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大學研究生院(中國農業大學二級學院)

中國農業大學研究生院設立於1984年,是教育部首批批准設立研究生院的院校之一。研究生院院長由校長柯炳生教授兼任,常務副院長為於嘉林教授。研究生院下設綜合辦公室、管理處、招生辦公室、培養處、學位辦公室五個處室。黨委研究生工作部與管理處合署辦公;中國農業大學研究生教育創新研究中心掛靠研究生院。

學校現有全日制研究生12089名,其中全日制碩士研究生7556名,全日制博士研究生4533名;非全日制在籍研究生827名。中國農業大學擁有一支實力雄厚、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截止至2023年8月25日,現有專任教師2028人,其中教授(含研究員)768人、副教授(含副研究員)989人。專任研究生導師1726人,其中博士生導師1198人、碩士生導師528人。聘期內兼職研究生第一導師202人,其中博士生導師95人、碩士生導師107人。19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95個博士學位授權點,34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71個碩士學位授權點,12個博士后流動站,15個專業碩士學位類型。擁有6個國家重點一級學科,6個國家重點二級學科,共覆蓋了24個二級學科,21個省部級重點學科。學科覆蓋農學、理學、工學、法學、管理學、哲學、經濟學、醫學、文學9個學科門類。

歷史沿革

中國農業大學是我國現代農業高等教育的起源地,其歷史起自於1905年成立的京師大學堂農科大學。1949年9月,由北京大學農學院、清華大學農學院和華北大學農學院合併為北京農業大學。1952年10月,北京農業大學農業機械系與華北農業機械專科學校、中央農業部機耕學校合併成立北京機械化農業學院,同年11月,平原農學院併入北京機械化農業學院。1953年7月更名為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1985年更名為北京農業工程大學。國務院於1954年和1984年將北京農業大學列為全國六所重點院校和全國重點建設的十所高等院校之一,於1960年10月將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列為全國64所重點大學之一。1995年9月,經國務院批准,北京農業大學與北京農業工程大學合併成立中國農業大學,江澤民同志親自題寫校名。2003年5月4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視察中國農業大學,發表了重要講話。2005年10月13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吳邦國委員長視察中國農業大學,祝賀農大建校百年,鼓勵學校再創輝煌。2009年5月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視察中國農業大學,與師生代表親切座談,對青年學生提出了殷切期望,對學校提出了「加快建設世界一流農業大學步伐」的要求。2010年5月2日,胡錦濤總書記給中國農業大學師生回信,鼓勵全校師生為發展現代農業作出更大貢獻。

辦學條件

師資隊伍

截至2023年12月,現有專任教師2028人,其中教授(含研究員)768人、副教授(含副研究員)989人。專任研究生導師1726人,其中博士生導師1198人、碩士生導師528人。聘期內兼職研究生第一導師202人,其中博士生導師95人、碩士生導師107人。學校有中國科學院院士5人、中國工程院院士7人,「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16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37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專家人選22人,國家「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9人,人才3人,「新(跨)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獲得者127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77人。聘請了包括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獲得者、DNA之父JamesWatson,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國際著名農學家NormanBorlaug,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AnthonyJ.Leggett和中國傑出的農業科學家、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在內的一批國內外著名學者擔任名譽教授和客座教授。

招生規模

中國農業大學具備培養學士、碩士、博士及博士后的完整教育體系。學校擁有12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71個博士學位授權點,136個碩士學位授權點;65個本科專業,其中生物學、化學兩個學科被列入「國家理科基礎學科研究和教育人才培養基地」。學校重視教學質量,大力推進教育教學改革,積極探索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的培養模式。截至2011年12月,中國農業大學有全日制本科生12944名,全日制研究生6765名,其中全日制碩士研究生4122名,全日制博士研究生2643名;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員164名。

學科體系

歷經一百零五年的世紀風雨,中國農業大學已經發展成為一所以農為特色和優勢的綜合性大學,形成了特色鮮明、優勢互補的農業與生命科學、資源與環境科學、信息與計算機科學、農業工程與自動化科學、經濟管理與社會科學等學科群。學校共設有13個學院,涉及農學、工學、理學、經濟學、管理學、法學、文學、醫學、哲學等9大學科門類;設有研究生院和繼續教育學院。學校擁有6個國家重點一級學科,6個國家重點二級學科,共覆蓋了24個二級學科,21個省部級重點學科;3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工程實驗室,32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5個國家級研究中心,23個省部級研究中心;1個國家野外觀測研究站,9個部級野外科學觀測試驗站。

社會影響

中國農業大學是中國的十六所一流大學之一。大學科門中農學排名全國第一,在全國80個一級學科整體水平評估中中國農業大學植物保護、畜牧學、獸醫學、食品科學與工程、農業工程等7個一級學科排名全國第一。其數量在全國排第三,僅次於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

重點學科

中國農業大學有6個國家重點一級學科,其涵蓋了18個二級學科。

1、作物學(涵蓋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作物遺傳育種等兩個二級學科)

2、植物保護(涵蓋植物病理學、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農藥學等3個二級學科)

3、農業資源利用(涵蓋土壤學、植物營養學等2個二級學科)

4、畜牧學(涵蓋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草業科學、特種經濟動物飼養等4個二級學科)

5、獸醫學(涵蓋基礎獸醫學、預防獸醫學、臨床獸醫學等3個二級學科)

6、農業工程(涵蓋農業機械化工程、農業水土工程、農業生物環境與能源工程、農業電氣化與自動化等4個二級學科)

科學研究

科研成就

中國農業大學廣泛深入開展科學技術研究。學校堅持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着重開展具有應用前景的基礎研究和對國民經濟發展有重大意義的應用研究,生物與農業高技術領域的研究居領先水平。近二十年來,獲得國家級獎勵94項,省部級以上獎勵750項,其中70多項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迄今為止,實用技術成果推廣覆蓋全國28個省市(區),累計農作物技術推廣面積超過10億畝,畜牧技術推廣規模達到14億頭(只),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石元春院士主持的「黃淮海平原中低產地區綜合治理研究與開發」項目榮獲1993年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許啟鳳教授主持的「優質、高產玉米新品種農大108的選育與推廣」項目榮獲2002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主要業績

中國農業大學主持的國家重點基礎研究計劃項目(「973」項目)總數為9項,居全國高校第三位。2006年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00餘項,列全國農林高校第一位,北京高校第三位。2005年該校SCI收錄論文425篇,呈現快速增長勢頭。其中,農學學科論文該校列全國第一位,生物學類論文該校列全國第二位。2005年該校有2篇論文在國際著名雜誌《SCIENCE》上發表。2006年該校科學家分別在《CELL》和《NATURE》雜誌上發表研究論文,奠定了其在基礎研究方面的領先地位。

校園環境

校內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