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勝各族自治縣(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轄縣)

龍勝各族自治縣,是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轄縣,位於自治區東北部,桂林市西北部,地處越城嶺山脈西南麓的湘桂邊陲,界於東經109°43′28″~110°21′14″,北緯25°29′~26°12′之間,地處湖南、廣西兩省(自治區)交界處。截至2024年1月,龍勝各族自治縣總面積2538平方千米,轄6鎮4鄉。縣人民政府駐龍勝鎮城北社區古龍街3號。全縣戶籍人口17.1773萬人。

早在南北朝時期,龍勝境內就有先民棲息。秦始皇統一嶺南后,屬桂林郡轄地。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屬武陵郡始安縣地。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置靈川縣,屬靈川縣地。五代十國,令龍勝先屬楚,后屬南漢。後晉天福八年(公元943年)置義寧縣,屬義寧縣地,延至明代。清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設“龍勝理苗分府”(亦稱龍勝廳),直屬桂林府,“龍勝”之名始載入冊。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龍勝廳”改為“龍勝縣”。1949年11月仍稱龍勝縣,屬桂林地區專員公署。1951年8月19日,實行區域自治,改為龍勝各族聯合自治區(縣級)。1955年9月改為“龍勝各族聯合自治縣”。1956年12月改稱龍勝各族自治縣,這是中南地區第一個成立的民族自治縣。

龍勝各族自治縣全境為山地,平均海拔700米~800米,最高點福平包為海拔1916米,是廣西第二高峰,地勢東南北三面高而西部低。2023年,前三季度龍勝各族自治縣GDP為44.92億元,同比增長1.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41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11.62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27.90億元。

龍勝各族自治縣旅遊資源豐富,有龍勝溫泉、龍脊梯田兩處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有花坪自然保護區、西江坪原始森林、彭祖原始森林等自然景區;侗族鼓樓群、風雨橋、紅軍岩、黃洛瑤族長發村等觀光景點和名勝古迹,以及各民族風情休閑旅遊等。

歷史沿革

龍勝古稱桑江,秦始皇嬴政三十三年為桂林郡轄地。

龍勝各族自治縣境地,在兩漢、三國時期屬荊州武陵郡郡鐔成縣地;

晉至隋,屬始安郡地(郡治桂林);

唐龍朔二年(662年)置靈川縣,龍勝屬靈川縣地;五代后,晉天福八年(943年)置義寧縣,龍勝屬義寧縣地;宋、元、明三代,龍勝仍屬義寧縣地。明代於義寧縣城西北30里司坪置巡檢司(桑江口),治理義寧縣西北(今龍勝境)庶政,明末,桑江口巡檢“裁汰”。

清順治末年(1657~1661年)復置桑江司,仍屬義寧縣管轄。乾隆六年(1741年)將桑江司管轄的義寧縣西北部置“龍勝理苗分府”(亦稱龍勝廳),直屬桂林府,設“理苗通判(知縣職)統理全府庶政。府治在“桑江適中龍勝之地”(引自《龍勝廳志》)。並將。桑江司”移駐龍勝,改稱“龍勝司”,派理苗通判、義寧協副釋、左營都司,以及龍勝司巡檢等進駐龍勝。另增置“廣南司”,派右營守備進駐廣南(今平等鄉廣南城),廣南司巡檢則駐瓢里(今瓢里鄉之瓢里街),“龍勝”之名始載入史冊。民國元年(1912年),“龍勝廳”改為“龍勝縣”,屬桂林府。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仍稱“龍勝縣”,屬桂林專區。1951年8月19日,龍勝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改稱“龍勝各族聯合自治區(縣級)”,1955年9月改稱“龍勝各族聯合自治縣”,1956年12月改稱“龍勝各族自治縣”,是中南地區第一個成立的民族自治縣。

1996年,龍勝各族自治縣面積2538平方千米,人口約16.6萬人。轄3個鎮、7個鄉:龍勝鎮、瓢里鎮、三門鎮、平等鄉、馬堤鄉、偉江鄉、泗水鄉、樂江鄉、和平鄉、江底鄉。縣政府駐龍勝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龍勝各族自治縣總人口160796人。其中:龍勝鎮32598人,瓢里鎮14559人,三門鎮15531人,和平鄉15244人,泗水鄉12583人,江底鄉8597人,馬堤鄉10686人,偉江鄉8852人,平等鄉24970人,樂江鄉17176人。

2003年龍勝各族自治縣行政區劃(根據當年廣西行政區劃代碼整理)

  100 龍勝鎮 轄城南街、城北街、桂龍街、城西街4個居委會;城關、雙河、勒黃、都坪、平野、崇樓、嶺田、上孟、金車、拐江、雙洞、日新、山東、南門14個村委會。

  101 瓢里鎮 轄瓢里街社區居委會;大雲、上塘、瓢里、交洲、六漫、界泉、思隴、梅洞、坪嶺、孟化10個村委會。

  102 三門鎮 轄三門街社區居委會;交其、大灘、洪寨、安康、雙朗、雙江、雞爪、古坪、同列、灘底、花橋、大地、花坪13個村委會。

  200 和平鄉 轄和平、大柳、白水、岳武、擺嶺、白石、金江、龍脊、平安、黃江、馬海、中祿、大寨、小寨、江柳15個村委會。

  201 泗水鄉 轄周家、細門、三舍、八灘、泗水、潘內、馬駱、里茶、里才9個村委會。

  202 江底鄉 轄江底、泥塘、建新、李江、城嶺、龍塘、地林、圍子8個村委會。

  203 馬堤鄉 轄馬堤、牛頭、百灣、張家、龍家、芙蓉、里市、東升8個村委會。

  204 偉江鄉 轄甘甲、洋灣、布弄、中洞、里木、新寨、大灣、崇林8個村委會。

  205 平等鄉 轄庖田、廣南、平等、龍坪、半河、新元、固洞、蒙洞、寨枕、平定、硬州、羅漢、小江、城田、太平、平熬、甲河、琉璃、東社、昌背、隆江21個村委會。

  206 樂江鄉 轄金坪、樂江、江口、涼坪、石京、石甲、光明、獨境、地靈、大雄、寶贈、同樂、西腰13個村委會。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龍勝各族自治縣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桂林市西北部,地處越城嶺山脈西南麓的湘桂邊陲。界於東經109°43′28″-110°21′14″,北緯25°29′–26°12′之間,東臨興安、資源縣,南接靈川、臨桂區,西南與融安、三江縣為鄰,北毗湖南省城步,西北與湖南通道縣接壤。縣境南北最大縱距78千米,東西最大橫距60千米,全縣總面積2538平方公里。

地貌

龍勝“萬山環峙,五水分流”,東、南、北三面高而西部低。越城嶺自東北迤邐而來,向西南延綿而去,崇山萬疊,峭壁千尋,河谷幽深,水流湍急,氣勢磅礴,地貌萬千。全縣海拔1500米以上的高峰有21座,平均海拔為700~800米以上的山地佔全縣土地面積的47.26%。全縣最高點為海拔1940米的大南山,最低點為海拔163米的桑江出縣處石門塘,從最低海拔至最高海拔垂直高差1777米,16度至46度以上的陡坡佔全縣土地總面積的87.2%,15度以下的緩坡僅佔12.8%,山峰與山坡常呈階梯狀傾斜,部分地方形成懸崖峭壁。山地植被發育,森林覆蓋面廣,如今尚存的原始森林有花坪和西江坪兩處。

龍勝全縣平均海拔700米,最高峰福平包海拔1916米。最低處石門塘,海拔163米。全縣為高山區,高差極大,山峰連綿,河谷幽深。海拔1500米以上的高峰有21座。

水文

縣境水系發達,溪河遍布,大小溪流達480餘條,總長1535公里,年徑流量262.61億立方米,集雨面積3867.65平方公里。幹流桑江自東向西,其本流分南流水系和北流水系,呈樹枝狀分佈。河流灘多,落差大,水力理論蘊藏量為48.83萬千瓦,可以開發21.02萬千瓦,已開發7837千瓦,1987年發電量1622萬度。

氣候

龍勝地處亞熱帶,屬季風性氣候,雨量充沛,氣候宜人,年平均氣溫18.1℃,平均無霜期314天,年降雨量1500-2400毫米。

縣境氣候溫和,縣城年平均氣溫18℃,最高年(1979年)年均氣溫18.7℃,最低年1984年年均氣溫17.3℃。極端最高氣溫39.5℃(1962年7月30日),極端最低氣溫一4.8℃(1977年1月30日)。每年12月至次年2月,為全年氣溫最低時期。3月份氣溫逐漸上升,但3、4月仍出現<12℃連續3~7天的“倒春寒”。7、8月份為年氣溫高月份,月平均氣溫在26℃以上。氣溫呈水平分佈和垂直變化狀。境內氣溫水平分佈,大致自北向南逐步遞增,但平等鄉由於受北面大南山屏障作用。

行政區劃

1953年12月26日起,“官衙”更名為“和平”、“正威”更名為“瓢里”。

1959年6月7日起,興安縣的中祿、大新、小寨、燕滿田、江柳五個大隊劃歸龍勝縣。

1959年6月20日起,興安縣兩金公社的矮嶺大隊劃歸龍勝縣。

1961年5月30日起,興安縣兩金公社的江口、銀礦、珠波、皮帽四個大隊劃歸龍勝縣。

1962年5月4日起,三門公社篦梳大隊劃歸三江縣。

1951年7月起,臨桂縣的廟坪鄉劃歸龍勝縣,1962年8月後,又將廟坪公社划回臨桂縣。

1987年9月15日,從馬堤鄉的16個村中,劃出甘甲、洋灣、布弄、中洞、新寨、里木、從林、大灣等8個村,成立偉江鄉。9月17日,從瓢里鄉的23個村中,劃出金坪、樂江、江口、石京、石甲、涼坪、光明、獨鏡、地靈、大雄、寶贈、同樂、西腰等13個村,成立樂江鄉。全縣共設10個鄉、1個鎮。

2014年1月,和平鄉更名為龍脊鎮,平等鄉改為平等鎮。

龍勝各族自治縣轄5個鎮、5個鄉:

縣人民政府駐龍勝鎮。

人口民族

僳僳族、拉祜族、佤族、納西族、瑤族、藏族、景頗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錫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諾族、德昂族、水族、滿族、獨龍族等民族分佈。

龍勝各族自治縣現居境內民族達10種之多,2001年全縣總人口16.71萬人,少數民族人口佔75%以上。其中苗族2.2萬人,瑤族2.7萬人,侗族4.5萬人,壯族3.3萬人,漢族4萬人。

2004年全縣總人口16.7萬人,其中少數民族12.88萬人,佔總人口的77.22%。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58‰,計劃生育率達99.18%。

2017年,全縣有常住人口16.11萬人,城鎮化率32.4%。根據公安部門戶籍登記年末總戶數47788戶,總人口172482人,其中男性87944人,女性84538人,男女性別比為104.03(女性=100)。計生部門統計的全年人口出生率為10.95‰,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00.3,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54‰。

2021年5月29日,桂林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布,龍勝各族自治縣常住人口139483人。

經濟

綜述

龍勝境內多山,重巒疊嶂,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稱。梯田層層,森林遼闊,宜農宜林。林田之間,牧草、經濟作物豐盛,可牧也可發展多種經營。但山區交通不便,工業和商業發展緩慢。

各個歷史時期,工農業生產總值各年代產值均以1980年不變價換算之比值增長情況是:

清代道光年間(1821年至1850年)年工農業總產值約800萬元。其中:農業760萬元,佔95%,工業40萬元,佔5%。

中華民國37年至38年(1948年至1949年)年工農業總產值1715.7萬元。其中:農業1611.8萬元,佔93.9%;工業103.9萬元,佔6.1%。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1957年工農業總產值3133.5萬元。其中:農業2734.7萬元,佔87.27%;工業398.8萬元,佔12.73%。

1980年工農業總產值3753萬元。其中:農業2930萬元,佔78%,工業823萬元,佔22%。

1987年工農業總產值6513.3萬元。其中:農業4362萬元,佔66.97%,工業2151.3萬元,佔33.03%。

1999年,全縣國內生產總值6.44億元,比上年增長6.6%,其中第一產業2.96億元,增長3.5%;第二產業1.6億元,增長9.1%;第三產業1.87億元,增長9.3%;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76億元,增長3.58%,本級財政收入4420萬元,有82%的行政村通車,實現了村村通廣播電視,數字程控電話覆蓋全縣。

2008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24.8612億元(現價,下同),增長16.8%;第一、二、三產業分別完成5.6350億元、13.1097億元、6.1165億元,分別增長12.7%、21.3%、12.6%;組織財政收入2.004億元,增長21.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入14.1168億元,增長34.4%。

2009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27.49億元,增長14.9%;第一、二、三產業分別完成5.82億元、14.68億元、6.99億元,分別增長3.9%、19.3%、16.4%;組織財政收入2.28億元,增長13.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入21.73億元。

2012年全縣生產總值完成40.6億元,同比增長1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7.79億元,增長44.9%;規模以上工業完成32.96億元,同比增長36.9%;財政收入完成4.13億元,同比增長25.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368元,同比增長13.73%;農民人均純收入完成4602元,同比增長17.6%;金融部門各項儲蓄存款、貸款餘額分別為36.03億元、21.57億元,分別增長20.63%、12.9%。

2017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66.63億元,同比增長6.43%;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6.39億元,同比增長15.42%;組織財政收入完成4.53億元;工業增加值完成29.06億元,同比增長5.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9.97億元,同比增長10.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31172元,同比增長9%;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0572元,同比增長10.4%;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39%以內。

全年全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GDP)666258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20859萬元,增長5.0%;第二產業增加值349289萬元,增長5.7%;第三產業增加值196111萬元,增長8.8%。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18.14%、52.42%、29.44%。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39912元。

全年財政收入完成45272萬元,比上年下降18.68%。其中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23620萬元,比上年下降21.96%。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完成197044萬元,比上年增長14.68%。

2021年全縣生產總值(GDP)661506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2%,兩年平均增長4.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56771萬元,增長8.8%;第二產業增加值144978萬元,增長0.5%;第三產業增加值359757萬元,增長7.5%。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佔全縣生產總值的23.7%、21.9%和54.4%,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32.1%、1.8%和66.1%。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47335元,比上年增長6.7%。

2022年,全年全縣生產總值(GDP)703841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2.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70926萬元,增長6.3%;第二產業增加值162958萬元,增長2.5%;第三產業增加值369957萬元,增長0.7%。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佔全縣生產總值的24.3%、23.1%和52.6%,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59.7%、24.5%和15.8%。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50364元,比上年增長2.4%。

第一產業

2017年,全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91063萬元,比上年增長4.94%。其中農業產值125547萬元,增長7.14%;林業產值24213萬元,增長0.44%;牧業產值33486萬元,增長1.55%;漁業產值889萬元,增長7.33%;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6928萬元,增長3.5%。

農作物總播種面積22613公頃,同比增長2.32%,其中:糧食播種面積10701公頃,同比增長0.96%;蔬菜播種面積7641公頃,同比增長2.28%。

主要農產品產量情況:全年糧食總產量63094噸,水果產量達9.6萬噸,蔬菜產量122815噸,同比增長2.46%;肉類產量11837噸,同比增長1.14%;水產品產量860噸,同比7.37%;家禽出欄188.18萬隻,同比增長2.53%。

繼續推進“兩茶一果+特色養殖”產業發展,完成新造林5370畝,種植羅漢果3.23萬畝,百香果1.5萬畝,獼猴桃1755畝、茶葉9030畝,出欄鳳雞187萬羽、翠鴨48萬羽。特色養殖場67個,龍脊辣椒、朝天椒、夏秋蘿蔔和越夏西紅柿等高山特色蔬菜實現規模化種植。

穩步推進農產品“三品一標”認證工作,繼有機雲耳、海松生態黃牛,揚之水有茶葉之後,鳳雞、地靈花豬,青錢柳,野竹筍獲得有機農產品認證,全縣有機農產品總數達到8個。

全社會木採伐量164605立方米,同比下降7.08%,竹採伐量360.94萬根,同比增長1.17%。森林覆蓋率79.12%,林業用地面積207390.55公頃。

2022年,全年糧食種植面積11833萬公頃,比上年增加70萬公頃。其中,稻穀種植面積2945萬公頃,減少47萬公頃;小麥種植面積2352萬公頃,減少5萬公頃;玉米種植面積4307萬公頃,減少25萬公頃;大豆種植面積1024萬公頃,增加183萬公頃。棉花種植面積300萬公頃,減少3萬公頃。油料種植面積1314萬公頃,增加4萬公頃。糖料種植面積147萬公頃,增加1萬公頃。

2022年,全年糧食產量68653萬噸,比上年增加368萬噸,增產0.5%。其中,稻穀產量20849萬噸,減產2.0%;小麥產量13772萬噸,增產0.6%;玉米產量27720萬噸,增產1.7%。大豆產量2028萬噸,增產23.7%。

2022年,全年棉花產量598萬噸,比上年增產4.3%。油料產量3653萬噸,增產1.1%。糖料產量11444萬噸,減產0.1%。茶葉產量335萬噸,增產5.7%。

2022年,全年豬牛羊禽肉產量9227萬噸,比上年增長3.8%。其中,豬肉產量5541萬噸,增長4.6%;牛肉產量718萬噸,增長3.0%;羊肉產量525萬噸,增長2.0%;禽肉產量2443萬噸,增長2.6%。禽蛋產量3456萬噸,增長1.4%。牛奶產量3932萬噸,增長6.8%。年末生豬存欄45256萬頭,比上年末增長0.7%;全年生豬出欄69995萬頭,比上年增長4.3%。

2022年,全年水產品產量6869萬噸,比上年增長2.7%。其中,養殖水產品產量5568萬噸,增長3.2%;捕撈水產品產量1301萬噸,增長0.4%。

2022年,全年木材產量10693萬立方米,比上年下降7.7%。

2022年,全年新增耕地灌溉面積78萬公頃,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161萬公頃。

第二產業

2017年,全年實現全部工業總產值660074萬元,同比增長9.2%;工業增加值290562萬元,增長5.5%。其中規模工業完成產值628149萬元、增加值278431萬元,分別增長9.4%和5.7%。

全社會用電量32637萬千瓦時,同比增長23.03%。其中,第一產業用電量61.64萬千瓦時,增長5.77%;第二產業用電量20133萬千瓦時,增長46.62%,其中工業用電量19972萬千瓦時,增長47.37%;第三產業用電量5275萬千瓦時,下降13.83%;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7168萬千瓦時,增長8.31%。

全年全社會建築業實現增加值58726萬元,比上年增長6.9%。

第三產業

2022年,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6055萬元,比上年增長0.5%。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89407萬元,下降2.1%;鄉村消費品零售額46647萬元,增長6.0%。按消費類型統計,餐飲收入額31214萬元,下降0.4%,商品零售額104841萬元,增長0.8%。

2022年,全縣接待遊客總人數704.68萬人次,比上年下降12.3%。其中國內遊客人數703.87萬人次,下降12.3%;入境遊客人數0.81萬人次,增長22.9%。實現旅遊總消費85.25億元,比上年下降16.8%。其中國內旅遊消費85.06億元,下降16.8%;國際外匯消費275.94萬美元,增長14.7%。

2022年,全縣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比上年增長2.4%。其中5000萬元以上項目完成投資增長19.4%,500-5000萬元項目完成投資下降19.6%,房地產開發下降27.6%。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下降9.4%;第二產業投資下降11.5%;第三產業投資增長6.6%。

全年商品房銷售面積42113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3.5%。其中住宅42006平方米,比上年下降5.6%。

2022年,全縣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849087萬元,比上年增長8.5%,其中住戶存款餘額675419萬元,增長9.8%。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餘額743107萬元,增長7.6%。

文化

民族風情

龍勝各族自治縣居住着苗、瑤、侗、壯等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人口佔全縣總人口的76%,“無山不瑤,無林不苗,無垌不侗,無水不壯”生動地概括了龍勝少數民族的基本分佈情況。

1.“紅衣節

“紅衣節”是龍勝紅瑤同胞最盛大、最隆重的節日,在這一天,龍勝紅瑤同胞與其它各民族人民歡聚一堂,進行文化和貿易交流。

“紅衣節”定於每年的農曆四月初八舉行,“紅衣節”的內容有女子搶花炮,瑤、苗、侗、壯等少數民族歌舞表演和瑤族婦女長發比賽等。其中,女子搶花炮是在原有的搶花炮活動中發展而來的,是該縣的首創活動。龍勝“紅衣節”已被自治區定為全區民族旅遊節慶活動之一。

2.白面瑤寨

白面瑤寨位於離龍勝溫泉六公里處的公路邊,35戶紅瑤村民居住在這裡。寨邊楓木參天,寨門有清代寨規石碑,寨前矗立的“紅瑤柱”是瑤民圖騰崇拜。村民人人皆會唱山歌,熱情好客。歌舞項目有:頂竹杠、背新娘、長鼓舞、長發梳妝等。

3.三門瑤寨

位於龍勝溫泉10公里處,村寨依山傍水,民風淳樸,這裡集瑤族自然生態、文化生態與經濟生態為一體,在這裡可以目睹和體驗種桑、養蠶、人工織布及瑤族刺繡。

4.細門瑤寨

細門瑤寨位於龍勝至溫泉的路上,距龍勝溫泉8公里,是一個古老的瑤族村寨,寨前梯田如盤龍纏繞。瑤族古老的民族歌舞和濃濃的珍珠油茶是款待賓客的佳品。歌舞節目有:彩群舞、打糍粑、長鼓舞、送新娘等。

5.黃洛瑤寨

黃洛瑤寨位於龍脊景區境內,是龍脊十三寨中唯一的瑤族村寨,居住着清一色的紅瑤族。自古紅瑤婦女有儲長發的傳統習慣,全村60戶人家中,頭髮長達一米以上的有60名,最長的達1.9米,獲得“吉尼斯群體長發之最”

歌舞節目有:長發表演、紅棍舞、傘舞等。

6.金竹壯寨

金竹壯寨位於龍勝縣和平鄉龍脊景區境內,距縣城約17公里,因金色的竹林而得名。金竹壯寨是典型的壯族村寨,1992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譽為壯寨的楷模。金竹壯寨為旅遊團隊接待定點村寨,歌舞項目有:竹邦舞、獅公舞、板鞋舞等。

名優特產

作為全國生態建設示範縣,龍勝植被完好,無污染,綠化率高達76.4%,全境像一個大的森林公園。龍勝的茶油、椪柑、南山梨、茶葉、獼猴桃、香菇、木耳、羅漢果、辣椒、苡米等土特產久負盛名,均系無公害天然綠色產品。

1.龍勝椪柑龍勝椪柑是柑桔中的上乘品種,多次獲廣西優質果品獎,並獲中國農業產品博覽會銀質獎,以外觀美、保鮮期長等優點而著稱,年產量2萬噸以上,鮮果收穫期為11月份,保鮮供貨期12月至次年3月份。

2.南山蘋果梨是龍勝選育推廣的特優水果,產於海拔800~1500米高山地帶,由於這裡早晚溫差大,果子肉嫩無渣,特別脆甜,為梨中的珍品。南山梨8月份成熟,年可供貨150噸。

3.茶油是中國主要食用植物油之一,油而不膩,龍勝現已建成22萬畝油茶基地,是廣西主要的茶油產地之一,年可供茶油1500噸以上。生產期1–3月份。由於耐貯存,全年可以供貨。

4.龍脊茶葉主要產於龍勝龍脊旅遊區雲霧山中,是中國28大名茶之一,是清代的貢品茶。該茶含人體所需多種微量元素,以清醇芳馨着稱,年產量5噸,全年可供貨。

5.香菇香菇有“植物性食品頂峰”和“素中之葷”的美稱,除食用外還可入葯。香菇營養價值較高。年產鮮菇450噸,干菇30噸以上。以春冬為旺產期。

6.龍脊辣椒種植於500–800米高海拔區,主要產於著名的龍脊梯田景區一帶雲霧山中,辣椒皮厚籽多,辣香味純,為獨特的飲食佐料佳品。年產鮮貨150–200噸,乾貨25噸,鮮貨產期為11月份。

7.竹筍又稱龍角菜,“山野大素”之一,新鮮竹筍清甜脆嫩,具有獨特的山野自然風味,是食品學家極力推薦的一種保健食用山菜。龍勝盛產各種竹類,其中毛竹、冬筍和擺竹筍產量最大,已建成11萬畝筍竹兩用林基地,年產鮮筍1.5萬噸。

8.蕨菜又稱鳳爪菜、吉祥菜,“山野大素”之一。是一種味道鮮美的純天然山菜。經科學認定,蕨菜含蛋白質、糖類、有機酸、粗纖維、鐵、鈣和多種維生素,其含量是一般蔬菜的幾倍至十幾倍。

9.苡米又名六穀米,是製作清涼飲料之佳品,含蛋白質、維生素及糖份,有去濕補脾、健胃、利尿、消熱等功效。是龍勝傳統出口商品之一,遠銷東南亞各國,年可供貨60噸。

10.八珍楊梅、紅薯果脯(蜜餞系列)採用龍勝山區盛產的野生楊梅和品質優良的本地紅薯,運用傳統工藝與現代科學技術相結合精製而成,不含任何添加劑,產品色澤晶亮,年產鮮楊梅果脯10噸,乾果脯5噸,紅薯果脯20噸。

11.龍綠牌脫水蕨菜、脫水竹筍、脫水南山蘿蔔年產量100–150噸。

交通

2022年,龍勝縣全年客貨運周轉量95046萬噸公里,增長0.4%。客運周轉量3095萬人公里,下降37.7%;貨運周轉量94736萬噸公里,增長0.6%。

2022年末,龍勝縣公路總里程為1411.675公里。按行政等級分,國道104.553公里,佔7.4%;省道44.001公里,佔3.1%;縣道193.559公里,佔13.7%;鄉道359.842公里,佔25.5%;村道709.72公里,佔50.3%。按技術等級分,高速公路48公里,佔3.4%;一級公路2.641公里,佔0.2%;二級公路100.481公里,佔7.1%;三級公路90.909公里,佔6.4%;四級公路1122.405公里,佔79.5%;等外公路47.239公里,佔3.4%。縣內有等級汽車客運站5個,其中二級站2個,五級站3個。擁有各類營運汽車526輛,其中營運客車164輛(公共汽車30輛,出租車23輛),營運貨車332輛。

社會

教育

2017年,全縣共有各級各類學校(含高中、初中、職業中學、小學、幼兒園)35所。在校學生22786人,教職工2066人,其中專任教師1496人。

義務教育。全縣有初級中學3所(含翰林九年一貫制),在校學生4464人,教職工484人;專任教師334人;小學11所,51個小學教學點,在校學生10059人,專任教師784人。

高中教育。全縣有完全中學1所,在校學生2159人,專任教師187人。

職業教育。全縣有職業中學1所,在校學生1289人,專任教師13人。

幼兒教育。全縣有幼兒園19所,在校幼兒4815人,專任教師219人。

衛生

2017年,全縣公立醫療機構164個,非公醫療機構9個,其中醫院2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158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13個,納入基本醫保和新農合定點範圍的村衛生室131家。全縣醫療機構床位500張。全科醫生47人,執業(助理)醫師249人,註冊護士349人,公共衛生人員211人。2017年全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145999人,參合率98.90%。

文化事業

2022年,龍勝縣共有公共圖書館1個、藏書12.8萬冊,文化館1個。年末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為99.2%,電視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為99.2%。

社會保障

2022年末,龍勝縣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95812人,參加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13063人,參加機關事業單位職工養老保險4816人,參加失業保險11514人,參加工傷保險14956人。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159393人,其中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16902人,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142491人。

截至2022年12月,龍勝縣全年共籌集醫療救助資金954萬元(滾存結餘123.78萬),累計發放醫療救助資金932.06萬元;共救助城鄉低保、低收入對象醫療救助累計22995人次,其中救助住院對象4117人次,救助金額616.01萬元,救助門診對象18878人次,救助金額187.19萬元。

2022年,龍勝縣可提供住宿的民政服務機構為龍勝各族自治縣社會救助管理站,機構床位數共13張。全縣有養老機構100家,總床位數1066張,其中本級政府創辦的公建民營養老機構2個,床位數196張;鄉鎮級養老機構98家,床位數870張。

2022年12月,龍勝縣在享城鄉低保對象5639戶13875人,其中農村低保5200戶13001人,城鎮低保439戶874人。脫貧戶和監測戶享受低保8047人。全年城鄉低保對象累計161046人次,累計發放金額4115.958萬元。在享農村特困對象797人,城鎮特困對象57人。全年城鄉特困供養對象累計10136人次,累計發放金額749.4203萬元,特困供養人員護理費累計發放105.88萬元。

2022年,龍勝縣發放臨時救助累計1191人次,累計發放救助金額133.425萬元;一次性生活補貼14101人次,發放救助資金84.606萬;價格臨時補貼59658人次,發放救助資金95.2898萬元。

人民生活

2017年,全縣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827元,比上年增加1651元,增長10.9%。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172元,增加2574元,增長9.0%;全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572元,增加996元,增長10.4%。

郵政和電信業

2017年,全年郵電業務總量24434萬元,同比增長87.6%。其中郵政業務總量1229萬元,增長16.2%;電信業務總量23205萬元,增長94%。年末固定電話用戶0.35萬部,移動電話15.62萬部,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2.73萬戶。

旅遊

概述

龍勝是山區少數民族自治縣,自然景觀獨特和民族風情濃郁,不僅是國家級生態建設示範縣,也是廣西旅遊大縣。2006年全縣旅遊接待遊客近百萬人次。2012年全年接待遊客224.37萬人次,增長32%,實現旅遊總收入19.04億元,增長47%。

2017年全縣接待遊客量為848.12萬人次,同比增長8.44%;旅遊總消費為86.07億元,同比增長16.44%。

龍脊梯田

龍脊梯田因山脈如龍的背脊而得名,是廣西著名風景區,始建於元朝,距今已有近700年的歷史。龍脊梯田景區主要分為平安壯寨梯田和金坑紅瑤梯田。平安壯寨梯田有“七星伴月”和“九龍五虎”兩大著名景觀;金坑紅瑤梯田有“大界千層天梯”,“西山韶樂”和“金佛頂”三大著名景觀。這裡的壯、瑤民族世世代代居住在青瓦木樓之中,淳樸善良。金竹壯寨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稱為北壯的楷模;黃洛紅瑤寨獲上海大世界吉尼斯集體長發村之最;龍脊古壯寨至今保留着許多文物古迹。

龍勝溫泉

龍勝溫泉位於龍勝縣城東北32公里的矮嶺溪邊龍勝溫泉,從縣城乘車需40分鐘可到達。溫泉由地下1200米深處岩層湧出,水溫在45℃—58℃之間,水中含有鋰、鍶、鐵、鋅、銅等十幾種於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龍勝溫泉水是優良的天然飲用礦泉水和醫療礦泉水,有關放射指標、生化指標均符合國家標準,水中還含有鋰、鍶、鋅、銅等十多種有益於人體的微量元素。龍勝溫泉共有16股熱泉,組成上下兩個泉群,總流量6.12立方米/秒,恆溫60.C。整個龍勝溫泉泉池有20多個。

花坪

花坪自然保護區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龍勝、臨桂兩縣交界處,總面積15133.3公頃,其前身為桂林地區廣福林區,1960年被廣西區批准為保護區,1978年經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珍稀孑遺樹種銀杉和典型常綠闊葉林帶森林生態系統為主要保護對象。花坪自然保護區是珠江源頭,是國家生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1957年5月6日,花坪最早發現“植物熊貓”--銀杉。花坪自然保護區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世界銀杉數量最多的地區。

獲得榮譽

2020年7月,入選中央宣傳部、財政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公布得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2021年1月,入選到2018-2020年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單位名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