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七孔風景區(中國5A級旅遊景區)

小七孔風景區(Xiaoqikong Scenic Area),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在貴州省荔波縣城南部的群峰中,景區面積46.4平方公里,位於黔桂交界、地處貴州高原南緣地帶,是喀斯特地貌中的奇觀,人稱“超級盆景”。景區屬於中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18.3攝氏度。整個景區內森林覆蓋率達92%以上,空氣中每立方厘米含負氧離子18萬個,氣候宜人,被稱為“洗肺康養”勝地。

小七孔古橋建於清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古為黔南通往廣西商旅交通要道,橫跨響水河。橋下潭水幽藍,兩岸古木萌綠,橋首原存石碑兩座,一為《修碑》,銘築橋功德;一為《萬古興橋碑》,刻有“群山岩浪千千歲,響水河橋萬萬年”聯句,橋腹七孔,俗稱“小七孔古橋”,小七孔風景區因此橋而得名。小七孔風景區集山、水、洞、林、瀑、湖、石多種景觀於一體,融雄、奇、險、秀、美為一爐,主要景觀有小七孔橋、拉雅瀑布、天鍾洞、斷橋飛瀑、銅鼓橋、卧龍潭等。

1994年以來,小七孔景區先後被評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人與生物圈保護區網絡(MAB)成員和世界自然遺產地。2015年7月,該景區又被評定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2021年還榮膺全國文化和旅遊系統先進集體、全國青年文明號、國家級文明旅遊示範單位。

名稱由來

小七孔景區的名稱來源於一座七孔古石橋。該橋始建於清朝道光十五年(今1836年),橋長25米,橋面寬1.8米,拱高4米,全橋由麻石條砌成,當時是溝通荔波至廣西的重要橋樑。橋首原存石碑兩座,一為《修碑》,銘築橋功德;一為《萬古興橋碑》,刻有“群山岩浪千千歲,響水河橋萬萬年”聯句,橋腹七孔,俗稱“小七孔古橋”,小七孔風景區因此橋而得名。

自然地理

地理位置

小七孔風景區在貴州省荔波縣城南部的群峰中,處於黔桂交界,地處貴州高原南緣地帶,東經107°39′—107°95′,北緯25°12′—25°34′。

氣候情況

荔波小七孔景區屬於中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18.3攝氏度,年平均降水量1320.5mm,無霜期長達283天,全年日照時數為1272h[12],雨熱同期的氣候條件,為動植物的生長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地學情況

喀斯特是碳酸鹽類岩石分佈地區特有的地貌現象。中國是世界上對喀斯特地貌現象記述和研究最早的國家,晉代就有相關記載,明代的徐宏祖(1586年至1641年)所著的《徐霞客遊記》記述最為詳盡。中國喀斯特地貌分佈廣泛,並且在貴州分佈最廣。

小七孔景區內的地學景觀,主要是岩溶景觀,具體可分為地表岩溶景觀和地下岩溶景觀。地表岩溶景觀的成因是第四紀時,荔波地區陸地抬升,而樟江河流下切應力加強,荔波地區的抬升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而是經過多次間歇性抬升才有今天的地貌特徵。地下岩溶景觀主要是岩溶洞穴,以飛雲洞為例,飛雲洞是喀斯特洞穴,為第四紀早期黃后地下水系形成的地下河通道,從洞頂石壁多溶蝕窩穴可推測溶洞形成初期洞內流水衝擊能力較強屬沖水狀態,即潛流澗階段,后經構造運動使該區域大幅度呈間歇性掀斜式抬升,黃后地下河轉向下切為主流入下層洞穴,飛雲洞抬升至現在的位置,洞內呈半沖水狀態的地下河通道及滲流洞穴階段。

森林資源

荔波小七孔景區植物總體以自然生態林為主,兼有少部分人工植物景觀,景區植物景觀類型豐富,植物種類多樣,主要植物有馬尼拉草、銀杏、石楠、重陽木、樟、竹葉草、吊絲竹、波士頓蕨、河灘冬青等。景區內森林覆蓋率達92%以上,空氣中每立方厘米含負氧離子18萬個,年平均氣溫18℃。

歷史沿革

歷史悠久

“群山岩浪千千歲,響水河橋萬萬年”,橋頭碑刻的聯句讓人一看便感受到它的不凡。這座建於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的小七孔古橋,是荔波作為貴州通往廣西商旅大通道的一個歷史見證,至今已有188年。據古書記載,從小七孔古橋、黎明關等地出發,荔波曾有五條途經廣西環江、終達廣西懷遠的“鹽馬古道”,演繹着這裡曾經的繁華。

古老傳說

小七孔,也是當地傳說中的“忠貞之橋”:曾有一對情侶相戀於此,但迫於外界的壓力,不能朝夕相依、執手偕老,最終他們決定逃離這裡,攜手天涯。可當逃到七孔橋,洶湧的大河阻斷了他們的去路。當他們準備跳河殉情時,被他們真愛所感動的七名仙女幻化出了七孔橋幫助他們,但同時,仙女告訴他們,這座橋凝聚着時間和命運的力量,他們每走一步,便會衰老一分,代表着他們走過一年。當走過七孔,他們蒼顏老矣,但也代表着他們共度了一生。

園區布局

小七孔景區位於荔波縣西南部,距縣城約28公里,距麻尾火車站約36公里。小七孔景區面積達46.4平方公里,在寬僅1.5公里,長19公里的峽長幽谷里。小七孔橋位於景區之首,過小七孔橋,曲行百米許,即見拉雅瀑布。

主要景觀

小七孔橋

位於景區之首,景區之名由橋而得。這座七孔古石橋,橋長25米,橋面寬1.8米,拱高4米,建於清朝晚期,橋身由麻石條砌成,上邊爬滿藤募和蕨類。

拉雅瀑布

“拉雅”是布依族語,其意思是美麗的姑娘。拉雅瀑布寬10 米、落差30多米。噴濺的水霧飄飄洒洒,紛紛揚揚,撲面而來的絲絲涼爽讓遊客流連忘返。

六十八級瀑布

在高程為380米至500米,落差120 米,在長1.6公里的響水河河谷中,有跌水式瀑布68級,故名為68級跌水瀑布。68 級跌水瀑布不是剛好68級,其寓意在於:一方面表示很多,另一方面表示人們的一種美好的願望。因為數字6和8在本地布依族人心裡象徵吉祥。據專家們考證,如此眾多而密集的瀑布、跌水,實屬全國罕見。

斷橋飛瀑

山泉水順着山坡流到公路上,為了方便遊人,當地人便借用樹洞給流水搭了一座“斷橋”,讓其流入響水河中。這裡水量大時,似珍珠飛濺;水量小時,如白練凌空。這裡是遊客拍照的打卡點。

銅鼓橋

橋長126米,跨度60米,寬2.4米,高25米,橋身兩端採用瑤山瑤族銅鼓造型,瑤族將銅鼓視為神賜之物,鎮寨之寶,是權力的象徵。橋頭設立的圖騰柱代表着瑤族的尊嚴和崇拜,柱身上的浮雕圖案展示了瑤族傳統、獨特而古老的民族文化,具有濃郁的地方民族特色。

水上森林

這裡的千百株樹木,全部植根於水中頑石,又通過頑石深深紮根於河床中。奔騰而來的水具有排山倒海的力量,但無法動搖這裡的每一棵樹。人在水中站立不穩,樹在水中紋絲不動。

翠谷瀑布

翠谷瀑布群峰蒼翠,以植被鬱鬱蔥蔥而得名,瀑布高60多米,落下時水花飛濺形成一道道珠簾,很有特色。

上己定湖

這是一個由湖泊、濕地、瀑布所組成的自然風光帶,雲破日出時,朝霞環抱,粼粼波光將整個湖泊呈現出溫暖的金色,遊客乘舟行至其中,可以感到勃勃生機。

天鍾洞

洞長二千公尺,洞廳高大,廓道迂迴。鈣化堆積物發育良好,形態生動,且洞內道路平坦,可觀性強。洞內鐘乳石多酷肖動物,有鱷魚廳,金雞廳、百獸廳和犀牛廳等。洞內還有許多惟妙惟肖的動物和它們動人的故事,供遊客欣賞。

鴛鴦湖

鴛鴦湖的狹窄處和寬闊處差異很大,清晨和傍晚時分,濃霧籠罩湖面,朦朦朧朧,遊客能感到無窮野趣。湖內常年生長着一片重陽木,被譽為“東方亞馬遜”。在這裡,遊客可以與大自然親密接觸,忘掉俗世喧囂。

卧龍潭

卧龍潭的兩岸是蔥茸秀麗的喀斯特原始植被,幽靜的河水中,常有魚兒躍起,遊人可以盡情遊覽山水。

夢塘

 從前,附近居民以捕魚為生,夢塘水清澈明凈,水質極好,魚群在此聚集。漁民們喜歡到這捕魚,而其家中的妻子、兒女盼望着丈夫、父親平安歸家,於是這裡便寄託着漁民的豐收夢、妻子對丈夫、子女對父親的平安夢,所以叫做夢塘,如今的夢塘仍是垂釣者的“理想之地”。

天生橋

這是一座喀斯特天然橋,橋高73米,厚15米,寬約22米。石橋雄奇偉壯,橋下湍急的河水跌落成一道2米高的瀑布,橋上鐘乳石斑斑點點,橋面樹木叢生,單孔石橋同兩岸山渾然一體,天衣無縫,被人稱為大自然神力塑造的“東方凱旋門”。

時令景觀

早春時節

早春二月的荔波小七孔景區,青山疊翠,碧水蜿蜒,遊客不僅能觀賞瀑布的壯美,還能感受地下溶洞喀斯特地貌的奇美。

夏季暢遊

進入夏季,遊客可以來荔波縣小七孔景區,暢遊青山綠水,感受世界自然遺產地之美,樂享夏日時光。

秋天金色

秋分晨光里的荔波縣小七孔景區,好像披上了一層金色的薄紗,撐一葉扁舟泛遊河面,猶如行在金色畫布上。

冬日奇景

冬天的卧龍潭,就像它的名字一樣,有着藏龍卧虎的神秘。冬天的潭水很靜,由於地質關係,呈現出迷人的藍色。冬天水裡的鈣鎂離子濃度比較高一些,所以水就比較藍一點。

其他景點

小七孔景區以“特異性”資源為核心,積極引進和提升以體驗式、沉浸式、互動式國際化旅遊新業態,開發一批親水、戲水及“水上飛人”“水上摩托艇”等旅遊項目,開展劇本游、非遺文化進景區活動,打造常態化“漢服+山水”“民族服飾+山水”創意展演,提質升級翠谷瀑布、卧龍潭、水上森林等精品景點,滿足不同層次遊客的旅遊需求,增加景區的文化內涵和遊玩樂趣,擴大小七孔景區旅遊IP影響力。已在小七孔景區內推出《尋夢綠寶石》劇本游、“踏瀑戲水”等10餘個新業態項目。

開發規劃

早期開發

政府推動

20世紀80年代的艾福田,是小七孔風景旅遊名勝區的開創者。1984年,他回四川老家探親,自費考察了四川九寨溝景區,受到啟發后,決心開發小七孔風景旅遊區。1987年,荔波縣成立旅遊開發領導小組,聘請旅遊業專家親臨風景區調查、選景、規劃。1988年貴州省建設廳規劃設計院為荔波樟江風景名勝區作出了總體規劃。

在荔波縣委、荔波縣人民政府等有關部門支持下,景區內旅遊設施從無到有,服務、管理人員逐步增加,並投資10萬元新建天鍾洞——蝙蝠洞——鴛鴦湖的旅遊專線887米,新建龜背山、水上森林遊覽步道1250米,加固加寬公路6.4公里,進行水改等工程。並且,鴛鴦湖景點還建立了簡易碼頭,購置遊覽小船,新建簡易停車場。與此同時,景區投資30萬元,完成了1699平方米風景區房屋建築,並設立旅館、餐廳、會議廳,購置放像機、音響設備、閉路電視等文化娛樂設施。

1989年,荔波縣委、縣政府成立旅遊開發辦公室,由艾福田負責,全力開展景區基礎設施建設和省級風景名勝區申報工作。

上級重視

1989年1月6日至8日,黔南州委、州政府在荔波小七孔風景區召開樟江水系旅遊資源開發工作會議。時任州委書記的邱耀國親自主持會議,會上共報了40多萬元,解決旅遊區的基建和設施項目、文本修改等。此外,1988—1989年兩年間,新華社、中央電視台、貴州電視台、光明日報、貴州日報、貴州經濟報、黔南報等宣傳單位也相繼播放、登載了小七孔景區新聞報道。

1990年8月,貴州省人民政府以黔府(1990年)58號文件批准荔波喀斯特風景名勝區為省級風景名勝區。1991年黔南州編製委員會辦公室以黔南編辦(1991)03號文件,批准同意建立“荔波喀斯特森林風景名勝區管理處”,為副縣級機構。1994年1月,國務院正式批准該景區晉陞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定名為“中國荔波樟江風景名勝區”。而荔波樟江風景名勝區正是大、小七孔景區、水春河景區和樟江風光帶組成。

旅遊局和旅遊公司

1989年3月6日,荔波縣人民政府以荔政通(1989)4號文件《關於要求成立荔波縣旅遊局的報告》向州人民政府報告,要求設立荔波縣旅遊局。不久獲得批准,荔波縣旅遊局正式掛牌成立,這是黔南州第一家縣級旅遊局。

1991年,在艾福田的倡導下,荔波第一家旅遊公司成立。旅遊公司法定名稱:“荔波縣喀斯特風景名勝區旅遊公司”,法人代表彭新黔,經濟性質為集體、國營。註冊資金30萬元(其中固定資產26萬,流動資金4萬)。公司辦公和經營地點均在小七孔景區內。

1992年6月20日,荔波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同意建立荔波縣風景旅遊資源開發公司的批複》(荔府辦復字[1992]18號)批准了荔波縣喀斯特風景名勝區管理處《關於建立荔波縣風景旅遊開發公司的報告》。同年12月荔波縣風景旅遊公司正式掛牌成立,它是荔波縣第二家旅遊公司。荔波縣喀斯特森林風景名勝區管理處及其荔波縣風景旅遊公司的建立,使荔波旅遊開始步入正規化管理軌道。

完善發展

2009年8月,總投資200多萬元的小七孔景區濕地工程,已經竣工並對外開放。荔波小七孔景區濕地工程是一個具備了“人文、山、水”的高檔次濕地公園。地面建設分為休閑、水車、密林、木棧道、綠丘、健身步道等設施。

2013年9月,荔波樟江旅遊景區在小七孔打造了一片濕地,種植了薰衣草。

2015年3月,荔波率先在全國提出全域旅遊發展模式。2016年,荔波被評為全國全域旅遊示範區、全省全域旅遊示範縣。荔波還規劃建設包括大、小七孔遊客集散中心。

2017年1月,“2017中國全域旅遊發展(荔波)高峰論壇”在貴州省荔波縣舉行。此次活動由荔波縣和盈科旅遊集團聯合主辦。盈科旅遊100多家分公司的管理合伙人以及20多家媒體出席了今天的論壇。

2023年8月,荔波小七孔景區正加緊完成“踏瀑戲水”項目收尾工程,該項目正式運營后,將串聯景區內多個景點,可為遊客增加2.5小時的深度體驗時光。

2023年8月28日,第五屆“農行杯”貴州省鄉村旅遊創客大賽在貴陽啟動,大賽針對荔波縣旅遊資源富集的瑤山瑤族鄉和小七孔鎮進行項目設計,助力荔波旅遊資源優勢轉化,以點帶面,示範帶動全省鄉村旅遊高質量發展。

獲得榮譽

相關文化

2014年11月16日,電影《走進喀斯特》在荔波開機,該影片講述女主人翁小彤來到愛人古帥的家鄉荔波,完成兩人曾經一起回荔波的承諾,小彤在荔波最終得知古帥因白血病去世而失蹤的真相。該片將依託荔波古鎮、小七孔、茂蘭、瑤山等景點,在表現男女主人翁凄美愛情故事的同時,也將荔波自然秀美的山水風光、古樸神秘的民族風情、底蘊深厚的人文氣息展現給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