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濱縣(中國河南省信陽市下轄縣)

淮濱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河南省信陽市下轄縣,地處淮河中上游、豫皖兩省交界處,東與安徽省的阜南相鄰,北與安徽省的臨泉相望,北西南分別是河南省的新蔡、息縣、潢川、固始。淮濱縣總面積1209平方千米,共轄5個鎮、10個鄉,4個街道。截至2021年,淮濱縣共有戶籍人口82.36萬人。

淮濱地處北亞熱帶與暖溫帶的過渡地區,屬於暖溫帶半濕潤型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水充沛。淮濱縣多年平均氣溫15.2℃,年均降水量1050毫米,全年日照時間2124.3小時,地勢較為平坦,西北略高,東南較低,全縣大體分崗地、平原、窪地三類。歷史上,淮濱縣以淮河為界分為南北兩個區域。秦代,淮河北屬潁川郡,淮河南屬九江郡;唐代,淮河北置息州,直至明代被降為息縣;淮河南從唐至清代則一直歸屬於固始縣。淮濱縣是新中國成立后的新建縣,它於1952年設立,後於1960年撤銷,但又於1962年恢復,恢復后以合併於息縣的原淮濱行政區域和合併於固始縣的原淮濱縣期思、張庄兩個區的行政區域為淮濱縣的行政區域。。

淮濱縣圍繞「濱淮福地·臨港強縣」發展定位,因地制宜實踐了「流通貿易型」縣域經濟發展模式。2021年,淮濱縣生產總值253.21億元,三次產業結構比為20.9:37.4:41.7;第一產業方面,淮濱縣是著名的國家商品糧基地縣,糧食總產量在2021年達到58.81萬噸。其中,弱筋小麥是淮濱縣的「旗幟」性產業;第二產業方面,紡織產業、食品產業、船舶製造是淮濱縣的三大支柱產業。;第三產業則主要發展旅遊。2021年,淮濱縣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197元,相比2020年增長9.8%。

淮濱縣是楚文化的重要發源地,千古廉相孫叔敖的故里,中華蔣氏的祖根地,同時也是鄂豫皖革命老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淮濱當地的傳統手藝「泥叫吹」歷史悠久,文化深涵,2011年被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淮濱縣現存古迹眾多,其中含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蔣國古城」。

名稱由來

傳淮河邊生存著一種叫「淮」的短尾鳥,「淮水」因此得名,之後漸漸演變為淮河,淮河自縣境中部穿過,縣城居淮河之濱,淮濱縣因此得名。

歷史沿革

先秦

淮濱文化發源較早,歷史悠久。約五千年前,先民在淮濱聚居,繁衍生息,勤勞耕作。春秋時期,誕生於淮濱的楚相孫叔敖,興修水利,整飭軍務,使楚國日趨強盛,遂有「飲馬黃河」「問鼎中原」之壯舉。

歷史上,淮濱縣以淮河為界分為南北兩個區域。春秋戰國時期,淮河北和淮河南分屬楚國的息縣和期思縣。

秦漢至南北朝

公元前221年,秦設立郡縣,淮河北屬潁川郡,淮河南屬九江郡;漢代,淮南、淮北兩地均屬汝南郡;三國時期,淮濱的淮河北、南兩界分屬魏國的豫州和揚州。

晉代,淮河北的新息屬汝南郡,褒信屬汝陰郡,淮河南的期思屬弋陽郡;南北朝時期,淮濱初屬於南朝宋國,后又在南朝齊國、北魏、南朝梁國、南朝陳國等多個勢力間易手;待到南北朝末期,淮河北屬后齊長陵郡,淮河南屬陳國邊城郡。

隋唐至宋元

隋朝,淮濱廢郡改縣;唐初,淮濱縣廢,改名稱為淮濱集,歸入固始縣制,屬淮南道光州弋陽郡;宋代,新息,包信屬河南府蔡州汝南郡,淮河南屬壽春府光州弋陽郡;元朝,淮河南北兩地均隸屬汝寧府。

1194年,黃河決口於原陽,奪淮河道六百餘年,迫使淮河改道入長江。淮河流域地形巨變,泄洪不暢,形成了大雨大災、小雨小災、無雨旱災、旱后蝗災的多災局面。

明清

明代,淮河南北兩地均屬汝寧府光州;清代,淮河北和谷堆屬息縣,隸屬光州,淮河南的期思張庄屬固始縣。

中華民國

民國時期,淮河北屬息縣,隸屬河南省行政第九區。淮河南方面,期思張庄屬固始縣,谷堆屬息縣,隸屬河南省行政第九區。

1927年3月,中國共產黨首先在張庄集建立了第一個黨支部。1928年5月,在中共息縣縣委領導下,舉行「周黃暴動」,打響了淮息地區武裝鬥爭的第一槍。1939年,中共烏龍集區委建立,並以烏龍集小學為依託,開展工作,發展組織。1940至1941年,中共豫東南地委和中共豫皖邊地委機關先後設立於張庄集,領導了南起麻城、北達阜陽、東到立煌(今金寨縣)這一廣大地區的革命鬥爭。1947年,劉鄧大軍千里挺進大別山,淮濱人民踴躍支前,為解放大軍搶渡淮河提供了有利條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51年7月2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決定:設置淮濱辦事處,由潢川專員公署領導,1952年置淮濱縣。1960年8月1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決定撤銷淮濱縣,將淮濱的行政區域劃歸息縣和固始縣。1962年10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決定,恢復淮濱縣,以合併於息縣的原淮濱行政區域和合併於固始縣的原淮濱縣期思、張庄兩個區的行政區域為淮濱縣的行政區域。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淮濱縣介於北緯32°15’~32°38’,東經115°10’~115°35’之間,地處淮河中上游,位於河南省信陽市東部,豫皖兩省交界處。東與安徽省的阜南相鄰,北與安徽省的臨泉相望,北西南分別是河南省的新蔡、息縣、潢川、固始。淮濱縣境內東西長約53千米,南北寬約43千米,總面積1209平方千米。

氣候

淮濱縣地處北亞熱帶與暖溫帶的過渡地區,屬於暖溫帶半濕潤型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水充沛,氣溫適中。多年平均氣溫15.2℃,年均降水量1050毫米,全年日照時間2124.3小時,年平均風速3.0米/秒。

淮濱縣四季較為分明,春(3~5月)秋(9~11月)兩季為轉換季節,多表現為春風和煦、秋高氣爽的特徵。但有些年份由於大陸高壓南侵較快,或副熱帶高壓撤退較慢,也會產生多雨或乾燥天氣;夏季(6~8月),淮濱縣進入汛期,雨水開始增多。盛夏時期,淮濱縣處於高壓中心控制下,多吹東南風,高溫高濕,降水過程多為陣雨,時間短、範圍小、強度大;冬季(12月~次年2月),淮濱縣主要受大陸蒙古高壓的影響和控制,多刮偏北風,溫度低,濕度小,是一年中雨量最少的季節。

地質

淮濱縣在區域地質構造上處於確山~固始斷裂以北,屬華北地台的南緣。淮濱地表被第三紀,第四紀地層覆蓋200米至1000米。覆蓋層以下主要是中生代侏羅系(生成在1.5億年前後),為石英砂岩和礫岩。

淮北、淮南平原的地質分屬不同年代。淮北平原為第四紀已更新統,岩性是黑褐色亞粘土和灰黃色亞粘土互層,呈薄層水平分佈的湖相沉積物;淮南為第四紀更新統,岩性是棕褐色粘土、亞粘土。淮河及其支流沿岸,為第四紀原更新統,岩性是黃褐色亞沙土的河流沖積物。此種地層結構,雖缺少礦藏,但富含水肥,土層深厚,給各種植物尤其高產農作物繁茂生長提供了優良的土壤基礎。

地形地貌

淮濱縣地勢較為平坦,西北略高,東南較低,全縣大體分崗地、平原、窪地三類。三種地形中,崗地、平原和窪地分別佔全縣土地總面積的14.6%、45.7%和39.7%。除陸地外,淮濱縣的淮、洪、白、閭河河面約23.7平方千米,佔全縣總面積的2%。河面與湖、港、溝、塘的水面相交織。澇則泄洪、旱則供水,成為調節氣候、平衡自然生態的重要因素。

崗地

主要分佈在淮河以南的張庄,期思,王店三個鄉境內,地面高程變化在32.50至52.00米之間,張庄西部的豬拱城高地最高點為57.60米,也是全縣的最高點。崗地的地面坡度一般為千分之一,為近乎於平原的緩崗地帶,與碟形窪地相穿插,構成似起似伏的地貌景觀。

平原

屬於黃淮平原範圍,主要分佈在淮河以北13個鄉(鎮),地面高程變化在33.00米至42.00米之間,地面坡度一般為三千分之一到五千分之一。地勢平坦,幅員遼闊,展佈於大別山北麓山前交接窪地與黃淮大平原之間。

窪地

主要分佈在淮河,白露河和洪河沿岸,地面高程變化在25.00米至33.50米之間,地勢低洼,但較平坦。這些窪地多為古河道淤積而成,至今仍有行洪蓄洪的作用。

水文水利

水文

淮濱縣處於淮河中上游,沿淮河一帶是窪地,河槽有明顯的河岸線,閭河、大洪河、白露河等淮河支流向東匯入淮河。全縣河流總長273.7千米,河面面積8萬餘畝,總面積為3.6萬畝。

據2014年數據,淮濱縣主要過境河流年徑流總量為68.16立方米。其中淮河年平均流量為151立方米/秒,年徑流總量為52.75億立方米;洪河年徑流總量14.19億立方米;白露河年徑流總量為0.70億立方米;閭河年徑流總量為0.52億立方米。

水利

淮濱縣河流縱橫、湖港密布。較大湖泊有6處,較大的港(除烏龍港)有5條。主要湖泊有兔子湖、白湖、韓湖等,另有天井湖等較小湖泊多處;淮濱縣內的淮河港是河南省最大內河港口。

截至2014年,淮濱縣共有包含兔子湖水庫在內的7座中小型水庫,其中有效用於農業灌溉和養殖的容量約為1002.40萬立方米。2019年12月,兔子湖水庫以及方家湖水庫被納入管理與保護範圍。

土壤

淮濱縣土壤分黃棕壤、砂姜黑土等4個土類;黃渴土,灰潮土,砂姜黑土,淹育型水稻土、滲爵型水稻士、瀦育型水稻土、潛育型水稻土等7個亞類;麻崗土、黃膠土、黃老土等21個土層;淺位厚層麻崗土、淺位厚層黃膠土等54個土種。

淮濱縣沙姜黑土、黃棕壤土、水稻土的面積較大,土壤有機質含量介於0.32~3.04%之間,肥力較高,適用農作物生長。其中黃棕壤共有1個亞類、4個土屬、7個土種,主要分佈在烏龍港、淮河部分兩岸,其中以成位厚層黃膠土、壤黃土和活白散土等土種面積較大。

沙姜黑土只有1個亞類、5個土屬、11個土種,其中以粘質土和粘灰白兩個土種的面積最大。這個土類比黃棕壤土質更為疏鬆,適更期較長,保水保肥性能好,肥力一般較高,是一個較好的土類。潮土共有1個亞類、2個土屬、11個土種,其中兩合土、小兩合土兩個土種面積較大,主要分佈在淮河兩岸,土質疏鬆、通透性強,便於耕種。水稻土共有4個亞類、10個土屬、25個土種,主要分佈在淮河以南的部分鄉鎮。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淮濱縣的土地資源以耕地、城鎮用地以及水利設施用地為主。據2019年淮濱縣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數據結果,淮濱縣含有耕地74321.08公頃(1114816.20畝)、園地299.46公頃(4491.90畝)、林地7872.48公頃(118087.20畝)、草地245.74公頃(3686.10畝)、濕地405.49公頃(6082.35畝)、城鎮村及工礦用地20612.59公頃(309188.85畝)、交通運輸用地2967.78公頃(44516.70畝)、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13708.95公頃(205634.25畝)。

礦產資源

淮濱縣盛產黃砂資源,淮濱的黃砂貯量達6億立方米,聞名全國的「淮砂」就主產於淮濱。淮濱縣富產的黃砂是優良的建築材料,具有較大的經濟價值。出自桐柏山和大別山的沙石,經多年洪水沖涮和流水淘洗衝到淮濱縣境內,泥土和雜質被排除,自然分成大、中、小三種砂型,適宜拌合各種標號的混凝土。

森林資源

淮濱縣是全國平原綠化達標縣和楊木基地縣,以速生豐產楊樹為主的活力木儲積量達200萬畝。截至2017年,淮濱縣共有森林覆蓋率14.6%,林木覆蓋率26.67%。2013年,淮濱縣從信陽波爾登森林公園引進落羽杉原種,進行培育苗木,目前已建成全國最大的落羽杉繁育基地。基地共有各種規格落羽杉苗木2000萬株,年出圃優質造林苗木200萬株。苗木主要銷往河南省各地市,遠銷江蘇、浙江、江西、安徽、海南和湖北等省份。

水資源

淮濱縣主要過境河流有4條,年徑流總量為68.16立方米。其中淮河年平均流量為151米/秒,年徑流總量為52.75億立方米;洪河年徑流總量14.19億立方米;白露河年徑流總量為0.70億立方米;閭河年徑流總量為0.52億立方米。

據2014年數據,淮濱縣地表水多年平均徑流深為274毫米,地面徑流量為3.31億立方米。全縣有坑、塘、堰、湖泊9615處,蓄水容量2555萬立方米,有效容量約為1507萬立方米。淮濱縣淺層地下水儲量為53.7億立方米,主要依靠自然降雨滲入補給,地下水位高,儲量為53.7億立方米,有利於發展井灌。多年平均可采水量為1.56億立方米。

2021年,淮濱縣的淮河幹流王家壩國控斷面水質、淮濱水文站省控斷面水質以及洪河入淮河口國控斷面水質均達到地表水Ⅲ類標準,斷面水質達標比例為100%;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取水水質達標率達到100%;淮濱縣城建成區的黑臭水體得到全面消除。

生物多樣性

動物

淮濱縣的野生動物種類十分豐富。截至2016年,鳥類資源有128種,佔全省鳥類總數的43%,其中東方白鸛、金雕、大鴇等3種為國家一級保護鳥類;國家二級及省重點保護的有白冠長尾雉、藍翅八色鶇、白琵鷺、草鴞等95種。獸類有13種,兩棲爬行類19種,如水獺、大靈貓等為國家重點保護動物。昆蟲類已經標本鑒定的有700多種。

植物

淮濱縣植物種類繁多,喬、灌、草交錯,滲透,濕地植被類型多樣,植物群落共有7個植被型組,12個群系,200個群叢。其中以亞熱帶常綠、落葉闊葉林為主兼有暖溫帶的植被種類。據調查,該區有濕地植物80多科,1000多種,濕地維管植物30多科120屬200多種。有木本濕地植被12類;草本濕地植被11類;水域植被有狐尾澡群落、黑藻群落、茨藻群落、苔藻群落、荸薺群落、野慈姑群落、狸群落、空心蓮子群落、雨久花群落等22個。

自然保護區

淮濱淮南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於2001年12月經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屬濕地生態型自然保護區,總面積3400公頃,其中核心區2000公頃,試驗區400公頃。主要包括淮河、白露河(期思祁營段)、烏龍河、兔子湖、方家湖、祁湖、紅旗水庫等湖泊。

淮南濕地是以保護野生動植物及其棲息地環境和濕地生態系統為主的自然保護區,並側重於保護珍稀野生鳥類資源的濕地生態系統類型的保護區。是一個集生物多樣性保護、科學研究、物種繁衍馴化及科普宣傳教育、生態旅遊和可持續利用為一體的綜合性保護區。2006年12月被國家林業局批准為國家級陸生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站實施單位。該區主體位置位於歷史文化名鎮期思鎮境內,區內有兔子湖、方家湖、烏龍港等湖泊,猶如一顆顆閃亮的珍珠,鑲嵌在淮河之畔,因風光旖旎,被譽為江淮的「香格里拉」。

自然災害

淮濱縣地處淮河之濱,地勢平緩,因此夏季多發洪水災害,每年5到9月為淮河汛期。1968年7月,淮濱縣發生特大洪水災害,降雨量達426毫米,淮河水位高達33.29米,流量16600立方米/秒,淮、洪、白露等河漫溢決口,其中淮河幹流決口250處,縣城全部沒入水中;農作物受災面積64.9畝(其中絕收37萬畝);倒塌房屋9.8萬間;沖走、漚爛糧食3000萬斤;淹死245人;淹死大牲畜4659頭。

1982年夏季,淮濱縣遭遇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第二次特大洪水,先後出現五次洪峰,持續時間長達66天。7月12日至13日,汛情最大。當時,暴雨,降水量平均在400毫米以上,淮濱縣累計降雨700多毫米。35億立方米的洪水,從信陽、羅山,息縣、潢川等縣奔流而下,彙集到淮濱縣境。

2015年8月27日,淮濱境內遭遇的強對流天氣造成全縣農作物受災近4萬畝,倒塌房屋1582間;3人遇難、25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4500萬元人民幣。

行政區劃

2019年,淮濱縣共轄5個鎮、10個鄉、4個街道辦事處,271個行政村,24個社區。淮濱縣政府位於淮濱縣濱湖街道民政路中段濱湖街道辦事處。

政治

人口

人口數量

2021年,淮濱縣共有戶籍人口823646人,年末戶籍戶數247187戶。2021年(人口抽樣調查),人口出生率7.17‰,人口死亡率8.07‰,人口自然增長率-0.91‰,常住人口城鎮化率43.88%。相較2019年,人口自然增長率由正轉負,城鎮化率有少許增加。

民族

淮濱縣人口以漢族為主,新中國成立后,由於結婚遷入和工作調進等原因,少數民族及其人口才逐漸增多。

語言

淮濱方言屬於全國八大方言區中的北方方言的一種,由於淮濱縣臨近淮河,水陸交通方便,北與安徽省的阜南、臨泉隔洪河相望,西北和新蔡縣接壤,西以問河與息縣為界,南和東南依白露河同潢川、固始相連,同時,歷史上又分屬固始、息縣管轄,所以,淮濱方言又受鄰縣各方言的影響。

從聲調上看,淮濱方言中「詩」和「時」瀆音不同(即平聲分陰陽),「時」和「石」凄音相同(即古人全濁與陽平同調),無入聲調,這些都和豫南大部分地區相同。

宗教信仰

淮濱縣內有佛教、道教、基督教等宗教。淮濱縣張庄集(今張庄鄉)有眾多的古寺廟遺址,如真武廟、金龍四大王廟、張果廟、奶奶廟、壽安寺、馬王寺等等,這使得張庄集具有一定的廟會色彩。淮濱眾多廟宇之中,史料記載修建年代最早的廟宇是期思鎮的孫叔敖廟,始建於東漢延熹三年(公元160年),距今已有1860年的歷史。

2022年3月4日下午,淮濱縣在順河街道任埝基督教固定處所舉辦基督教中國化講道競賽。在各宗教活動場所負責人的協助下,經過層層比賽篩選,選出了10位優秀講經講道參賽選手。

經濟

概述

淮濱縣圍繞「濱淮福地·臨港強縣」發展定位,因地制宜實踐了「流通貿易型」縣域經濟發展模式。2021年,淮濱縣生產總值253.21億元,增長7.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2.96億元,增長6.7%;第二產業增加值94.75億元,增長7.6%;第三產業增加值105.50億元,增長7.1%,三次產業結構比為20.9:37.4:41.7。淮濱縣的「三產」結構比實現了由「二三一」向「三二一」的轉變,縣域經濟綜合排名從也「十一五」末的全省倒數第一,躍升到2020年的全省第40位。

2021年,淮濱縣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197元,增長9.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578元,增長8.3%;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23元,增長10.6%。

第一產業

淮濱縣的弱筋小麥是淮濱縣當地的「旗幟」性產業。淮濱縣是「中國弱筋小麥第一縣」,全縣小麥種植面積84萬畝,其中弱筋小麥80萬畝。淮濱縣近年來連續出台弱筋小麥生產指導意見,且每年從縣財政拿出專項資金,採取「統一低價供種、統一技術服務」等措施。截至2021年,淮濱縣已建成弱筋小麥繁種基地3萬畝,推廣種植弱筋小麥80萬畝,年產量達到30萬噸。

據2021年數據,淮濱縣糧食總產量58.81萬噸,增長0.36%。其中,夏糧28.53萬噸,增長0.19%;秋糧30.28萬噸,增長0.52%;油料產量6.68萬噸,增長0.75%;水產品產量1.51萬噸,增長7.5%。

第二產業

紡織產業、食品產業、船舶製造是淮濱縣的三大支柱產業。截至2022年,淮濱縣紡織服裝企業達到212家,投產噴水織機6.15萬台(套),主營業務收入304.4億元;食品產業方面,培育規上企業22家,年產能達到40萬噸;船舶製造產業方面,全年建造各類船艇615艘,產值38.2億元,2022年總投資120億元的內陸臨港船艇裝備製造產業園項目已經納入河南省的「雙百工程」。

據2021年數據,淮濱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6%。其中,輕工業增加值增長19.6%;重工業增加值增長9.5%;大型工業企業增加值下降3.3%;中型工業企業增加值增長10.1%;小型工業企業增加值增長25%。淮濱縣主導產業——紡織產業增加值增長23.7%;增加值佔總工業增加值的44.2%。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增長14.1%;利潤總額增長6.2%。

第三產業

淮濱縣近年來致力於發展旅遊業,推進文旅強縣建設。圍繞「千畝濕地、萬頃水域」的水系生態,淮濱縣開展全域旅遊規劃和具體項目謀划,打造「五百里水路一座城、生態體驗在淮濱」的水景生態旅遊品牌。近年來,淮濱縣加快推動淮南全域旅遊水系開發和淮南濕地生態休閑度假區建設,成功創建「走讀淮河文化園」3A級景區。同時,淮濱縣也發展鄉村旅遊,積極培育特色生態旅遊示範鄉鎮,分期分批重點打造16個A級鄉村旅遊示範村,著力培育農業生態園和特色休閑民宿,吸納農民參與旅遊業經營和就業。2021年,淮濱縣舉辦了「踏青賞花節」,「牡丹節」,「血布袋桃採摘節」,「桑葚採摘節」等旅遊活動,突出淮濱的地方特色。2021年,淮濱縣共實現接待遊客68萬餘人次,旅遊綜合收入1.2億元。

第三產業其他方面,據2021年數據,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5.2億元,增長9.4%。全社會批發零售住宿餐飲業銷售額88.07億元,增長12.3%。

經濟功能區

淮濱縣產業集聚區位於淮濱北崗新城區東北部,是河南省首批確立的180個產業集聚區之一,規劃面積14.86平方千米。2015年4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授予一星級產業集聚區,2015年5月被市政府表彰為2014年度發展成效突出產業集聚區,2016年12月榮獲河南省百億產業集群30強。

經過近年來的發展建設,淮濱縣產業集聚區基礎設施日臻完善,發展環境不斷優化。同時,淮濱縣產業集聚區還規劃建設了後勤服務設施和標準化廠房,初步形成了「萬和紡織」,「川大紡織」,「浙商紡織」,「剛輝紡織」等輕紡企業和「富貴食品」,「華英肉雞」、「烏龍酒業」,「麥得隆食品」等食品企業為主的兩大產業集群。

重要企業

陽光集團

江蘇陽光集團是中國500強企業,是中國最大的精毛紡生產企業及高支薄型精紡面料生產基地,也是中國紡織行業唯一同時獲得「世界名牌」和「出口服裝免檢」榮譽的企業。2022年7月1日,陽光集團與淮濱縣人民政府、河南省服裝協會聯合投資,成立陽光(河南)服飾科技有限公司,歷時僅三個月就建成投產,填補了河南省高檔西裝的空白。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3年,淮濱縣學齡兒童入學率為100%。2021年,淮濱縣在校學生數共133481人。

2021年來,淮濱縣執行學生資助政策,共提供高中助學金8200人次,資助金額830萬元;中職學校助學金2322人次、資助金額230萬元;縣外就讀建檔立卡貧困學生2140人次,資助金額130萬元。淮濱縣還加大師資培訓力度,整體提高教師素質。繼續實施「國培計劃」,骨幹教師外出培訓151人,農村校長外出培訓27人,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網路培訓1378人。

淮濱高級中學始建於1958年,2007年被命名為「河南省示範性普通高中」。學校設施完善,環境優美,佔地面積350畝,建築面積17萬平方米。2020年10月9日,淮濱高級中學入選第五批河南省教育科研基地名單。2020年高考中,淮濱高級中學本一進線人數達608人,其中理科3033班本一進線率達100%,全班學生平均分635分,刷新了淮濱縣單班本一進線率和平均分紀錄。

醫療事業

2021年,淮濱縣共有醫療機構312個,其中,縣級醫院4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1個,鄉鎮衛生院17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4個、民營醫院12個、村衛生室274個。實際開放床位數3319張,每千常住人口擁有床位數5.9張。縣域內註冊執業(助理)醫師1288人,每千常住人口執業醫師2.3人。縣域內註冊護士1740人,每千常住人口註冊護士3.1人,鄉村醫生860人。

2021年,淮濱縣共有建立居民健康檔案51.3萬人,接種各類疫苗28.17萬劑次;已管理65歲及以上老年人4.99萬人,開展老年人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4.68萬人。

淮濱縣人民醫院為縣內最大醫院,為二級甲等綜合醫院。據2020年數據,淮濱縣人民醫院佔地96畝,建築面積4萬餘平米,規劃病床600張。開設有臨床專科專業學組48個,其中泌尿外科、婦產科、普外科納入河南省縣級臨床重點專科建設,心血管內科、婦產科、重症醫學科、急診醫學科是信陽市臨床醫學重點專科,醫院擁有衛生專業技術人員600餘人,其中中高級職稱300餘人。

科技事業

截至2021年,淮濱縣共有科技特派員106人,10個產業服務分隊。2019年度及2020年度,淮濱縣被評為省「雙優」優秀縣,河南省小麥(弱筋)產業科技特派員服務團被評為優秀服務團。

2021年,淮濱縣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倍增計劃,培育了高新技術企業5家;實施科技型中小企業「春筍」計劃,評價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24家。

文化事業

淮濱縣內有淮河博物館、淮濱城市書屋等文化設施。城市書屋建造在全縣城區的主要街道和公園旁,吸引了廣大市民群眾的關注;淮河博物館為國家三級博物館,且免費開放,含珍貴文物138件,年參觀人數達10萬人次。

2021年,為慶祝建黨百年華誕,淮濱縣創作紅色文藝作品14個,採取「文藝輕騎兵」巡迴演出。開展「文化志願服務鄉村行文藝演出33場、「戲曲進校園」5場,舉辦了慶祝建黨100周年書畫展、「群星耀中原·舞動新時代」廣場舞展演、「唱響淮之濱·頌歌給黨聽」傳唱紅色主題歌曲比賽、「七一」專場文藝晚會等系列文化活動。組織電影放映隊深入到學校、工廠、社區、鄉村開展紅色電影和公益電影放映活動,展映了《上甘嶺》、《金剛川》、《千頃澄碧的時代》等優秀影片1203場。舉辦專題「讀書沙龍」、「童心向黨」少兒誦讀、「紅色經典我傳承,黨史知識進校園」、「企業家讀書會」、「流動圖書進基層」等活動74次。

人居環境

2021年,淮濱縣PM10濃度年累計均值為59微克/立方米,低於年度目標值(63微克);PM2.5濃度年累計均值31微克/立方米,低於目標值(35微克);優良天數累計303天。空氣質量達到國家二級標準。同年,淮河幹流王家壩國控斷面水質、淮濱水文站省控斷面水質,洪河入淮河口國控斷面水質均達到地表水Ⅲ類標準,縣城建成區黑臭水體得到全面消除。淮濱縣的土壤環境質量近年來總體保持穩定,農用地土壤環境得到有效保護,土壤環境風險總體得到管控。

社會保障

截至2022年,淮濱縣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43.8萬人,城鄉醫保參保60.36萬人,困難群眾參保率100%。縣內有4個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24所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建成運營。

2022年,淮濱縣城鎮新增就業1.75萬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5837人,城鎮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同年,淮濱縣政府推進「人人持證、技能河南」建設,開展各類培訓2.57萬人次,新增技能人才1.83萬人。

2021年,淮濱縣執行學生資助政策,資助學前保教費、補助費4297人次,資助金額210萬元。義務教育補助34708人次,資助金額1300萬元。高中助學金8200人次,資助金額830萬元;免學費、免住宿費6085人,資助金額680萬元。中職學校助學金2322人次、資助金額230萬元;免學費3181人次,資助金額290萬元。

交通

綜述

淮濱縣境內淮河幹流橫貫其中,區位優越、交通便利;公路方面,截至2021年,淮濱縣內共56千米國道、88千米省道、200千米縣道,開展了「四好公路」創建和示範路創建,基本達到「四好公路」標準;航運方面,淮濱縣水運業通達淮河、長江、京杭大運河三大河系,營運於安徽、江蘇、重慶、上海、湖北、江西等地;航空方面,在河南省通用機場遠期布局研究項目中,淮濱縣將計劃建設通用機場,以滿足相關的運輸需求;公共交通方面,2019年,淮濱縣完成客運量66.98萬人次,旅客周轉量5358.78萬人千米。

公路

截至2021年,淮濱縣內共56千米國道、88千米省道、200千米縣道,開展了「四好公路」創建和示範路創建,基本達到「四好公路」標準。2021年,淮濱縣實施道路在建項目81條69千米、橋涵71座972延米,實現20戶以上村民組通硬化路達到100%,村村通客車達到100%。

截至2022年,淮濱縣境內有220國道、328國道、335省道。新增的328國道已獲河南省發改委批複,該項目控制性工程淮河二橋長2976米,投資25000萬元。淮息淮固高速公路淮濱境內46千米,2012年10月建成通車,西接大廣、南連滬陝高速。

鐵路

淮濱縣火車站點為淮濱站,京九鐵路橫貫淮濱縣南北。2008年,京九鐵路鐵路電氣化淮濱段改造完成。

淮濱縣有多個鐵路項目正在實施,2023年2月,淮濱縣淮上交通有限公司專用鐵路項目正式開工,淮上交通有限公司專用鐵路項目全長約11.9千米,擬從京九線淮濱站北京端接出,進行公鐵水集疏運運輸,從而服務淮濱港口碼頭集疏運及臨港產業發展需求。據2021~2035年淮濱縣國土空間整體規劃草案顯示,淮濱西站(高鐵線)規劃建設地點位於汽車客運北站東北、淮濱火車站東南方向,與淮濱火車站、汽車站形成三角聯動關係。

航空

截至2023年,淮濱縣境內沒有機場,與阜陽國際機場相距50千米,距武漢天河機場300千米。另外,在河南省通用機場遠期布局研究項目(2022至2035年)中,淮濱縣將建設通用機場,以滿足相關的運輸需求。

航運

淮濱縣境內的淮河港是河南省最大內河港口,淮濱造船業、內河航運業歷史悠久,淮濱水運業通達淮河、長江、京杭大運河三大河系,營運於安徽、江蘇、重慶、上海、湖北、江西等地。現在冊貨船1300艘,運力180萬噸。

淮濱縣正在規劃實施的公鐵水一體淮河淮濱物流港已獲省發改委批複,該項目集公路、淮河航運、京九鐵路、阜陽機場四位一體,形成了河南省158個縣市區中淮濱獨有的交通優勢。

公共交通

截至2023年,淮濱縣共有城鄉客運班線13條,城鄉班線車輛78台。據2023年3月8日發布的《淮濱縣推進縣域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實施方案》,淮濱縣將對縣內的客運班線進行資源整合及運營補貼,以全面提升城鄉客運服務水平。2019年,淮濱縣完成客運量66.98萬人次,旅客周轉量5358.78萬人千米;全年完成貨運量1068萬噸;貨運周轉量19.36萬噸千米。

淮濱縣現有汽車客運北站、公交樞紐總站等多個客運站點,其中汽車客運北站在2019年開通,正式啟動運營。據淮濱縣在2022年5月25日發布的招標文件《豫皖城市公交一體化樞紐總站項目設計》,淮濱縣近期將開始建設用地面積超過4萬平方米的公交樞紐總站。《淮濱縣交通運輸與旅遊融合發展三年行動計劃》顯示,淮濱縣在近期還將建成淮濱縣汽車客運北站綜合性旅遊集散中心,推進谷堆、期思、張庄、防胡等客運站建設,在公路沿線景區建設一批公路驛站、諮詢服務區,逐步構建縣、鄉、景區三級旅遊交通集散體系。

人文

綜述

淮濱縣位於河南省東南部,淮河中上游,歷史悠久,是楚文化的重要發源地,千古廉相孫叔敖的故里,中華蔣氏的祖根地,還是鄂豫皖革命老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淮濱當地的傳統手藝「泥叫吹」歷史悠久,文化深涵,2011年被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淮陽「泥泥狗」、浚縣「泥咕咕」可並列成為河南三大泥彩塑;淮濱縣現存古迹眾多,時間跨度大,從上古時代到現代都有遺存,其中就含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蔣國古城」。

飲食特產

瓦兒糕

淮濱縣的瓦兒糕製法很特別,要用甑的炊具。甑是我國陶器時代發明的一種炊具,圓形,其底部有許多透氣的小孔,置於鬲上蒸煮,如同現代的蒸鍋。有人買時,用米粉加適量白糖、芝麻,蒸時稍加清水,四五分鐘即熟。取出后,上面放些瓜仁、金糕條、青紅絲。瓦兒糕常是兒童喜食。

淮濱面炕雞

在河南淮濱縣,面炕雞是當地人冬天特有的一道美食。給雞肉塊的外面裹上一層紅薯粉和麵粉。然後,放在平底鍋里烤,當地人把這種做法叫做炕。面炕雞,又稱麵包雞,吃起來肉質酥嫩鮮香,湯味甘醇。

石涼粉

石涼粉是信陽地區特有的消暑甜品。石涼粉做法很簡單,用石花籽包在紗布中揉搓,靜置後用茄子或牙膏「點」,製成后像果凍一樣。加入白糖和薄荷水,口感清涼爽口。石涼粉常有多種口味,如草莓、香蕉、番茄等。

習俗

古會

淮濱縣民眾有過古會的習慣。傳統古會(廟會、香會)是集會貿易的一種形式,多在麥收前農閑時舉行,並有鮮明的季節特點。正、二月舉行的古會以燒香、玩燈為主;三,四月舉行的古會以出售麥收工具和交換農副產品為主。傳統古會的時間不等,短的如「趙集西水台廟會」只在正月十五當天開一天,長的如「谷堆古會」可連續開七天。新中國成立后,傳統古會已被物資交流會取代。

龍船

淮濱緊靠淮河。民間常有龍船會(俗稱玩龍船)活動。每年農曆端午節,人們用竹篾和布在木船前後裝置五彩龍頭,龍尾。船內10至12人在鑼鼓聲中奮力划槳,輪換下水,頭頂木盆,口咬雞蛋殼潛水戲耍。船上將鴨子或豬胳拋入河中,並立有彩頭(錢或物質)讓下水人「搶標」,搶到者受獎。搶標人奮勇爭游,浪花飛濺,追得鴨子「呱呱」亂叫,或鑽入水中,或飛向河岸。

藝術

淮濱縣民間文藝活動形式豐富多彩,新中國成立后流傳下來的有龍燈、獅燈、龍船等多種曲藝。

龍燈

龍燈用紙、布和竹子裝扎而成。龍頭造型形象生動,龍皮用棉布或麻包片做成,上面用色彩繪成龍甲。龍身一般為八到九節,除龍頭有一人用手支撐外,龍尾和龍身的每誨都有一人持竹棍支撐。玩燈時,龍頭前一人持「寶珠」引誘龍頭追逐,龍身和尾部隨龍頭起伏,環繞向前。

獅燈

用竹、紙製成獅頭,麻包片製成獅身,以麻線或棉線為獅毛,然後染上顏色。獅燈分大獅、小獅兩種。大獅一般長7尺,由二人操作,一人掌獅頭,一人掌獅股;小獅多由小孩一人支撐。耍獅燈時,一人在前左手舉燈,右手用破蒲扇引逗;鑼鼓聲中,耍者將獅皮遮住身體,表演出獅子的各種動作,如舔毛、抖毛、小憩等。小獅數量不等,隨大獅來往場上,表演簡單、幼稚的動作。

文物古迹

蔣國故城

蔣國故城,位於河南省信陽市淮濱縣期思鎮期思村,為西周至戰國時期遺址。 

蔣國故城呈長方形,東西長約1700米,南北長300~500米,總面積約85萬平方米。故城北面靠死河的台地與城內地面相平,已無城牆痕迹,其餘三面牆址斷續可見,牆址高2~3米,最高處約8米,基寬32米,牆址寬15~20米。南部護城河尚存。通過對蔣國故城城牆剖面的調查分析,發現城牆底部分佈有商代時期的文化包含物,這些包含物證實蔣國故城最早建於西周,最晚建於漢代。蔣國故城為研究淮河流域商周文化特徵及西周王朝分封和當時蔣國的城市布局,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實物資料。

2013年5月,蔣國故城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沙冢遺址

沙冢遺址位於河南省東南部淮濱縣三空橋鄉肖營村,地處洪河下游,豫皖兩省交界處,坐落在一片開闊的灣地內。遺址現存南北長約60米,東西15米,高約4至5米,自1979年被信陽地區文管會發掘后被命名為「沙冢遺址」,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1年第1期中國《考古》雜誌報告中記載了《河南淮濱發現新石器時代墓葬》的遺址發掘報告,從報告中證實,沙冢遺址屬於中國龍山早期文化,測定其年代為公元前2800年­至公元前2300年。

紅陶鳥

沙冢遺址曾出土過泥叫吹的原型,一對燒制的陶鳥,名為「紅陶鳥」,據測距今有5000年歷史,有著典型的龍山文化印記。淮濱「沙冢紅陶鳥」與「泥叫吹」作為淮河兩岸原始先民鳥部落、鳥崇拜、鳥信仰、鳥圖騰的實物鐵證與活著的化石,它不但證明淮河兩岸同樣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同時還以實物、聖物、活物證明了中國貢品文化的源頭也誕生在「沙冢」這塊寶地。紅陶鳥現為國家二級文物,現藏於中國淮河博物館。

期思古城

為期思鄉駐地,期思集坐落在古城內的西北隅。據歷史文獻記載,此城始於西周,為蔣國故城,周千米之子的封地之一。古城遺址平面呈長方形,東西長1700米,南北長400至500米。古城牆址殘高2至3米,基寬32米左右,古城除北面靠死河的台地與城內地面相平已無牆址痕迹外,其餘三面城址斷續可見。遺址內出土有石器、陶鼎、鬲足,春秋戰國時期的銅劍、銅鏃、楚幣蟻鼻錢和金幣「郢愛」等物品。期思古城為第二批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朱冢遺址

在縣城西北38千米張里鄉朱雙樓村。遺址地勢北高南低,中部微隆起,台地高1至3米,南北長220米,東西長100米。地面遺物發現有殘石器、陶鼎、陶鬲足等物。2008年,朱冢遺址被列為第五批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非物質文化遺產

泥叫吹

淮濱彩繪泥塑統稱「淮濱泥叫吹」,源於淮河流域母系氏族社會,採用泥捏吹聲,逐漸演變成兒童玩具,乃至今天的藝術品。泥叫吹是淮濱地方特有的民間傳統手工藝品。其歷史悠久,文化深涵,存在了成百上千年。2010年7月,淮濱泥叫吹被信陽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信陽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1年12月,淮濱泥叫吹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河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由於淮河的衝擊,淮濱的土質細膩、粘和性高,這為泥叫吹的製作提供了天然條件。”泥叫吹”過去主要是以鳥為原型,在身上的隱蔽處設有幾個小孔可以吹響。根據孔的數量不同,聲調有單雙音之分,可以看作是過去的一種簡單的樂器。「泥叫吹」的入氣孔多開在頭部或尾部,迴音孔則多開在腹部或中部,吹之清脆響亮。從色彩上看,多以綠色為主,間以黃、白紅、藍、墨、玫瑰、粉紅等色彩紋飾,色澤亮麗,對比感強烈。

截至2023年,淮濱彩繪泥塑「泥叫吹」的生產作坊集中在淮濱縣三空橋鄉肖營村,全村共有「河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3人,市縣級傳承人13人。為傳承民間工藝、彰顯泥塑特色,肖營村成功人士廖炯升聚集泥叫吹手藝的傳承人,成立公司大力挖掘肖營泥塑非遺文化特色,通過「非遺傳承+扶貧」的產業發展模式,吸納貧困戶從事泥塑生產,實現了脫貧增收。

風景名勝

綜述

淮濱縣重視生態旅遊發展,將其納入美麗淮濱建設的總布局。淮濱縣建設「走讀淮河」、東西湖景區等旅遊基礎設施,榮獲「全國首批創建生態文明典範城市」「中國生態魅力縣」在內的多項榮譽稱號,飲馬港國家級濕地公園被列入國家重點項目庫。

東西湖風景區

淮濱東西湖生態旅遊區位於河南淮濱縣城新老城區之間,面積3.85平方千米,水面面積3000餘畝。東西湖生態旅遊資源以生態景觀為主體,以水體景觀為支撐,加上其豐富多樣的人造景觀。東西湖景區交通便利,8000米景觀大道環湖一周,沿湖、沿路、沿島栽植有垂柳、廣玉蘭、桂花等數十種五萬多棵觀賞及綠化樹木和月季、麥冬數十種花草、苗圃。東西湖區主要景點有:楚相公園、九曲橋及橋頭園區、東墅植物園、中國淮河博物館、蘆葦島、東湖莊園、來鳳島、音樂噴泉廣場、龍島等。截至2022年,東西湖風景區已被命名為AAA級旅遊風景區。

淮濱淮南濕地自然保護區

淮濱淮南濕地自然保護區是河南省人民政府於2001年12月批准成立的省級自然保護區,是以保護野生動植物及其棲息地環境和濕地生態系統為主,並側重於保護珍稀野生鳥類資源的濕地生態系統類型的保護區。是一個集生物多樣性保護、科學研究、物種繁衍馴化及科普宣傳教育、生態旅遊和可持續利用為一體的綜合性、多樣性、多功能的保護區。2006年12月又被國家林業局批准為國家級陸生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站實施單位。該區主體位置位於歷史文化名鎮期思鎮境內,區內有兔子湖、方家湖、烏龍港等湖泊,被譽為豫南的「香格里拉」。

淮河博物館

淮河博物館為國家三級博物館,且免費開放,含珍貴文物138件,年參觀人數達10萬人次。淮河博物館建於淮濱縣城東湖風景區內的東山島上,由博物館主體樓、碑林、三賢閣、過島路橋和具有春秋戰國時期風格的圖騰柱等附屬建築組成。博物館設上善佳水、淮魂千秋、淮河治理、淮風流韻、淮上明珠這五個基本展廳,用豐富翔實的文物資料全面展示淮河流域的歷史文化、民俗文化、水治理文化,再現淮河流域的歷史發展進程、再現我國人民多年來導淮治淮的夢想、願望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取得的巨大治淮成果。

重要人物

榮譽