2022年,離石區採取一系列舉措改善民生:對小微企業新吸納城鄉各類勞動者、簽訂一年以上勞動合同且穩定就業半年以上的,根據吸納就業人數給予小微企業一次性就業補助,補助標準為新吸納就業100人以下的,每人1000元;新吸納就業100人(含)以上的,每人1500元。乘坐公交免費、管道燃氣居民用戶免費更換管道燃氣自閉閥門和不鏽鋼波紋軟管,改造材料和安裝費用全部免費。

截至2022年11月,城鄉居民應參保196586人,完成120948人,完成率61.52%;農村低收入人口應參保7837人,完成5911人,完成率75.42%。

交通

綜述

離石地處山西中西部邊緣地帶,西融陝西、內蒙,東進太原、山東,扼秦晉交通要衝,素有“晉陝要塞”“晉西門戶”之稱,是華北通向西部的重要中樞。 307、209國道交匯市區,太中銀鐵路、青銀高速、環城高速貫通境內,八大旅遊公路聯結四野,市內公交直通景區,境內建有呂梁火車站、呂梁市一級汽車客運總站。

公路

307、209國道交匯市區,境內有吳城、信義、離石東、離石西、棗林5個高速進出口。呂梁市汽車站位於離石區龍鳳南大街,是由呂梁市委、市政府決定建設的呂梁市一級汽車客運總站,位於離石區龍鳳南大街209號,總投資1.2億元,是呂梁市城市交通客運樞紐,設有通往省內外的各趟汽車。

70年來,特別是進入新世紀,離石區共鋪開涉及扶貧的農村公路項目81條,總里程431.9公里,累計完成投資12.35億餘元,187個建制村,全部實現了通硬化路和通客車。

2020年,離石區首條彩色旅遊公路“米五線”旅遊公路建成投用。全長3.54 公里,有效連接了離石區千年景區、歸化村等沿線旅遊景區,也實現了與方山、交城兩縣旅遊景點的互通互聯。

截至2021年底,全區公路里程1039.881公里,其中國道74公里,省道12公里,縣道118.277公里,鄉道166.057公里,村道669.547公里。

鐵路

截至2020年6月,離石區境內鐵路有太中銀鐵路、孝柳鐵路、呂臨支線,主要車站有呂梁站、離石站、呂梁北站、吳城站。

太中銀鐵路貫通境內,於2011年1月1日通車,結束了離石區沒有客運鐵路的歷史。截至2018年底,太中銀鐵路呂梁火車站可以直達全國20多個大中城市,日客流量4700多人,每天途徑37趟列車。呂臨支線是太中銀鐵路離石到臨縣及柳林孟門的一條煤運專線,由太中銀鐵路呂梁站引出,途經離石,線路正線全長38.64公里。孝柳鐵路是山西省為“柳林煤”外運而投資興建的地方鐵路,西起孝西,東至穆村,途徑離石。

呂梁火車站,位於山西省呂梁市離石區上安村和下安村之間,距離市區中心大約5公里,是太中銀鐵路在該區境內的火車站點,屬太中銀鐵路呂梁段站點。距北京西站693km,距太原南站173km,太原站181km,在下行方向距銀川站529km,距西安站582km,隸屬太原鐵路局。2021年6月26日,太中銀鐵路呂梁至太原南段動車組列車開通儀式在呂梁火車站舉行,至此,山西省11市全部實現動車快速通達。開通初期,在太原南站至呂梁站間“公交化”開行12趟動車。

航空

離石區距最近的飛機場—呂梁大武機場約25公里。呂梁大武機場為4C級國內支線機場,位於中國山西省呂梁市方山縣大武鎮。

公共交通

離石區現運營14條線路,其中運營8條城鄉公交線路,6條鎮村公交線路。8條城鄉公交線路分別是:吳城鎮方向:客運總站—上豐村、客運總站—下三交、客運總站—吳城鎮;信義鎮方向:客運總站—陽坡(任家溝)(高家莊)、客運總站—千年景區、客運總站—康家嶺;坪頭鄉方向:客運總站—坪頭;棗林鄉方向:客運總站—彩家莊。6條鎮村公交線路分別是:坪頭鄉、棗林鄉、城北街道辦、西屬巴街道辦、吳城鎮和信義鎮。

2021年,離石區率先在全市實行“城鄉公交一體化”改革,實現城鄉公交“一元化”。截至2022年12月,離石共有超過200輛以上的出租車。

人文

綜述

截至2023年1月,離石區有94處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中國傳統村落、以及紅色經典文化。境內還有像鳳山廟會、離石三弦書、離石彈唱、離石旱船秧歌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及重要民俗文化形式和貼春聯、貼門神的春節節日民俗文化等。

文物古迹

截至2017年2月,離石區共有不可移動文物563處,館藏文物共計1585件,其中,一級文物81件,二級文物8件,三級文物110件,一般文物1384件。截至2023年1月,離石區共有重點文物保護單位94處,其中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處,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81處,涵蓋了古墓葬、古建築、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等。

離石漢畫像石博物館

離石漢畫像石博物館,是陳列漢畫像的主題博物館,位於離石城區西龍鳳大街,佔地3公頃,建築面積7098平方米。主體建築包括古墓館、漢畫像石展廳、輔助展廳、文物中心庫及文物科研培訓中心等幾部分。畫像石是漢代藝術家刻在石塊上的雕刻藝術品,它即是墓室內的裝飾品,又是具有實際使用價值的石質建築材料。呂梁漢代畫像石反映的主要題材有:神話傳說、歷史故事、官宦生活。離石漢畫像石博物館共分西河古韻、演繹人生、清山石韻和銘載春秋四大部分佈展。

鳳山天貞觀

位於離石城濱河北東路三陽雲鳳山山腰,始建於宋代,元代遭兵火焚毀,明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又重修希夷廟,主要建築有黃籙寶壇玉皇樓、白雲洞、孫真人殿、三清殿、三官樓、雷公殿、靈官殿、讀書樓、土地廟、關帝廟、五道廟等古建築。後來,在孫雲際先生主持下,先後進行過4次大擴建,成為道院規模。2006年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安國寺

安國寺,三晉名剎古觀,位於杜家山村,原名安吉寺,宋嘉三年改名至今,建於唐貞觀十一年,曾為唐代宗之女昌化公主食邑地。金、元、明代皆有修葺,現存建築多為明清遺構。清初,被康熙皇帝譽為“廉吏第一”的于成龍曾就讀於寺中。是至今保留較為完整的明清建築聖母廟,特別是保留着唐代的建築風格。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高家溝高級軍事會議舊址紀念館

位於山西省呂梁市離石區交口街道辦高家溝村,為清代四合院民居,坐西向東,東西長34米,南北寬33米,佔地面積1122平方米,布展面積330平米。西面有正窯5間,南北側各有磚拱窯洞3間,東面議事廳為會議舊址,東北角為大門。是山西省第一個軍事會議專題紀念館,是呂梁市區第一個紅色革命紀念館,填補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史關於此次會議研究的空白。2014年10月,被確定為中國革命重要歷史事件和人物活動紀念地。2021年11月2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一批省級紅色文化遺址。

非物質文化遺產

截至2023年5月,離石區有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57項。其中,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1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3項,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54項。截至2023年5月,離石區有省級非遺傳承人的劉志強、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劉振、張海應等。

離石彈唱

離石彈唱是一宗歷史悠久的傳統說唱藝術,流行於山西省離石、柳林、方山、中陽一帶。源於宋代,是將宋調、雜劇、民歌、戲曲、二人台、秧歌等演技融為一體的一種民間傳統表演藝術,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表演形式是在樂隊伴奏下,男女演員手持彩扇邊舞邊唱,唱手二到十幾人不等,以口傳心授的方式傳承,是特有的一種民間傳統表演藝術。表演的唱詞一般都是即興創編,四句一節,句句講求押韻。2014年榮登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呂梁逢年過年、婚喪嫁娶、開業慶典都離不開彈唱,如今,彈唱已經在當地形成產業化發展趨勢。

離石婚俗

離石區婚俗保持着中國傳統三書六婚姻習俗禮儀。該批建設了一批集遊客觀光和婚禮使用預定為一體的婚禮基地,打造集婚俗桃園、婚俗展覽、三書六禮體驗園、婚俗民宿小院等於一體的三書六禮離石傳統婚俗體驗地。

古村落

傳統村落是指村落形成較早,擁有較豐富的傳統文化資源,保存比較完整,具有較高歷史、文化、科學、藝術、社會、經濟價值的村落。截至2022年,離石區共有3處入選中國傳統村落,分別是第三批入選的離石區棗林鄉彩家莊村、第四批入選的離石區吳城鎮街上村、第五批入選的離石區交口街道杜家山村。其中,離石區棗林鄉彩家莊村同時入選第七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彩家莊古民居

彩家莊,2012年,入選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2017年,被公布為第五批“歷史文化名村”。2019年,入選第七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與磧口旅遊景區相連,村內現存明清古民居24處院落,有一座大廟:真武廟,小廟有五座:龍王、觀音、文昌、關聖、家廟(祠堂),是研究明清晉商文化的一塊“活化石”。

彩家莊古民居,位於離石城西二十五公里,也稱為文化村、文風村。時為規模較大的建築群,坊間稱之為“李氏莊園”。建築群分為上街和下街,有樓房三座,院落為正偏結構,每個院落都起了名,有樓子院、書房院、弓房院、樂善堂等。

杜家山村

杜家山村保留有最原始的土窯洞,磚窯洞、石窯洞和眾多傳統院落,也有部分近、現代民居。2019年獲批國家中國傳統古村落,2022年確定為全市鄉村振興市級示範村。杜家山村至今保留着較為完整的明清建築聖母廟,特別是保留着唐代的建築風格、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三晉名剎古觀——安國寺。

飲食文化

離石區特色小吃以麵食為主,口味喜咸中帶酸,又喜歡辛辣。

豆錢錢,因其形狀似銅錢故得名。將白豆煮半熟後置平滑青石或鋼鐵塊上,用小鐵鎚搗成小圓片。做小米飯時與米同時放入鍋內,或做湯麵時加入食用。

蕎面碗團,因它用小碗蒸熟后晾涼,可從碗中脫下,故得名,也被稱為碗脫或碗禿。可涼拌、可冷拼、可熱炒、可即食,不長肉,減肥降脂降三高,在呂梁13個縣市區範圍為群眾所喜愛。

石頭餅,又稱石予饃,唐朝時稱石鏊餅,明清朝稱天然餅,口感酥、脆、咸、香。製作時,先將石塊燒熱,然後將和好的白面或豆面直接放在石上制熟。

習俗

貼春聯

春聯也是對聯的一種,其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學形式,興起於五代十國時開始,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明清兩代最為鼎盛;帖門神也是和春聯有着同樣地位的春節必備品。

鳳山廟會

鳳山廟會是離石及周邊人民群眾的傳統習俗,每年正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在鳳山道院舉辦,為祭祀本院道士孫真人。形成於明代中期,距今已有五百餘年的歷史,明末清初達到鼎盛時期。

藝術

傳統藝術

離石民間剪紙

離石民間剪紙與呂梁剪紙、陝北剪紙同屬黃河流域“母親藝術”,被譽為“活化石”“立體音樂”。離石留存有不少清代的剪紙作品,代表性的有《金魚》《金玉滿堂》《蝴蝶》《五子登科》等。離石首屆藝術展覽於1986年9月開展,共展出剪紙191件。陰陽結合是最好的剪紙表現手法。

漢畫像石

漢畫像石是漢代人們雕刻在墓室、祠堂上帶有鮮明主題的裝飾石刻畫,是漢代文化代表性的藝術作品。它生動地描繪了漢代社會的典章制度、衣食住行、神話故事,是當時社會生活的真實再現,同時還再現了漢代物質文化、精神文化的文明程度。

亦稱烙花、燙畫、火筆畫,源於西漢,鼎盛於明清,發展於現代,是中國傳統藝術珍品。它利用炭化原理,通過控溫技巧,不施任何顏料,在竹木、宣紙、絲絹等材料上勾划烘燙,將中西繪畫融為一體的一種獨特的藝術風格。離石金卓藝烙畫是呂梁市離石區對外交流重要的文化禮品,先後多次參加國際文博會、省市文博會,並多次獲獎,是第十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張海應,離石金卓藝烙畫項目傳承人、呂梁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會長、烙畫大師郝友友入室弟子,他的作品在多家媒體刊登,並成功舉辦首屆呂梁民間藝術精品展《黃河物語》。

特產

離石區有蒲谷香養生茶、新山灣醋、坪頭小米、棗粉、雞蛋、林泉溝放養黑豬肉、七狗碗團及辣椒等本地特色農特產品,還孕育着枸杞、酸棗、木瓜、胡枝子、核桃、小米等大量農特產品。

蒲谷香養生藥茶

蒲谷香產品選取該地生產的道地藥材、有機食材為原料,依託高科技技術加工成多種養生保健茶和生物製品,兼具葯的功效、茶的味道。蒲谷香養生藥茶系列產品先後獲得105屆美國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銀獎,全國優質名牌產品,中國自主創新產品,中國著名品牌。

離石坪頭小米

離石區坪頭山區,西距黃河不足十公里,這裡無霜期達170天左右,日照充足,無任何工業污染,是晉谷21號穀物的理想種植區。晉谷21號是山西省農科院培育的優良品種,米粒大小均勻適中,色澤金黃光亮,粘糊性強、口感細柔光滑、回味悠長。含澱粉14%,含蛋白質19%,含脂肪5%,富含人體所必需的蛋白質、可溶性糖、氨基酸以及鈣、磷、鐵、鋅、硒等微量元素,它營養價值極高,可作為嬰幼兒輔助食品,亦是老年人早晚餐理想的進補食品,居家生活必不可少。

林泉溝黑豬肉

林泉溝黑豬採取無公害養殖,黑豬飼料從種植到生產,各環節都不添加任何激素、抗生素。養殖過程中無任何人工添加抗生素、添加劑,除了保質保量的飼料外,創新應用日常養殖餵養方式,生態健康的放養飼養原則,既保證了肉質的鮮美,也迎合了消費市場對食品安全的需求。

風景名勝

綜述

離石區以窯洞文化、廉政文化、漢畫像石等為代表的文化藝術結合傳統古村落、歷史文化名村以及鄉村振興示範村,以文旅融合的新模式發展旅遊業。離石東北靠龐泉溝、北武當山、南陽溝、雲頂山、蒼兒會、千年裡等自然生態景區;西南依興縣黑峪口、臨縣磧口鎮和曲峪鎮、柳林三交鎮、石樓東辛關和黃河石樓灣為節點的黃河民俗風情景點;東、南臨則天故里、汾酒工業園、卦山、玄中寺等特色文化旅遊景區;突出紅軍東征、晉綏革命、呂梁英雄譜三大主題,形成以興縣、臨縣、石樓、交城和文水為主的紅色經典板塊亦環繞四周。

2014年,離石入選“中國最佳文化生態旅遊城市”和“中國十大最具投資價值城市”的稱號。

截至2023年8月,離石區把建設成為“全國知名的鄉村康養型旅遊目的地”為總體目標與美麗鄉村建設結合,共打造鄉村旅遊示範村13個,其中省級3A鄉村旅遊示範村6個,市級12個,市級黃河人家17個。打造了永紅村《唱響春季山花節》《溝樑上的土疙瘩》、吳城《血戰王營庄,一起打鬼子》、高家溝《烽火呂梁》等系列鄉村旅遊實景劇。

重要景點

白馬仙洞

白馬仙洞位於呂梁市離石區吳城鎮洞溝村九鳳山上,距離石城區27公里,據地質專家和文物專家全面勘探后發現,該洞屬柳林泉城,是由地殼運動而形成,地質絕對年齡約1.4億年。洞口至洞底全長約幾十公里,現僅開發1000餘米,洞口至洞底相對高差268餘米。洞中有洞,景中生景,幽深奇險。窄處一人難過,寬處可容數百人,是華北地區第一險洞。白馬仙洞是集考察、地質勘測、旅遊開發於一體的原始森林天然氧吧庫,同時對於研究我國古代歷史、文化、風土人情以及地質構造形成史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

金閣寺

金閣寺前接神仙山,后連馬頭山,位於離石區西屬巴街道辦。始建於北魏時期,現存為清代建築,是離石境內現存較古老的寺院,迄今已有1400餘年歷史。主要名勝有:如來佛殿、千手觀音佛殿、真武殿、老爺廟、華佗廟、山神廟、和尚廟等廟宇。1984年被公布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千年旅遊景區

千年旅遊景區位於呂梁市離石區信義鎮東北端,距市區35公里。景區以小東川上遊河谷和千年水庫為景區的綜合服務區,以北部海拔2535米的脊骨山和東部海拔2264米的小雲頂山以及西華鎮華北第二大亞高山草甸為兩翼形成山地草原遊覽區,是城市公園和城市功能的延伸,是集旅遊、休閑度假、商務會議、健身、婚慶活動為一體的複合型旅遊度假區。景區規劃面積為67.12平方公里,分為六個區域,即:千年廣場中心區、濱湖休閒遊樂區、雲頂塢壁山寨區、西華鎮草原風情區、高端商務休閑區。

對外交流

著名人物

重要榮譽

離石區在2014年在中國(北京)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上入選“中國最佳文化生態旅遊城市”和“中國十大最具投資價值城市”地稱號。

2018年被省政府確定為全省“四好農村路”建設示範縣(區)。

2020年,離石區當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次年被省政府確定為“鄉村振興先行示範區”“四好”農村路養護示範縣(區)。

離石區,在第二十四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簡稱深圳高交會)2022亞太智慧城市發展論壇上,榮獲“2022中國領軍智慧城市”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