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姓氏(蒙古族的漢姓)

蒙古族姓氏,20世紀以來中國蒙古族逐漸取漢譯姓氏,蒙古國則於1997年制定了「取姓法」,規定蒙古國民要選取歷史人物或祖先的名號作為姓氏。

蒙古族的漢姓來源主要有四種:1、以部落名稱為姓。2、以氏族名稱為姓。3、以祖先名字為姓。4、直接取漢譯姓氏為姓。

漢譯姓

一、以部落名稱為姓。例如《元史》漢譯時錯誤地將奇源部誤譯為奇渥溫氏!誤將成吉思汗的姓氏記為:「鐵木真,姓奇渥溫氏。」「奇渥溫」應作奇源,明朝人舊譯侮辱貶稱為「乞顏」,其實是成吉思汗所屬部落的名稱。鄂爾多斯蒙古族的奇姓均取自於此瓦剌、韃靼、厄魯特、準噶爾、和碩特、布里亞特、卡爾梅克等歷史上曾經用名和非內外蒙地區蒙古族群使用名。成吉思汗之前的游牧部落名太多,尤其是匈奴、突厥、回鶻、柔然

科爾沁

既豁爾赤,哈薩爾屬民四千戶,以善制弓箭著稱,十五世紀二十年代由奎蒙克塔斯哈喇率領南下拱衛博迪汗者為嫩江科爾沁,留在呼倫貝爾原地者為阿魯科爾沁。「科爾沁」由軍事機構的名稱逐漸演變成合撒兒後裔所屬各部的泛稱,形成了著名的科爾沁部。

喀喇沁

喀喇沁是個古老部落,元代生息於稱海(今蒙古國科布多)。北元時屬永謝布萬戶,由達延汗孫巴雅斯哈勒領有,南移獨石口邊外。喀喇沁在蒙古語里指制黑馬奶的牧人。

土爾扈特

也稱陶日古特,原為林木中百姓,十三世紀六十年代隨阿里不哥起兵反對忽必烈稱帝,失敗后越過阿爾泰山到額爾齊斯河和準噶爾盆地北緣游牧。土爾扈特是今卡爾梅克人的主體。土爾扈特人在歷史上最著名的事件非18世紀中後期的渥巴錫領導的東征運動(東歸僅僅是政治宣傳)和二戰後期留在伏爾加河下游的土爾扈特後裔遭斯大林政府流放兩大歷史事件莫屬。

巴林

也稱白仁,元代大將伯顏出自巴林,曾領兵伐宋。巴林部為蒙古古老部落之一,其名稱最早見於13世紀蒙古文名著《蒙古秘史》,到明初,明人用漢字音寫的《秘史》譯作巴阿鄰。用波斯文撰寫的14世紀名著《史集》通作Barin,漢譯作八鄰。

巴魯喇斯

十三世紀初,巴魯喇斯大部隨察和台西遷,成為察哈台汗國屬民。十四世紀帖木爾建立了帖木爾帝國,成為成吉思汗后又一遼闊帝國。巴魯剌思是蒙古族姓氏之一,來自巴魯剌思氏部。巴魯剌思氏是蒙古部落,源出尼倫蒙古,祖先可追溯至哈剌察兒,與成吉思汗同宗(大家也是起源於勃端察兒),這部落在草原時代著名人物是忽必來。

孛爾只斤

自帖木真稱蒙古汗國大汗到額哲孔果爾降后金,蒙古大汗39人,其中也先出自綽羅斯氏,其餘均出自孛爾之斤。薩囊撤臣創作│《蒙古源流》。還有尹湛納希、僧格林沁、賀興格、哈諾墨拉、咱雅班智達、裕謙。還有反清英雄陶格陶乎,獨貴龍領袖旺丹尼瑪。

泰亦赤兀惕

意即「善戰」。

兀良哈(烏梁海)

最早分佈於肯特山、鄂嫩河一帶。兀良哈亦作烏梁海,和達延汗分封的兀良哈萬戶是同名的不同部落。烏梁海部落包括唐努烏梁海,阿爾泰烏梁海,庫古蘇爾烏梁海,烏梁海部落絕大部分屬於蒙古化的突厥人,除了庫古蘇爾烏梁海屬於蒙古語族以外,唐努烏梁海和阿爾泰烏梁海均屬於突厥語系蒙古部落,唐努烏梁海演化為今天的圖瓦人,既今天俄羅斯聯邦圖瓦共和國的主體民族,而阿爾泰烏梁海演化為今天俄羅斯聯邦阿爾泰共和國的主要民族阿爾泰人——阿爾泰人僅占阿爾泰共和國人口的五分之一不到。庫古蘇爾烏梁海主要分佈在蒙古國北部庫古蘇爾湖一帶,被稱為水烏梁海,屬於衛拉特人的一部分。

弘吉喇

著名人士有步魯合答,雲南萬戶府達魯花赤。按陳,被封河西王。

亦乞烈

著名人士孛徒受封千戶長。

蔑爾乞惕

為漠北強部。著名人士脫脫,曾任右丞相,修遼、金、宋史。

蒙郭勒津

最早在鄂爾渾河、色楞格河一帶。蒙古汗國時期生息與阿爾泰山以北地區,后后南遷新疆博爾塔拉,又東遷河套。北元時其首領火篩娶滿都海哈屯生女為妻,獲塔布囊稱號。明末蒙郭勒津在山西大同以北,后成為土默特組成部分。

巴雅兀惕

也稱伯岳吾、巴雅特、巴尤兀德。土默特萬戶、喀爾喀萬戶均有巴雅兀惕鄂托克。

阿速特

最早游牧於裏海以北,元武宗時成為侍衛親軍。北元時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曾被衛拉特亦不拉統率,達延汗驅逐亦不喇后,該部活動區域在張家口以北,隸屬永謝布。另一部游牧於克魯倫河、呼倫湖一帶,與科爾沁關係密切。十五世紀20年代,該部隨奎蒙克塔斯哈喇入居嫩江。阿速特著名人士有阿魯台。

許兀慎

著名人士有博爾忽。

斡亦喇惕

即林木中百姓。1260年忽必烈稱帝,其弟阿里不哥起兵反對,主要軍事力量來自斡亦喇惕。失敗后離開八河流域,逐步遷移到杭愛山以西、唐努嶺之南的烏布蘇諾爾、扎布乾和空奎河一帶。以後又逐步進入天山以南。

翁牛特

合赤溫後裔的屬民、別勒古台後裔的屬民、斡赤斤後裔的屬民,在搠河一帶游牧,由於這三部分經常在一起活動,被外界視為一體。

兀濟葉特

原為肯特山一帶的游牧部眾。元代有一部分兀濟葉特人隨斡赤斤到達嫩江一帶生息。留在肯特山的兀濟葉特人,北元時期屬於哈拉哈萬戶。打來孫庫登汗東遷時,兀濟葉特隨往。林丹汗時期,兩萬兀濟葉特騎兵是林丹汗抵抗后金的中流砥柱。清朝立國后,兀濟葉特的部號消失,成為散居各地的兀濟葉特氏。

明安

衛拉特蒙古有一個明安部落,從那裡分出許多支系。北元時期,哈薩爾一個後裔車根率一部分人到陰山一帶,因其部明安姓氏較多,因而稱茂明安。茂名安的一支隨喀喇沁部東遷,成為喀喇沁各旗居民。

永謝布

達延汗擊敗衛拉特后,把永謝布、阿速特、喀喇沁編為一部,稱永謝布萬戶。后永謝布、阿速特二部被巴爾斯博羅特之子吞併,被吞併的永謝布分兩部分,一部入青海,被衛拉特攻滅,另一部融入土默特之中。

綽羅斯

原居葉尼塞河上游,為林木中百姓。

杜爾伯特

也作朵爾邊,即四。成吉思汗十一世祖都窪鎖豁爾的四個兒子共同建立的氏族,稱朵爾邊。原在哈拉哈河下游一帶,后東越大興安嶺移牧嫩江中游。哈薩爾後裔愛納嘎率部來到嫩江中游與朵爾邊同牧一地,清廷統轄該地后將二部合一。另外斡赤斤後裔諾顏台明末率部移牧陰山北,他的四個兒子共同建立的部落也叫杜爾伯特(四子)。元臣孛罕後裔博羅納哈勒,率一部分衛拉特人移牧西北,成為四衛拉特之一,也稱杜爾伯特。

磨里克

原居吐魯番。十五世紀移哈密外巴里坤。明成化年間入河套,癿加斯蘭成為永謝布領主,用立滿都古勒,自為太師。後來磨克里內訌,癿加斯蘭被部下殺害,同部人亦布喇率少數乜里克人入居青海,留於河套的永謝布成為達延汗右翼三萬戶。

察哈爾

突厥語親軍的意思。主要是元順帝退出大都后,跟隨出關的宮廷近衛軍和眷屬。達延汗把強盛的察哈爾作為六個萬戶之一,並以察哈爾為統治中心。清廷征服察哈爾後,為了徹底改變林丹汗親軍的面貌,從各地徵集兵丁到察哈爾駐防,從而出現了反映異地名、異族名的新姓氏。

布兀日其

也作包日出德。布爾尼反清被打敗后,組織和領導這一事件的首領除了砍頭外,將一部分孛爾只斤貴族削去爵號,分發各旗為奴或屬民。布兀日其意為「削爵」。

敖漢

拖雷長子蒙哥,人稱「兀干王」,他的一支親軍很有名,稱兀干王親軍。這支親軍的番號逐漸成為這部分人的名號。十六世紀隸屬察哈爾,先在義州西大康堡,后移老哈河。

亦魯特

成吉思汗時所轄百姓按十進位編伍,編排過程中剩下的幾戶百姓,不足十戶,就把他們暫放一邊待編。亦魯特意為「多餘」。

莫勒圖特

是經常與科爾沁在一起活動的群體。

烏審

北元時期,烏審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為達延汗曾孫諾木塔尼的侍從,後來成為伊盟烏審旗,一部分成為土默特萬戶的組成部分。

達拉特

也做打郎。北元時為鄂爾多斯一萬戶。達延汗初年由太師亦布喇親領,達延汗驅逐亦布喇后,由巴爾斯博羅特之子袞必里克承領。

杭錦

源自康里。北元時為鄂爾多斯諸部之一。

扎魯特

也做朱日兀德。

鄂爾多斯

「鄂爾多」即宮殿,「鄂爾多斯楚德」既護為宮殿的人。達延汗時被編為鄂爾多斯萬戶。

克什克騰

克什克也做卻薛,意既「值班」,克什克騰意既「值班人」。蒙古汗國時,克什克騰是護衛值勤部隊,分班輪流值勤。護衛軍成員來自萬戶長、千戶長的子弟,任務繁重,待遇很高。這一制度一直延續到北元末。達延汗時,克什克騰隸屬察哈爾萬戶,是親軍中的護衛軍。克什克騰對北元汗忠貞不二,1634年額哲孔果爾降清后,才由成吉思汗後裔沙拉勒答率領降清,成為漠南最後一個降清的部落。

烏珠穆沁

先祖為衛拉特,即林木中百姓。在元代,一支衛拉特人南遷到今新疆北部的一座山立足,這座山生產野葡萄,當地把這座山叫烏珠穆山(烏珠穆即葡萄),這個部落的人被稱為烏珠穆沁。北元時,成吉思汗後裔翁袞都拉爾承領這個部落的人。達延汗時,烏珠穆沁東移,初屬察哈爾,后移哈拉哈萬戶境內。

哈拉哈(喀爾喀)

北元時期把哈拉哈河兩岸的眾多游牧民劃為一萬戶,轄十二鄂托克。西岸七個鄂托克歸格壘森扎領有,東岸五個鄂托克歸阿勒楚博羅特領有。十六世紀中葉,打來孫庫登汗從今錫林郭勒東遷遼邊外,東岸五鄂托克隨行,成為後來的哈拉哈五部。今天蒙古國主體部落,也是世界1000萬蒙古人當中最大部族(人口200萬以上)

巴爾虎(布里亞特)

是林木中百姓的一支,原居貝加爾湖東面。著名人士俺木海,初事成吉思汗為炮手,成吉思汗九年歲木華梨出征,隨任炮手達魯花赤。蒙哥汗二年升都元帥,次年隨旭烈兀西征。

速勒都思

原是泰亦赤兀的奴隸,后歸附帖木真,以驍勇善戰出名。著名人士有赤老溫。

二、孛兒只斤是明朝人舊譯的侮辱性稱謂,正確譯法應為「包爾熾君或包爾之金」,又譯「孛兒吉德」、「孛兒吉根」,「博兒濟吉特」、「孛兒吉濟錦」、「包羅特」、「包羅歹」、「博羅特」、「布兒赤金」、「孛爾吉」、「台吉」「寶兒赤斤」「博爾赤金」等,成吉思汗家族包羅特姓蒙古語意為包家鐵血家族,漢譯簡稱包姓,包爾熾君氏蒙古語意為庖犧守灶者氏族即包羲氏後裔,漢譯簡稱包氏是伲魯溫諸部之一。

孛兒只斤氏的遠流為乞顏部,《繹史》、新舊《唐書》《帝系譜》記載:三皇五帝之首包羲後裔包豕韋【又譯為缽室韋】建立的蒙國豕韋。《東北民族史略》載后遷東北與北狄融合為蒙兀室韋。自包端察爾蒙合汗(成吉思汗十世祖)單建氏族后,《金冊》載:使孛兒只斤氏傳承了,這個姓氏是由「包端察爾又譯孛端察兒」這個尊號演化而來,《蒙古秘史》有段記載,即:孛端察兒為孛兒只斤氏矣。合布勒(成吉思汗四世祖)汗時期,「乞顏」又放在「孛兒只斤」之前,表述為「乞顏·孛兒只斤」。成吉思汗後代,單用孛兒只斤為氏,清朝時大部分漢譯為包姓,現在蒙古族包姓約380萬人,為蒙古族第一大姓。孛爾只斤漢譯為 ——-包、鮑、寶、博、劉,雲,波等姓氏。

三、取祖先名字為姓。例如嘎達梅林取其先祖莫勒特圖的「莫」字漢譯音「孟」為姓,其漢名叫作孟青山;郭爾羅斯前旗王爺駐京代辦富格日特的後裔取首字「富」為姓;父名為布仁,則取「布仁」首字「布」為姓;父名為「呼德」,則取「呼德」首字的諧音「胡」為姓。

四、直接取漢族姓氏為姓。例如直接使用王、李、劉,張等漢姓。

蒙名

蒙古人的名字反映了蒙古民族文化、歷史傳統以及生活習俗、宗教等方面的特點。

一、喜以動物名稱命名。如阿獅蘭(獅)、巴爾思(虎)、那海(狗)、阿爾布古(有花紋的鹿)、脫里(鷹)、瑪喇勒(牝鹿)等。男性的蒙古人以勇猛為榮,所以用兇猛的動物來命名,並且以虎為名者較多,在虎前加形容詞,如哈喇巴兒思(黑虎)、普剌巴爾思(黃虎)、烏蘭巴爾思(紅虎)、額白巴爾思(雄虎)、茂巴思(惡虎)等。牛在畜牧中佔有重要的地位,牛力氣大,身強,無所畏懼,所以很多人用它來命名的,如起名叫「不花」(牛),為著區別,在「不花」之前加形容詞,如鐵鉬爾不花(鐵犍牛)、按男不花(金犍牛)、察罕不花(白色的犍牛)等。這反映了蒙古族狩獵和畜牧為主的經濟文化心理。

二、喜歡用「巴圖」意為「結實」來命名。漢譯不同的字有拔都、八都、伯禿、伯都。在巴圖之後加附加詞,如巴圖噶爾(結實的手)、巴圖和坦(結實的城)、巴圖布琳(全結實)等。為賦「結實」之意還有以金屬命名的,如阿勒坦(金)、鐵鉬爾(鐵)、西日莫(生鐵)、寶力道(鋼)、圖卡鐵鉬爾(真正的鐵)等。元文宗名,圖帖睦爾。元泰定帝名為也孫鐵木兒。

三、以祝福、吉祥、幸福的詞來命名。如那蘇圖(長壽)、寶音或伯顏圖(福)、好必圖(有福)、烏力吉巴雅爾(「烏力吉」為吉「巴爾」為喜)、吉日嘎朗(幸福)、賀喜格(恩惠)、白倉(富倉)、都冷倉(滿倉)、巴達榮貴或滿達爾夫(興旺)等。有以吉祥之意的數字命名的如伊蘇岱(幾),象徵豐盛,是無盡數,也帶該(九)。有以祖父、父親、外祖父等人歲數命名的,希望能長壽,如吉林台(六十)、達蘭台(七十)、乃顏(八十)等。

四、喜歡以星辰、花草樹木、珠寶等為女性命名。如娜熱(太陽)、薩仁(月亮)、敖登(星星)等;又如其其格(花兒)、其木格(花蕊)、牡丹、海棠、梅花等;再如塔娜(珍珠)、哈森(玉石)、水靈(翡翠)、烏瑩(藍色寶石)等;也有象徵著女人命運的名字,如呼吉雅(兒子的命運)、杜達古拉(帶弟)等。女子按出生月份命名的也頗多,如正月、三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